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互聯網化的重心從個人快速擴展到企業與組織,“互聯網+”已經成為一種新常態。在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之際,“互聯網+”甚至成為了一些地方一些行業的“掘金風口”。李克強總理就曾說過,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上順勢而為,會使中國經濟飛起來。農業大省湖南就把握住了歷史機遇,著力在“互聯網+”方面做文章,并以“互聯網+”匯聚了現代農業的新風口。
利用“互聯網+”,力推信息互聯網化。信息大爆炸時代,擁有信息也就相當于擁有了一切。而互聯網可以不限時不限量地儲存和傳播信息,其“+”上農業無形中已經為傳統農業插上了騰飛雙翼。湖南惠農科技有限公司創建的“中國惠農網”就用大量的供求信息、詳細的介紹和全面的行業資訊編織成了龐大的信息網,為農戶與專家、買家與賣家雙向需求信息對接提供了可能。
利用“互聯網+”,促使營銷互聯網化。酒香也怕巷子深,營銷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商業方式。湘茶電商就以“年輕、時尚、快銷”等作為產品創新基點,開發出多元化產品體系,培養適合互聯網基因品牌,通過“電商平臺運營+電視電商+線下體驗店”的模式進行線上線下“全渠道”營銷。這種運作模式明確了目標客戶群,結合產品新的流通方式讓產品營銷效果更佳、更有效。
利用“互聯網+”,打造供應鏈互聯網化。農產品產業鏈較長,如果能夠利用互聯網的力量來把供應鏈之間的距離縮短,提高交易效率,加強周轉速度,變外部產業鏈為內部生態鏈,則利潤就會提升。湖南就在傳統縣域農業產業帶的基礎上開啟了電商助力縣域經濟轉型升級的“惠農縣”模式,充分利用時空、速度、成本等優勢,將供應鏈互聯網化,促進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互聯網+”語境下,學電商、用電商的縣城鄉鎮在三湘四水已經遍地開花。只是在看到成績同時我們也應明白,“互聯網+”最終要做的是企業以及行業的全面互聯網化,湖南“互聯網+”農業方面管理上還需加強,否則就如木桶上的短板,整體的效能并不會太高。不過可以肯定,最新興的互聯網與最傳統的農業嫁接一定會擦出最炫麗的火花,點燃湖南現代農業飛奔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