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的核桃種了10來年,核桃林沒有認真量過,大概有100畝左右吧。2012年賣了7萬多元,2013年賣了11萬多元,今年估計要更多一點,等全部進入盛果期后收入就會大大的增加。”正在打核桃的功果村上木瓜箐村民謝叢宗告訴記者。在謝叢宗家里,核桃的初加工也在同步進行,有的在剝核桃青皮、有的在清洗核桃,還有的在給核桃烘干,基本實現了核桃初加工的半自動化。在謝叢宗家的走廊上,成品核桃已經堆滿一地。
據該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施建民介紹,2001年參加縣上組織的村干部培訓時,一個有關市場經濟知識的專題講座激發了他,培訓結束后,他就回村著手開始進行調查。他摸清了當時全村核桃產業發展現狀、能發展核桃產業的土地面積等情況,并制定了功果村核桃產業發展十年規劃,計劃到2011年核桃產值在2001年44萬元的基礎上翻10倍,達440萬元。規劃制定后,從2002年起,村干部開始到各家各戶進行宣傳發動,白天到地里打塘、培訓,晚上開群眾會做群眾的思想工作。“當時有些老人接受不了在地里栽核桃的現實,對發展核桃不支持,甚至把栽好的核桃都拔了。就這樣堅持了兩年后,群眾思想觀念改變了,開始自覺地種植核桃,現在村里核桃種植面積達22000多畝,收入從2001年的44萬元增加到2011年的660多萬元,遠遠超過了十年規劃預定的目標。到2013年全村核桃收入更是超過了1600萬元,僅核桃一項人均收入就達8000多元,實現了投入減少幾倍,收入增加幾倍的發展目標。”說起核桃產業發展過程中的酸甜苦辣,施建民自信滿滿。
談到下一步發展計劃,施建民告訴記者,“目前,我們村能種核桃的地方都種了,從去年起我們開始從提質增效上下功夫,并將利用好林下經濟這一很好的資源,把具有地方特色的土雞和兔子養到核桃林里,同步推進種植業和養殖業,拓寬群眾增收致富的途徑。”
“七山八洼都是核桃樹,公路山坡掉滿核桃果。”正是這漫山遍野的核桃林讓功果村群眾實現了增收致富,過上了幸福安康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