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用牡丹是一種多年生小灌木,其較高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近年逐漸被社會認知。記者近日從油用牡丹、文冠果等木本油料間作套種助推精準扶貧會議上獲悉,我國林業、財政等部門將采取有力措施推動油用牡丹、文冠果產業快速穩步發展。目前,各省區市油用牡丹發展規劃相繼出臺,一批標準化、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的示范基地建設正在啟動。
油用牡丹開發價值大
推動油用牡丹文冠果產業快速發展的措施包括選擇山東、甘肅、河南、陜西、河北等部分省份開展加快油用牡丹和文冠果產業發展試點。2016年中央財政擬安排農業綜合開發“名優經濟林示范項目”資金7200萬元,比2015年增長80%,支持試點省加強基地建設,并在適宜地區推廣油用牡丹和文冠果套種模式。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等。
發展油用牡丹、文冠果等特色產業將助力農民增收。有專家測算,油用牡丹畝產牡丹籽約500斤,每斤牡丹籽保護價為10元,每畝收入可達5000元。從第二產業看,加工環節能從每畝油用牡丹全部實物中加工出食用油、化妝品、藥物三大類,成品價值高。加工剩余物餅粕、花蕊、葉、花瓣中還可提煉出許多對人體健康有益的產品,開發價值很大。
油用牡丹和文冠果套種
專家介紹,文冠果高2米至5米,性喜陽光,能夠為喜歡陰涼的油用牡丹遮擋強光。兩者套種,一畝地當兩畝地使用,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實現光、熱、汽、水、土、肥資源共享,所產生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非常顯著。中國油用牡丹專家委員會主任李育材認為,油用牡丹和文冠果相關產品市場前景廣闊,并有能力成為我國進口創匯的又一重要產業。
文冠果
此外,發展油用牡丹產業的生態效益非常顯著。據水利部《2011年中國水土保持公報》,全國水土流失面積的80%、全國荒漠化面積的90%以上分布在西部地區,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仍然是我國最突出的生態問題。油用牡丹栽植密度(定植)為每畝2500棵至3200棵左右,該植物可以30年不換茬,有效避免了因種植糧食作物每年翻耕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問題。同時,油用牡丹根系發達,對保持水土、改善生態環境作用重大。而且由于油用牡丹這種植物耐旱不耐澇,怕積水,非常適合在退耕還林地塊種植,并且在保持水土、防治土地沙化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監測數據顯示:栽植油用牡丹的地塊比荒山荒地每年每畝能減少水土流失0.8立方米左右,一畝油用牡丹每年能涵養水源168立方米,可固定和積累碳1.7噸。
文冠果
從2006年第一滴牡丹籽油在菏澤問世至今,短短9年時間,我國油用牡丹已發展到幾百萬畝,牡丹籽油加工企業幾十家,油用牡丹種植及加工涉及人員30余萬人。根據相關部門規劃,預計到2025年,全國油用牡丹種植面積將達到1137萬畝,其中新造面積1089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