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簡介】
白蘞,學名 Ampelopsis Radix,又名山地瓜、野紅薯、山葡萄秧、白根、五爪藤等,為葡萄科蛇葡萄屬植物白蘞的干燥塊根。分布于華北、東北、華東、中南及陜西、寧夏、四川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及細根,切成縱瓣或斜片,曬干。性味苦,微寒。歸心、胃經。可以清熱解毒;散結止痛;生肌斂瘡。主治:瘡瘍腫毒,瘰疬,燙傷,濕瘡,溫瘧,驚癇,血痢,腸風,痔漏,白帶,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效益分析】
白蘞種植2-3年采挖,畝產600-800公斤,按目前市價20元/公斤計算,畝產值在12000元以上。
【銷售渠道】
本公司負責銷售訂單內全部產品。
【種植技術】
一、植物形態、
藥材形狀與生長習性
1、形態
藤本,以卷須攀援他物上升。塊根紡錘形或塊狀,深棕紅色,根皮栓化,易剝落。小枝光滑,棕褐色,具縱紋。吁互生,掌狀復葉,具柄;小葉片通常5枚,再次作掌狀或羽狀分裂;小葉有短柄或幾無柄,最終裂片披針形殘菱形,大小不等,先端尖,基部楔形,邊,緣有不規則缺刻狀粗齒,葉軸及小葉柄有翅;葉上面暗綠色,下面淡綠色,均光滑無毛。聚傘花序與葉對生,總花梗長4~9厘米,常纏繞,花小,直徑1.5~2毫米,淡黃色;花萼5片,不明顯;花瓣5片,卵圓形,后脫落;雄蕊5枚,花絲短;花盤杯狀,明顯;子房著生花盤中央,2室,花柱1枚,甚短。漿果球形,直徑6~7毫米,藍色或藍紫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2、性狀
干燥的塊根呈長橢圓形或紡錘形,兩頭較尖,略彎曲,長3~12厘米,直徑1~3厘米,外皮紅棕色,有皺紋,易層層脫落,內面淡紅褐色。縱切瓣切面周邊常向內卷曲,中部有一凸起的棱線。斜片呈卵圓形,厚1.5~3毫米,中央略薄,周邊較厚,微翹起或微彎曲。質輕,易折斷,折斷時有粉塵飛出,斷面白色或淡紅色。氣微,味甘。以肥大、斷面粉紅色,粉性足者為佳。
3、生長習性
白蘞喜陽亦耐陰,耐貧瘠干旱,不擇土壤,日常管理簡單粗放,只要及時澆水,生長期內每15—20天追施一次稀薄的液肥,即可生長良好。盆栽植株要掌握“寧干勿濕”的原則,澆水要見干見濕,雨天要及時排除積水,以防過濕造成植株塊根腐爛。若發現植株生長停滯,莖葉萎蔫,塊根發軟現象時,多半是由塊根腐爛引起,應及時將植株挖出檢查,如果腐爛的面積不大,可用利刀挖去腐爛部位,涂上少許多菌靈粉劑,晾干傷口后重新栽種。白蘞在光照充足的環境中,葉質肥厚近革質,色澤濃綠光亮,且藤莖粗壯,生長旺盛。而在較隱蔽的環境條件下,雖然也能生長,但藤莖細弱,葉片呈薄紙質,葉色暗淡缺乏光澤,不易開花結實。因此,無論地植還是盆栽,應盡量選擇在光線充足之處。白蘞耐寒,冬季地栽植株可自然留地逾冬,盆栽植株則應停止澆水,保持土壤微潤,放在不結冰處即可安全越冬。
二、 種植方法
白蘞的栽培繁殖可采用種子播種或分栽其地下塊根的方法。
1、種子繁殖:籽播可于10月份采收其完全成熟的果實,去除果皮后進行播種。采用此方法可獲得大量的
種苗,非常適宜大面積繁殖,但生長期長,管理較復雜,須2到3年后才能應用。
2、分根繁殖:在春季植株未萌芽前,將植株挖出,每株分出帶芽的根3-4個,按行珠距40cm×40cm開穴栽種,每穴栽1個帶芽的根,覆土,將周圍壓實澆水,約20d左右出苗。
3、扦插繁殖:在7月進行,截取枝條,每段插穗上留3-4個節,按行株距15cm×15cm斜插于土中2-3 田間管理 生長期間除注意中耕除草外,應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苗高30cm左右時應搭架縛蔓以利于攀援生長。每年應剪去枯枝和徒長枝,每株留4-5枝即可。每年春季返青前,施堆肥、廄肥等并培土。
3、觀賞及小面積栽培易采用分栽地下塊根的方法進行繁殖,其優點是成型較快、方法簡單、管理方便。可于3—4月份將剛剛開始萌芽的白蘞塊根挖出,根據栽培需要選取后另行栽植。白蘞耐旱、不耐水濕,栽植時應選擇透水性好、富含腐殖質的肥沃沙壤土。地植的深度以將其塊根掩埋為宜,盆栽可根據造型需要,一般以超過塊根長度的三分之一。
三、病蟲害防治
1、褐斑病:主要為害葉片,可及時噴灑50%多菌靈800至1000倍液進行防治。
2、根腐病:常因土壤過于潮濕引起,可切除病變部位,涂抹50%多菌靈處理。
3、紅蜘蛛:主要為害植株的莖葉,盆植和庭院栽培宜選用低毒高效殺蟲劑速滅殺丁或敵殺死2000至2500倍液進行噴殺。
四、采收加工
春、秋采挖,除去莖及細須根,洗凈,多縱切成兩瓣、四瓣或斜片后曬干。干燥的塊根呈長橢圓形或紡錘形,兩頭較尖,略彎曲,長3~12厘米,直徑1~3厘米,外皮紅棕色,有皺紋,易層層脫落,內面淡紅褐色。縱切瓣切面周邊常向內卷曲,中部有一凸起的棱線。斜片呈卵圓形,厚1.5~3毫米,中央略薄,周邊較厚,微翹起或微彎曲。質輕,易折斷,折斷時有粉塵飛出,斷面白色或淡紅色。氣微,味甘。以肥大、斷面粉紅色,粉性足者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