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花色艷麗、妖嬈,大家都會想到有“國色天香”美稱的牡丹花。牡丹自古以來都是文人墨客詠詩作畫的對象,深受他們的青睞。芍藥是一種與牡丹花型有點相似的花卉,那么牡丹和芍藥的區別在哪里?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一、牡丹和芍藥的區別在哪里?
1、葉形不同
牡丹和芍藥的區別一般來說最大的不同是葉形,芍藥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葉片大無分叉,而牡丹花是一種木本花植物,葉片前段有三個尖,分叉多,而且牡丹葉子綠色帶點黃色,下面有粉末狀物質,芍藥花表面濃綠色但很密集。
2、花色不同
牡丹花的花色一般多為紅紫色,粉紅色,白色,常見的都為不規則形狀,而芍藥花花色豐富,主要有白,粉,紅,紫,黃,綠等多種顏色,而且花瓣可達到上百玫,牡丹以5玫左右居多。
3、花形不同
牡丹的花一般都是單朵獨生的姿態,花形較大,而芍藥的話都是一個或者多個頂生頂生,而且花形對比牡丹較小,而且牡丹的花苞多為5個左右,而芍藥的花苞有5~10個左右。
4、莖稈不同
牡丹花的莖部是木質,莖稈粗壯,落葉后一般都不會枯萎,而芍藥花的莖是草質,落葉后幾乎都會枯萎,莖稈可高達2米左右,而牡丹花多為50cm~80cm左右,這點就可以更好區分。
5、花期不同
芍藥花一般是在春季種植,然后花期時在5~6月,此時也是觀賞芍藥花的最佳時期,而牡丹花的花期是在4月,果期是在5月,這一點也是區別兩者的最好方法。
6、果實不同
一般芍藥花的果實呈紡錘形,而牡丹花的果實幾乎都是五角形,而且芍藥的果實多為2~8玫,每玫有1~5粒種子,而牡丹果實呈褐色,成熟時候為橘黃色。
二、牡丹常見的病蟲害有哪些?
1、病害
葉斑病:帶病的莖、葉是本病的傳染源。常發生在春、夏季,主要危害葉片、莖部,葉柄也會受害。防治方法:發現帶病的莖、葉,及時剪除、并清掃落葉集中燒毀;發病前后噴1∶1∶100波爾多液,每10天1次,連續數次。
牡丹銹病:病株殘葉是本病的傳染源。多在4-5月時晴時雨、溫暖潮濕或地勢低洼的情況下發生,主要危害葉片,6-8月發病嚴重。防治方法:收獲后將病株殘葉集中燒毀;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土地,作高畦種植;發病初期,噴波美0.3-0.4度石硫合劑或97%敵銹鈉400倍,7-10天1次,連續多次。
菌核病:帶菌核的土壤是本病的傳染源。多在春季造成莖、葉部發病。從幼苗期到成株期都能發生。防治方法:與禾谷類作物輪作;在春季雨水多時,做好清溝排水,降低濕度,減輕發病;早期發現病株,帶土挖出,病穴用石灰消毒,必要時周圍噴50%托布津1000倍液。
根腐病:土壤中的病殘體或種苗是本病的傳染源。主要危害根部。在多雨季節發病重,隨著病情加重,全株枯死。防治方法:同菌核病防治。
牡丹白絹病:帶病菌的土壤、肥料是本病的傳染源,尤其以紅薯、黃豆為前作時,發病嚴重。多在開花前后,高溫多雨季節根和根莖部發病。防治方法:與禾本科植物輪作,不宜與根類藥用植物以及紅薯、花生、蠶豆等作物輪作;栽種時用50%托布津1000倍液浸泡種芽;發現病株帶土挖出燒毀,病穴用石灰消毒。
2、蟲害
蠐螬:為銅綠金龜子的幼蟲。全年均有危害,以5-9月嚴重。危害根部,咬成凹凸不平的空洞或殘缺破碎,造成地上部分長勢衰弱或枯死,嚴重影響產量和質量。防治方法:早晨將被害苗、株,扒開捕殺;燈光誘殺成蟲;用50%辛硫磷乳油或90%敵百蟲1000-1500倍液澆注根部;3%呋喃丹顆粒劑每畝2公斤,拌濕潤的細土20-50公斤;結合中耕除草沿壟撒施。
小地老虎:又名"地蠶",是一種多食性的地下害蟲。一般在春、秋兩季危害最重,常從地面咬斷幼苗或咬食未出土的幼芽造成缺苗斷株。防治方法:清晨日出之前,在被害苗附近人工捕殺;低齡幼蟲期,用98%的敵百蟲晶體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噴霧;幼蟲高齡階段可采用毒餌誘殺,每畝用98%的敵百蟲晶體或50%辛硫磷乳油100-150克溶解在3-5公斤水中,噴灑在15-20公斤切碎的鮮草或其它綠肥上,邊噴邊拌均勻,傍晚順行散在幼苗周圍,能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白蟻:因施用餅肥常易誘來白蟻,蛀食根皮,傷害嫩芽,受害后葉卷黃。防治方法:在白蟻未出洞前施用餅肥,勿接觸根部;用新茶子餅水或50%辛硫磷200-500倍液淋灌根部。
鉆心蟲:多在春季發生,成蟲在根莖處產卵,孵化后,幼蟲鉆入根部,逐漸向上蛀食,輕者莖葉枯黃,重者全株死亡。防治方法:發現被害植株,折斷根莖,捕殺害蟲;用80%以上敵百蟲800-1000倍液噴霧,或每畝用2.5%敵百蟲粉劑噴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