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陽區通灘鎮國光村有個21歲的小伙子叫馮祖全,他2011年從廣東回到家鄉后,學習技術,開辦鵪鶉養殖場,去年9月投產現在,已經實現純利近11萬元。
馮祖全15歲初中未畢業就跟隨父母到廣東一家知名的噴粉廠學習噴工技能,他很吃得苦,在短短半年內就學會了別人往往要一年還掌握不到的技能,由學徒工直接晉升為噴工班長,月薪一度達到6000元以上。
2010年8月,馮祖全辭職返鄉回瀘州養殖鵪鶉,他想要自己創一番事業。他在瀘州的一個親戚是養殖鵪鶉致富的第一人。
回到瀘州,他義務加入到了親戚的養殖場中來,肯學肯干肯吃苦。親戚從用藥、消毒、打預防針等,都毫不保留地讓他全部掌握。
2011年6月,馮祖全在父母的支持下,投資30余萬元,建成了500余平米的標準化養殖場地,購買了食料粉碎機,自己加工食料,并于8月從成都購回了首批3萬余只鵪鶉苗開始了自己的創業歷程。
去年9月,馮祖全的鵪鶉蛋開始上市,3萬余只鵪鶉平均每天可產蛋量達到90公斤。由于量大,馮祖全的鵪鶉蛋不可能零售,只能以出廠價4.5元每斤給商販,且還要給送到商販門市。但馮祖全發現,商販倒手賣給前來購買的餐廳、火鍋店等,價格雖為批發,但每斤卻是6.5元甚至7元。馮祖全看在眼里,喜在心頭。在將鵪鶉蛋賣了一個月給商販后,去年10月,他就自己在瀘州城里開了一家鵪鶉店。他這樣算帳:門市月租金加上1個門市員工資,每月支出3500元。而他一月下來的2700公斤鵪鶉蛋卻要比賣給商販要多收入5000多元,自己也要多賺2000元,一年下來,就是2萬多元。在冬季時,價格每公斤還高出2元左右。
養殖初期,馮祖全就與魏壩蔬菜專合社達成了協議,鵪鶉糞便全部有償提供給合作社社員經過沼氣池發酵處理后種菜,每百斤5元,光這一項,一月下來,馮祖就可收入3000元。
此外,馮祖全自己加工鵪鶉飼料,每斤比買配制好的飼料少4角,3萬多只鵪鶉一月所需飼料近4000斤,每月可節省近1600元。一年下來,就近2萬元。
“搞養殖,除了本身技術過硬,只要精打細算,一年3萬多只鵪鶉賺20萬是綽綽有余。”馮祖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