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別名味連、川連、雞爪連等,屬毛茛科黃連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或栽培于海拔1000-1900米的山谷涼濕蔭蔽密林中,是常見的一味中藥材,繁殖方法以種子繁殖為主,亦可分株繁殖,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吧!
黃連的生長條件
黃連喜冷涼、濕潤、蔭蔽,忌高溫、干旱,不能經受強烈的陽光,喜弱光,光照過強時需要遮蔭,適宜表土疏松肥沃,有豐富的腐殖質,土層深厚的土壤,最適PH值為5.5~6.5。
黃連的分株繁殖
選擇3~4年生黃連,雅連(即三角葉黃連)每株有分枝3~4根,味連每株有10~20根,可將這些分枝從根莖處分開,選留根莖長0.5~1厘米的連苗作分株苗,按行株距15×15厘米挖穴,穴深6厘米,每穴栽入1株。栽后覆蓋細肥土或腐殖質土,壓緊、栽直、栽穩,澆透定根水,以利成活。栽后當年就有70%植株開花結籽,第2年全部開花。分株繁殖具有生長快、種子和根莖產量高、質量好的優點,值得推廣。
黃連的種子繁殖
1、選種采種:黃連2~3年生植株所結的種子發育不良,發芽率很低,不宜作種用。應采集4~5年生植株所結的種子。于5月上旬立夏前后,當蓇葖果變為黃綠色并出現裂痕、尚未完全開裂時,及時采收充實飽滿的果實。
2、種子處理:黃連種子屬低溫型,且休眠期較長,達9個月以上。需要經過一個低溫階段才能打破其休眠而發芽。同時種子一經干燥,就喪失發芽能力。因此,必須進行濕砂層積處理,置于低溫條件下貯藏,才能完成胚后熟階段。如先將即將開裂的果實連果柄一同剪下,置室內通風陰涼處攤放后熟2~3天。待蓇葖果開裂后拍打出種子,簸去雜質及揚去癟籽。,將種子與3份濕潤的細砂土混拌均勻,裝入木箱,可置山洞內貯藏。若少量種子,可趁鮮放入冰箱內,在0~6℃低溫下,貯藏180天,其發芽率可達90%以上。
3、播種方法:于秋季10~11月進行為宜。撤播,將保鮮籽與20倍的過篩細腐殖質土,充分混拌均勻撤于哇面上。要播得均勻,播后用木板稍加壓實,使種子與土壤密接,再撤益一層厚0.5~0.7厘米的細碎糞土,以不見種子為度。最后,畦面薄蓋1層稻草,保溫保濕,以利出苗。于翌年早春氣溫回升后即揭去。每畝用種量3~4公斤,可育苗50多萬株。
4、苗期管理
①搭棚:播后每畦搭一矮棚,高50~70厘米。可就地取材,于畦的兩邊立樁架橫桿,上覆蓋遮蔭物,如小竹桿、樹枝葉等,使棚內蔭蔽度均勻地分布在80%左右,采用矮棚育苗,既省工、省料,又可減少雨水對苗床的沖刷,有利連苗生長。
②間苗:在3~4月當幼苗長出2片真葉時,進行間苗,去弱留強,保持株距1厘米左右。
③追肥培土:間苗后,每畝追加清淡人畜糞水1000千克,或用尿素3千克對水1000千克潑施。6~7月再迫施上述肥料1次。施后在苗根周圍撤1層厚約1厘米的細腐殖質土,穩固幼苗,8~9月施用餅肥粉50千克與細腐殖土250千克混拌均勻,撒于畦面。第2年春季3~4月,可再追施1次清淡糞水,或尿素3千克對水1000千克進行潑施,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