讓賣家找上門
|
甘遂為中國植物圖譜數據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全株有毒,根毒性較大。對皮膚和粘膜有刺激作用,食用過量出現腹痛、下瀉、嘔吐、脫水、嚴重時呼吸困難、循環衰竭而死亡。甘遂的毒理作用類似巴豆酸和斑蝥素,對腸黏膜有強烈刺激作用,引起炎癥充血及蠕動增強,并有凝聚、溶解紅細胞及麻痹呼吸和血管運動中樞的作用。
甘遂中毒的潛伏期為0.5~2小時,中毒表現為: 腹痛、峻瀉、里急后重,或出現霍亂樣米湯狀大便,嘔心、劇烈嘔吐, 脫水,頭痛、頭暈,心悸,血壓下降,呼吸困難,脈搏細弱,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傳統文獻
《本草綱目》:有毒。
毒理試驗
LD50 :本品醇浸物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0.346g/kg。甘遂萜酯A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30mg/kg。
病理損害:本品每天10mg/mg兔靜注連續一周后,檢查心、肝、腎有中毒性病理改變,并有很強的溶血作用。
本品有胚胎毒性,能引起死胎和流產,但對存活的胎仔無致畸作用,對母鼠再受孕也無影響。
臨床觀察
甘遂有毒,屬峻瀉劑。制甘遂常規劑量水煎服,即能引起劇烈腹痛腹瀉,甚至惡心嘔吐反應。生甘遂末少量吞服,其反應更為強烈。對腎病患者,有可能加重腎臟病變。
宜忌配伍
瓜蒂為之使,惡遠志,反甘草。(《本草經集注》)。
凡氣虛、陰傷、脾胃虛弱,久病形衰及孕婦等皆當忌用。
用法用量
內服:入丸、散,0.5-1克。外用:適量,研末調敷。內服宜用炮制品。
0.5~1.5g,炮制后多入丸散用,粉劑每次0.3~0.6g,最多0.9~1.5g,裝入膠囊內吞服,否則易發生惡心、嘔吐。也可用水煎(常用量1.5~3g),但效果一般不理想有時用到4~12g也不一定有瀉下作用。現代實驗已證實甘遂的有效成分難溶于水,故前人不以甘遂入湯劑是有科學根據的。
炮制方法
甘遂:揀去雜質,用水漂凈,撈出,曬干。
醋甘遂:取凈甘遂,用醋拌勻,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干,取出晾干,(每甘遂100斤,用醋30-50斤)。
煮甘遂:取凈甘遂與豆腐同放銅鍋內,加水煮透,取出,除去豆腐,曬至八成干,切碎曬干。(每甘遂100斤,用豆腐50斤)。
煨甘遂:取凈甘遂置鍋內,加入麥麩同炒至焦黃色,取出,篩去麩皮。(每甘遂100斤,用麥麩30-40斤)。
土制:先將細土炒熱,加入甘遂用微火炒至膨脹發黃時,篩去黃土即得。
《雷公炮炙論》:采得(甘遂)后,去莖,于槐砧上細銼,用生甘草湯,小蕎苨自然汁二味,攪浸三日,其水如墨汁,更漉出,用東流水淘六、七次,令水清為度,漉出,于土器中熬令脆用之。
《本草匯言》:甘遂用甘草水浸三日,曬干,再以面裹煨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