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888_游泳教练一手摸着我的胸_小受被多男摁住—灌浓精_bl文库甜肉吸乳play

分享好友 資訊首頁 資訊分類 切換頻道

云南冬季農業生長記

2014-02-15 11:4716020


云南冬季菜市蔬菜豐富

對于云南高原特色農業來說,冬季農業所占的分量和可能的前景都不言而喻,這一點只要隨便數一數那些特色農產品便能知道。

3月份元謀葡萄上市,直至11月份梅里雪山下的冰葡萄上市,云南葡萄供應時間長達9個月;馬鈴薯實現了3季串換輪作,隨著冬馬鈴薯種植規模逐年擴大,一年四季市場上都有云南鮮薯的身影;金沙江邊、紅河兩岸、潞江壩里,高原的陽光下黃瓜、無筋豆、西紅柿、啤飼大麥、油菜、西瓜、仙人果……綠的、黃的、紅的,五彩的田野昭示著云南冬季農業開發從面積到產量、從深度到廣度、從規模到效益都躍上了新臺階。

現狀

冬季農業開發已覆蓋全省縣市區

冬季農業開發范圍和品種數量越拓越寬

開發區域從2003年10個州市的59個縣逐步擴大到全省16個州市的129個縣市區,實現全覆蓋。如今,全省冬季農業開發面積已超過,占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的20%,產值突破300億元。冬季農業開發品種從最初的以冬玉米、冬大豆等糧食作物為主,逐漸拓展到冬早蔬菜、冬馬鈴薯、冬玉米、啤飼大麥、冬油菜、冬季烤煙和香料煙等經濟作物。全省冬季農業開發形成了以滇南熱區為主體、金沙江低熱河谷為補充、滇中及以北地區大棚溫室等為延伸的冬季農業開發格局,以產品數量優勢、作物種類豐富的特點在全國占領了主要市場份額。

產業效益和增收潛力得到極大釋放

市場打開了,農民得到了實惠,去冬今春全省冬農開發實現產值302億元,畝均產值達到1231元,項目區農民人均收入由2003年的400元提高到1006元,增加2.5倍。在元謀縣壩子里,統一育苗、統一耕作標準的西紅柿沉甸甸地壓滿枝頭,畝產可以達到10噸,按平均9塊錢一公斤的收購價格,一畝就能收入9萬元,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致富果”。

優勢特色產業逐步形成,市場占有率今非昔比

冬早蔬菜、冬馬鈴薯等種植面積連續10年快速增長,產量和效益持續增加,成為冬農開發的優勢主導產業。2013年,全省冬早蔬菜產量837萬噸、冬馬鈴薯鮮薯產量296萬噸,遠銷全國20多個省市和40多個國家和地區。元謀、通海、彌渡已成為全國重要的“南菜北運基地”;宣威、陸良、芒市、建水、富寧等縣(市)成為全省重要的外銷馬鈴薯基地;彌勒、瀘西的冬季蘆筍,元陽、綠春的冬水田養魚成為一張張冬季農業的金字招牌,吸引著各地的客商。

科技創新和推廣運用打造出增收田

以高產創建、間套種、地膜覆蓋等為主的“十大科技增糧措施”為冬季農業開發提供科技支撐。去冬今春全省完成小春糧食高產創建154片、160萬畝,間套種完成1000萬畝,覆膜種植300萬畝,僅這3項措施就增產糧食70多萬噸。

產業化經營助冬農產品經濟效益提高和競爭優勢增強

全省冬季農業訂單開發面積達1100萬畝,占總面積的45%。冬馬鈴薯、供港澳蔬菜等基本實現訂單生產。全省冬農開發基本形成了以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民經紀人和農戶共同參與開發的經營格局。紅河州一改由政府單一投入和扶持的發展方式,鼓勵企業、合作社共同開發,活躍的產銷對接讓農戶還種在地里的蔬菜早早找到了婆家,全州冬季農業訂單開發面積達67.2萬畝,抵御風險能力明顯增強,帶動整個產業活力迸發。

