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當初當作寶貝疙瘩引入的37條種鱷,發展到現在繁育出大大小小1200來條鱷魚。15年時間,農業技術部門攻克了一系列技術難題。然而,鱷魚一張張血盆大口,每年要吞噬的食物起碼需要花費100萬元以上,元江魚種技術推廣站已經到了無以為繼的地步。
放眼全國市場,可以說,鱷魚養殖算得上是一個前景廣闊的特色產業。而在元江卻淪為了燙手山芋,問題的癥結何在?元江鱷魚養殖,下一步該如何走?
困境——
從寶貝疙瘩到燙手山芋
下午3時許,刀貴明把幾十條魚倒進池子里。
池塘的寂靜一下子被打破。本來擠在池中心小島上曬太陽的一大堆鱷魚,全都飛快地躍進水里,向獵物猛撲過去。轉眼間,一筐魚便被吞得連個鱗片都沒有剩下。
刀貴明說,鱷魚是肉食動物,每兩到三天喂一次食,但現在大多數鱷魚只能吃個半飽。
在普通人眼里,這些家伙又丑又兇,即便隔著鐵絲網,心里依然感到發怵??蓪Φ顿F明來說,每條鱷魚他都很熟悉。畢竟,鱷魚從出殼在育種室度過嬰兒區,到辨別雌雄后在保育房長至六七十公分,再放到水池中飼養,作為一名飼養員,在15年的時間里,可以說每條鱷魚都過過刀貴明的手。
鱷魚食量很大,一條成年鱷魚一次吞噬四五公斤食物不在話下。這兩年,隨著數量的增多,多數鱷魚每次都不能吃飽。刀貴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頭。
目前,鱷魚每天需要投入2000多元的飼料成本,才能維持這1000多條鱷魚起碼的生存。沒有足夠的資金,所以不可能讓鱷魚吃飽吃好。
元江魚種技術推廣站站長袁林聰告訴記者,如果是私人養殖,估計早就放棄了。這些年,單位在鱷魚上只有投入,沒有產出,除少數水產項目的資金,他們不得不把養殖元江鯉、羅非魚方面的收入都投到鱷魚養殖上,導致單位入不敷出。
“在元江農業部門中,我們單位占地面積是最大的,卻也是最窮的。我們連2萬多塊錢的職工醫療保險也交不起?!痹致敁u著頭感慨地說。
知情人都感慨,15年前千辛萬苦引來的寶貝,怎么就淪落成了要養養不起、想丟丟不掉的燙手山芋。
歷程——
從技術儲備到種群擴繁
1998年,元江首次從西雙版納引入37條灣鱷。這些種鱷最大的長1.3米,最小的僅60來公分。
元江魚種站始建于上世紀70年代,是全省規模較大的國營漁場之一。引種的任務,落到了當時的站長張家喜以及時任水產品公司副經理的袁林聰等人頭上。當時,他們請了輛東風大貨車,一路顛簸前往景洪。取得種鱷后,為了讓鱷魚早日安全到達新家,他們一路風餐露宿,夜以繼日地趕路,三天三夜沒有睡過一個好覺。
談起15年前的這段往事,袁林聰依然記憶猶新。
種鱷順利引到了元江。然而,新的問題隨之而來。鱷魚吃什么?如何飼養?怎樣繁殖?當時,手頭沒有任何資料可以參考,從養殖的設施設備設計、建設和購置,到喂養的每一個環節,他們邊學習探索,邊改進完善。歷經10余年的磨礪,當時的三個飼養員,到現在早已是鱷魚養殖的行家里手。
“目前,從技術上說,元江鱷魚養殖已沒有任何問題?!痹致敻嬖V記者。
15年的鱷魚養殖路,元江魚種站其實有不小的收獲。首先,引種和馴養成功,并成功擴繁。2009年,鱷魚養殖從城外城搬遷到現在這個地方,當時曾給鱷魚一條條地稱過重,最重的達450公斤。當初引入的37條鱷魚不僅形體越來越大,而且還繁衍出了后代。其次,探索出了一整套成熟而實用的養殖技術。鱷魚人工繁殖,先采用自然受精的方法,再把鱷蛋收集起來進行人工孵化。這是提高孵化率的一項關鍵技術措施,元江魚種站鱷魚人工孵化率達65%以上,在全國同類養殖場中名列前茅。2008年,元江魚種站的鱷魚養殖項目獲得云南省農業廳農業技術推廣三等獎。
另外,積累了一定的種群數量,而量的積累是鱷魚養殖產業化的基礎。2001年,元江魚種站收獲到了第一枚果實,人工繁殖取得成功,繁育子一代鱷魚245條。2006年,從子一代選出繁殖親魚134條;次年,這批種鱷繁育子二代灣鱷300條,并通過了省漁業科學院的鑒定。
對元江15年的鱷魚養殖路進行回溯和盤點,雖然其對地方財政還沒有貢獻,卻也不無收獲。其實,一路走來,元江鱷魚養殖欠缺的只有一步——讓科技成果實現同市場的接軌。
出路——
從科技基地到市場運營
鱷魚一身是寶。鱷魚皮是國際上制作高檔皮具的上好原料,即使是最外面一層鱗片,也是藥材市場上難得的寶貝。
目前,鱷魚肉市場價格每公斤50至100元,每條三年商品鱷可賺700到1200元。因為有著良好的市場前景,幾乎每個南方省區都建有鱷魚養殖場,甚至連北京、河南等北方省市也掀起了養殖熱。
據市水產站站長夏黎亮介紹,今年中央電視臺七頻道專門制作了一期名為《鱷魚肉食療養生之風從廣東吹遍全國》的節目,說的是兩廣地區每年吃掉鱷魚10萬條,這種消費從廣東擴散到了全國,尤其在中老年人之間,吃鱷魚肉、喝鱷魚酒或者飲用鱷魚制成的口服液產品成風。
元江鱷魚養殖的困境,說穿了是邁向市場的一步沒有跨出。
其實,2010年10月,元江魚種站曾與當地一家農家園簽訂了商品鱷魚供銷合同,將淘汰的種鱷分批銷售,但因為此類消費需求量小,這份合約便成了一張空文。
袁林聰告訴記者,2002年,上海一家制革廠找上門來,要求訂貨,但需求量很大,每年要求提供1000張皮;昆明一家餐廳也多次找上門訂貨,但需求量同樣很大,根本供不上。
只有通過市場運作,元江鱷魚養殖才會有更好的出路。目前,元江鱷魚不是數量多了,而是數量遠遠不夠。在袁林聰看來,目前的養殖規模,已經到了他們的極限。
“作為農業部門的一個下屬單位,我們的職能是科研、示范和推廣。這些職能,應該說,經過十多年的艱苦努力,我們已經做到了。目前,元江鱷魚養殖必須同市場對接,希望政府引進有實力的公司。走好這一步,元江鱷魚養殖才有出路?!痹致斦f。
前些日子,副市長李平在對元江鱷魚養殖進行調研后,提出了建鱷魚莊園的思路。
元江縣農業局局長楊連松告訴記者:“建鱷魚莊園,能夠把品種、技術、旅游觀光以及市場需求等要素組合起來,特別適合元江鱷魚養殖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