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地環境
半夏為天南星科半夏屬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Breit.的干燥塊莖,又名麻芋子、三葉半夏,是一種常用重要中藥。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腫散結等功效[1]。近年來在貴州、四川、重慶等省市均有大規模栽植,其中畢節地區赫章縣是貴州省半夏藥材的主產區,有著二十多年的人工栽培半夏
歷史,其中赫章縣河鎮鄉80%的農戶都在種植半夏,栽植規模已達到135公頃以上。
赫章縣地貌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生態環境特異,為了治理喀斯特生態環境和開發中藥材,國家科技部2007年下達了科技支撐項目“喀斯特山區生態環境保護與植物類中藥材開發關鍵”,半夏作為治理喀斯特地區重點
發展的主要中藥材,為了保證其產品質量,經過調研和實地考察擬在適宜半夏栽培的貴州赫章縣河鎮鄉建立半夏規范化種植示范基地。為了保證基地能夠生產出安全、有效、穩定、可控的半夏藥材,現對貴州赫章縣河鎮鄉種植地的土壤環境質量進行質量分析和評價,以期為建立半夏規范化種植示范基地提供科學依據。
赫章縣位于黔西北部烏江北源六沖河和南源三岔河上游的滇東高原向黔中山地丘陵過度的烏蒙山區傾斜地帶,東經104°10′28"~105°01′23",北緯26°46′12″~27°28′18″。半夏主要種植在赫章縣城西北部的河鎮鄉,山高坡陡,峰巒重疊,溝壑縱橫,土地零星破碎,氣候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同時具有北亞熱帶夏濕溫干溫涼的氣候特征,平均海拔2 070 m,年降水量923 mm,年平均氣溫11℃,無霜期210 d,全年日照1 200 h。其境內有野生半夏分布,適宜的氣候特征適合半夏的人工種植。
生產情況
半夏種植面積在我區每年都在逐步擴大。赫章縣2010年種植半夏約30000畝,2011年近4萬畝,赫章半夏的畝產量和質量在全國都有一定的領先優勢。2010年,赫章的半夏產量達到900余噸,占有市場份額約25%,占赫章縣農業總產值的12%左右。據調查,2010年全國(包括出口)半夏需求量為7000左右噸,但市場上流通的半夏不到4000噸,缺口極大,而且半夏的需求量每年都在不斷增加。
地理標志
項目
|
內容
|
產品名稱
|
赫章半夏
|
地理標志類別
|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地理標志
|
批準文號
|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公告2013年第26號
|
批準時間
|
2013年2月21日
|
產地范圍
|
赫章半夏產地范圍貴州省赫章縣城關鎮、白果鎮、媽姑鎮、財神鎮、劉曲河鎮、野馬川鎮、達依鄉、水塘堡鄉、興發鄉、松林坡鄉、雉街鄉、珠市鄉、羅州鄉、雙坪鄉、鐵匠鄉、輔處鄉、可樂鄉、河鎮鄉、德卓鄉、安樂溪鄉、朱明鄉、結構鄉、古基鄉、哲莊鄉、平山鄉、古達鄉、威奢鄉27個鄉鎮所轄行政區域。
|
質量技術要求
一、種源
半夏(天南星科半夏屬植Pinellia ternate (thuhb)breit)。
二、立地條件
產地范圍內海拔高度1700至1900m;土壤類型為黃棕壤、黃壤、紫色土。土壤pH值4.5至7.0,土壤有機質≥1%。
三、栽培技術
1.選種:赫章境內野生采挖的或者單留種地的半夏種球和半夏株芽。
2.采種:留種地秋季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地上莖葉枯萎倒秧后采挖。為放留種種球在土壤中腐爛,不提倡留在原留種地越冬。
3.種球質量:半夏種球或株芽作繁殖體用種子,要求純度≥90%,凈度≥90%,發芽率≥85%.
4.播種:每年2月下旬到3月下旬,使用條播,株距50px至125px,每667㎡(畝)用種量約75kg至100kg,種植≤50000株。
5.施肥追肥:使用腐熟農家肥等有機肥進行施肥。每公頃有機肥施用量750kg至1000kg。
6.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采收加工
1.采收:八月末到九月在土壤干燥時采收;選取直徑25px以上的作藥材加工。
2.加工:分等→清洗→脫皮→漂洗→干燥,干燥溫度≤60℃。
五、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粒圓、個適中、棕眼明顯、質地堅實、粉性足、味辛辣、麻舌刺喉。
2.理化指標:含總酸以琥珀酸(C4H6O4)計,不得少于0.26%;多糖(mg/g)≥3.6;水分≤12.0%。根據大小分為如下等級規格:
項目
|
指標
|
甲級
|
12mm以上
|
乙級
|
10-12mm
|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專用標志使用
赫章半夏產地范圍內的生產者,可向貴州省赫章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申請,經貴州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國家質檢總局核準后予以公告。赫章半夏的法定檢測機構由貴州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