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888_游泳教练一手摸着我的胸_小受被多男摁住—灌浓精_bl文库甜肉吸乳play

分享好友 資訊首頁 資訊分類 切換頻道

永平縣大坪坦村“種茶生金”家家致富

2014-08-07 09:2761650
“這個合同,管三年,再攢上五、六萬塊一點問題都沒有。”“說少多了,你那種苦法,攢上個八萬、九萬還嫌少呢。”“再咋個苦法,也跟不上你了。”“得了,得了,比起十年前,我們現在這種日子,簡直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無法比了。”永平縣龍門鄉大坪坦村茶農趙建軍和楊趙軍手持7月24日簽訂的茶葉鮮葉收購合同書,言來語去,沉浸在幸福中。

當天,趙建軍等275戶茶農與云南農大茶葉專家周紅杰,大理州“優秀創業企業家”、大栗樹茶廠總裁尹何春,大栗樹茶廠董事長尹國棟以及銷售商代表齊聚大坪坦村萬畝茶園基地,一邊品嘗自己種植生產出來的“碧螺春”、“高原茗珠”和“佛香茶”等茶水,一邊回味風雨同舟種茶致富的十年。

大坪坦村位于永平縣城西北部,平均海拔2400米,是我州唯一沒有一分水田的高寒貧困山區村。村民長期靠種植苦蕎、包谷和蘿卜等為生,10年前,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不足500元。自2004年起,在龍門鄉黨委、政府的指導下,村黨總支部帶領群眾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成功探索出一條“支部+協會+基地+公司+農戶+扶持政策”的致富路。如今,全村生態茶園發展到17000畝,其中投產茶園7000多畝,275戶茶農收入800多萬元,人均收入4700多元。

“現在么,家家戶戶都說感謝政府還來不及,可是開頭那年實在是太難了。”大坪坦村黨員劉清說,2004年7月12日,大栗樹茶廠在大坪坦種下第一棵茶苗后,因為沒有種茶的歷史和經驗,村民怕吃虧,不積極響應,有的把茶苗晾在地里活活曬死,有的干脆把茶苗丟掉。后來,村黨總支決定由黨員帶頭先上,鄉里也制定出臺了每畝給予茶農150元補助的政策,還組織村、組干部和村民代表外出考察學習,這才漸漸提高了群眾種茶的積極性。那年,全村種得最多的是楊育志,他一口氣就種下了70多畝,全村一共種了1584畝。

“2005年,我們組建了生態茶生產經營協會。2006年,云龍大栗樹茶廠到我們大坪坦組建了茶葉初制所。2007年,30戶茶農收獲第一桶金,一畝地的收入比以前翻了至少3倍,種茶農戶一下子增加到了80多戶,茶園面積成倍增長。”大坪坦村黨總支部書記楊育志扳著指頭盤點種茶史時,始終腰桿筆直,面帶微笑。

茶地星羅棋布于漫山遍野的森林之中,茶園之間被帶狀或塊狀的森林隔開,茶園之中太陽能殺蟲燈與古木林立。得益于這些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先進的管護措施,2013年末,全村275戶茶農,種茶收入5萬至10萬元的有70戶,10萬元以上的有30戶,收入最高的已達到24萬元。十年間,小小茶苗演繹出“家家愛種茶,戶戶存萬金”的奇跡。

“下一個10年,我們的發展目標是,以大坪坦為中心,輻射龍門鄉李子樹村、博南鎮沙魯村等片區,新建3萬畝優質茶園基地和建設一個生產能力達1萬噸的現代化茶葉精制廠,形成一個集休閑、觀光旅游為一體的高海拔莊園經濟體。”275戶茶農緊緊地捏著茶葉鮮葉收購合同書,三五成群、談笑風生地“嚼著”大栗樹茶廠董事長尹國棟送上的“定心丸”。

舉報
收藏 0
評論 0
聯系方式
加關注0

種養殖技術中心

管理員第12年
資料通過認證
保證金未繳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