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洱源藥材種植中藥材三分三中藥材110畝,現已收獲7000公斤待售,有需求者請聯系。18887133554李
1.
三分三多年生草本,高1
~l.5m
。主根粗大。葉互生,葉柄長5
~15mm
;葉片卵形或橢圓形,長8
~20cm
,寬3
~8cm
,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或波狀。花單生葉腋,下垂;花萼漏斗狀鐘形,長3
~4cm
,具10
條縱脈,萼齒4
~5
,不整齊;花冠漏斗狀鐘形.5
裂,淡黃綠色,開花時外反.管內被柔毛,近基部有5
對暗紫斑;雄蕊5
,內藏;雌蕊子房圓錐形,柱頭頭狀;花盎盤狀。蒴果近球形,中部以上環裂}
宿存萼緊包果,果梗長5
~7cm
,下彎。花期6
~7
月,果期10
~11
月。
生于海拔2700~3100m的林緣、草地和陰濕處。分布于四川、云南西北部。
2.鈴鐺子A.Luridus link et Otto 又名:藏茄、山菸(《西藏植物志》),喜馬拉雅東莨菪(《植物分類學報》),山茄子、山野煙(《云南中草藥選》)。奉種與三分三的不同點在于:植株被毛。葉片全緣。花萼被柔毛,萼脈彎曲;花冠通常淺黃色或裂片略帶紫色,花筒筒內基部無紫斑。
生于山坡草地、林緣及田野宅旁。分布于云南、西藏。
3.麗江山莨菪A.Luridus link et Otto var.fischerianus (Pascher) C.Y.Wu et C.Chen ex C.Chen et C.L.Chen[A.fischerianus Pascher] 又名:麗山莨菪(《植物分類學報》)。本變種與前兩者的主要區別是:葉緣具1~2對不等的粗齒或呈波狀,有時具疏緣毛;枝條及葉被疏柔毛,或有時幾無毛;花冠裂片常帶褐紫色,花冠管內基部具5塊紫斑。花萼和花梗宙被淡褐色毛。花期6月。果期9月。
生于海拔2800~3100m的山坡及灌木林中。分布于云南西北部、西藏等地。
4.賽莨菪Scopolia carniolicoides C.Y.Wu et C.Chen ex C.Chen et C.L.Chen 又名:七厘散(《中藥志》)。
多年生草本,高50~150cm。全株無毛;莖綠色,有時帶淡紫色,略具棱角。根斷面淡黃色,有苦昧。葉互生;葉柄長1.5~2cm;葉片紙質,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6~12(~20)cm,寬3~6(~12)cm,先端急尖至漸尖,基部楔形或微下延,全緣或微波狀。花單生于葉腋,下垂;花萼鐘狀,厚,近革質,長約2cm,先端平齊,邊緣具不規則的淺齒,縱脈不明顯;花冠淺黃綠色,長約45cm,檐部具5齒,齒漸尖,花盛開時外反,里面花絲基部兩側具暗色紫斑;雄蕊5;雌蕊子房圓錐形或近球形,柱頭頭狀。蒴果近球形,宿存萼緊包果實,蓋裂。種子多數。花期5~6月,果期9~10月。生于海拔3000~3600m的山坡、草叢或灌木叢中。分布于四川、云南。
5.齒葉賽莨菪S.carniolicoidos C.Y.Wu et C.Chen ex C.Chen et C.L .Chen var.dentata C.Wu et C.Chen ex C Chen et C.L.Chen 又名;搜山虎(《植物分類學報》)。
本變種與賽莨菪的主要區別是:葉緣常具1~2(~3)個粗齒,花冠檐部裂片極淺,背面具明顯的暗紫色條紋。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于海拔3000~3600m的林緣或草坡。分布于四川、云南。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涼爽氣候,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除重質黏土及低洼沼澤地外均能生長。繁殖方法種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春季選用上年采收的種子,開溝條播,溝距15~20cm,施足基肥,播后覆土2cm,蓋薄層草,澆水,經常保持土壤濕潤,待子葉出土后逐漸揭去蓋草,另用竹竿搭起高20cm的柵架,上蓋草或篾笆,防止曝曬。約2星期出苗。苗高5~8cm時移栽,行株距50cm×40cm.
田間管理 生長期注意松土和鋤草。2~3年生植株,追肥2次。入冬前應注意培土防寒防凍。
痛蟲害防治 病害有霜霉病,6~9月發生,為害葉部。發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噴灑,10~14d1次,連續2~3次,同時雨后洼意排水;蟲害有八字地老虎、小地老虎、金龜子、金針蟲等地下害蟲為害。防治方法主要采用人工捕殺、毒餌誘殺法。
【采收加工】
栽培3~5年收獲。根挖出后,洗去混沙,表皮晾干后趁天晴迅速切片,片厚1~2cm,置于陽光下曝曬,或曬至三四成千后烘烤。但切忌新鮮切片直接烘烤,以防表面變黑影響質量。
【藥材】
三分三Radix Anisodi Acutanguli 主產于云南。
性狀 根呈圓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形的塊片,直徑2~12cm,厚0.5~2cm。外皮棕褐色或黑褐色,有皺紋。切面灰白色至灰黃色,可見敢射狀紋理及數層同心性環紋,斷面顆粒狀。氣微,昧微苦麻。
鑒別 1.根橫切面;韌皮部和術質部射線中有許多含砂晶細胞散在。本質部導管2~8成群,相間放射狀排列虛數層同心環狀;有術間韌皮部,射線7~18列細胞,含砂晶。
2.取本品粉末1g,置帶塞錐形瓶中,用氨水濕潤0.15min后加氯仿20ml,冷浸過夜,濾過。取濾液5ml故人蒸發皿中,置沸水浴上蒸干,加入發煙硝酸數滴,蒸千后殘渣呈黃色,加無水乙醇1~2滴及氫氧化鉀1小粒,即顯紫堇色(檢查托品類生物堿)。
【成分】
根含生物堿:蓖菪堿(hyoscyamine),東蓖菪堿(scopolamine),紅古豆堿(cuscohygrine),阿托品(atropine)等,還含東茛若素(scopolttin)。
【藥性】
苦、辛,溫。大毒。
1.《云南中草藥》:“苦、澀、麻,溫,劇毒,”
2.《全國中草藥匯編》:“辛、苦,溫。有大毒。”
【功用主治】
解痙鎮痛,祛風除濕。主治胃痛,膽、腎、腸絞痛,風濕關節疼痛,腰腿痛,跌打損傷。
1.《西藏常用中草藥》:“解痙止痛。治胃痛,膽絞痛,急慢性腸胃炎。”
2.《全國中草藥匯編》:“麻醉鎮痛,桂風除濕。主治骨折,跌打損傷,關節疼痛,胃痛以及膽、腎、腸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