目標

把冬季農業培育成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

抓基地建設,為冬季開發打好基礎

瞄準各自優勢建設特色農產品基地。南部熱區和金沙江、元江、瀾滄江等干熱河谷以冬早蔬菜、冬馬鈴薯、鮮食玉米和冬豆類為主,滇中及以北地區以冬油菜、晚秋和早春馬鈴薯、秋季蔬菜為主,舞出各自精彩。把中低產田改造、國家“菜籃子”工程和園藝作物標準園創建結合起來,為高標準冬季農業開發基地打下灌溉溝渠、機耕道路、溫室大棚、土壤改良、統一除害等良好基礎。

撐起科技這把保護傘,以高產創建、間套種植和地膜覆蓋栽培等科技措施助力我省冬季農業開發

明年我省將繼續以高產創建作為糧食作物增產增收的主要措施,以萬畝糧油高產創建1000片為示范,輻射帶動3000萬畝,使示范點糧食總產量較前3年平均增長5%以上;實施糧糧、糧煙、糧油、糧菜、糧蔗、糧果等間套種技術推廣4000萬畝,發展設施農業,通過增施有機肥、配方施肥,推廣“三誘技術”為主的綠色防控,推動云南高原特色農業產品無公害化生產,擴大冬季農業開發規模和效益。

打造“云菜、云薯”等一批在全國叫得響的冬農開發名牌產品,不斷拉長加寬農業產業鏈條

不光要拿出好產品還要拿出好營銷,為了縮短田地到餐桌的距離,我省還將鼓勵和支持省內營銷企業、合作社等到大中城市建立展銷、批發網點和配送中心,以連鎖經營、直供直銷、代理配送、網上交易的新方式,拓展銷售渠道,開拓云南冬農產品的市場空間。

除了抓產量,冬農產品的質量監測也是我省提高冬農開發水平的重頭戲

從產地到餐桌的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立,從源頭加強農產品質量監測并不是空談的噱頭,確保冬早蔬菜等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達到98%以上,云南正為之不懈努力。設立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設置檢測場所,配備檢測設備,集中培訓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員,我省把食品安全的這把鎖裝在生產的最前端,冬早蔬菜等農產品產地準出制度重拳出擊,未經檢測合格的冬早蔬菜一律不得銷售和外運等措施,讓豐富多樣、四季飄香的高原特色農產品更加純凈、健康。

數讀

2400萬畝

云南冬季農業開發區域從2003年10個州市的59個縣逐步擴大到全省16個州市的129個縣市區,實現全覆蓋。如今,全省冬季農業開發面積已超過2400萬畝,占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的20%。

302億元

全省冬季農業開發實現產值302億元,畝均產值達到1231元。

2.5倍

冬季農業開發項目區農民人均收入由2003年的400元提高到1006元,增加2.5倍。

記者視角

潛力有待激發

雖然云南冬季農業開發風景這邊獨好,然而近年來,盡管農產品價格呈現穩步上升趨勢,但農村勞動力緊張,農業用工成本增加,油、電和農資價格不斷上漲,農業生產成本高位運行等因素不斷擠壓農業收益空間,仍然偏低的比較效益讓企業和農戶加大冬農開發的積極性不同程度受到影響。

而我省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依然滯后于農業發展和應對自然災害的需要,在我省連續多年干旱的影響下,冬春農作物灌溉缺水依然是冬季農業開發的卡脖子問題。我省農業產業化經營雖然取得了一定突破,但“青菜蘿卜就筐而賣”的現實并沒有得到徹底的改變,很大一部分產品仍屬于原料供應型,加工增值不足,停留在傳統市場零售階段的市場營銷手段落后,制約著云南冬農開發再上臺階。

舉報
收藏 0
評論 0
聯系方式
加關注0

種養殖技術中心

管理員第12年
資料通過認證
保證金未繳納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