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一個電話,田地里生長的新鮮蔬菜就能直接送到居民家,這種訂單式送菜進家的模式,不僅讓消費者足不出戶就能買到新鮮蔬菜,而且也為商家打開了銷售市場。
3月4日上午,記者走進曲周縣閣韻蔬菜專業合作社,探尋從田地——包裝——運輸——居民家,這個一條龍訂單式配送蔬菜的全流程。
員工將新鮮的有機蔬菜送往各家各戶
菜上的蟲子都是人工捉
從市區驅車一小時左右,就到達距曲周縣城10公里外的田野上,綠油油的麥苗一眼望不到頭,附近不遠處的支漳河像一條白絲帶在綠色的原野上蜿蜒。
在這里,一排排整齊的日光溫室大棚矗立,曲周縣閣韻蔬菜專業合作社就坐落于此。理事長袁貴銀告訴記者,整個合作社現擁有30個日光溫室大棚,12個冷棚,種植有機蔬菜20多類50個品種,年生產達到120萬斤,擁有訂單用戶近300戶。
走進這些罩著白色塑料膜的大棚,里面一派春季盎然的景象,袁貴銀一邊領著記者參觀,一邊夸贊自己種植的蔬菜不一般。
他說,合作社于2009年建成,種植的全部是有機蔬菜,從選址、選土就非常講究。首先要找片凈土,遠離城市、污染地區;其次,土壤必須經過兩年的培土期, 剔除土壤里的農藥、化肥的殘留成分,保留土壤里的營養成分不流失;澆灌用水都是采用深層地下水。“更重要的是,我們的蔬菜不打農藥、不施化肥、不灑激素, 絕對健康。”
采訪中,記者有幸碰到了長期從事有機蔬菜研究的中國農業大學高級農藝師楊合法,他正在查看大棚里有機蔬菜的生長情況。自2009年,他就開始指導該合作社種植有機蔬菜。
目前,市場上的蔬菜種類可用一個金字塔型來區分品質,最低端為常規型蔬菜、其次是無公害蔬菜、綠色蔬菜,而塔尖則是有機蔬菜。
楊合法對記者說,除了有機蔬菜是不用任何化肥、農藥和激素的,其余多少都要使用這些。從育苗起,他們都是經過嚴格篩選培育。蔬菜在生長中使用的肥料,都是 經過發酵處理的人畜糞便、秸稈等有機肥。若蔬菜出現病蟲害,全部是靠生物驅蟲,即便使用藥劑也是利用從植物源、動物源和微生物源中提取的有益物質對蔬菜噴 灑。
記者在大棚里看到,每隔幾米遠都懸掛一塊兒黃色的砧板,上面都敷有粘著劑,專門用來粘蟲子。如果蔬菜遇到嚴重病害,他們專門買來從竹子中提取的竹酢,配上牛奶,可對蔬菜起到防病、抑病、祛病的作用。袁貴銀說,有時菜里長了蟲子,我們都是人工捉,也絕不會打農藥。
曲周縣閣韻有機蔬菜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8月,投資500萬元創建了有機蔬菜標準種植示范基地,依托中國農業大學有機蔬菜種植先進技術,設計規模1000畝,現建成面積300畝。
袁貴銀,這位在五年前就已看到市場前景的農民,和自己共同創業的伙伴走過了艱辛的歷程。
起初合作社發展得很順利,但因合作方出了點意外,合作終止了。袁貴銀和同伴則挑起了大梁,“當時,心里不是個滋味,這是個好項目,不想就這么半途而廢,否則太可惜了。”
袁貴銀堅持了下來,可有機蔬菜種出來,銷售卻差強人意。由于成本高、價格高,找不到合適的銷售渠道,初期很不景氣。“有技術、有品質,可就是叫好不叫 座。”隨之,2011年和2012年的兩場大雨又給合作社帶來了不小的損失。風風雨雨走過了近五年的時光,袁貴銀經過與負責銷售的金智賢等幾位社員商量, 如果像餐飲外賣一樣,讓客戶先“點菜”,再送貨上門,是不是可行。
想到這里,袁貴銀帶領社員,帶著產品,走進邯鄲市各小區,印廣告發傳單,免費品嘗,尋找客戶源。同時,合作社按時間長短辦理會員卡,包括一個月、半年、一 年等辦理銀卡、金卡、鉆卡。客戶訂菜時,會員只要一個電話,不管幾斤都會按會員的需求送貨上門。而這種訂單配送式的營銷模式,讓合作社的生意漸漸火了起 來。目前,客戶已接近300戶。
向網絡市場進軍
市場漸漸打開了,但袁貴銀覺得還不夠。社員金智賢說,他們正在緊鑼密鼓地選址開直營店,每天從大棚里摘下的新鮮蔬菜,經過包裝運送到直營店,再經過配送直接送到客戶的手里,“客戶從打電話,到蔬菜送到家門口不超過三個小時,而且直營店兩公里以內都是免費配送。”
目前,合作社擁有三輛配送車和三名配送人員,只要撥一撥電話,蔬菜馬上送到家。
市民王麗歡對記者說,以前家里都是去菜市場買普通菜,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了合作社發放的宣傳單,正好家中有孩子,也想讓孩子吃到最有營養的東西,更重要 的是再也不用去臟兮兮的菜市場去挑菜了,直接從田地就到了居民家里。如今快節奏的生活,使得客戶既吃到了新鮮蔬菜,又節省了時間。
市區叢臺路與廣泰街交叉口不遠處,記者見到了正在裝修的蔬菜直營店,金智賢說,讓客戶不費時費力就能吃到最美味的蔬菜。下一步,合作社還將建立自己的網站,通過互聯網做宣傳、下訂單,開拓更廣闊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