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熟悉農村情況的朋友聊起來,發現這樣的事兒似乎并非個案。如今,作物品種、農業技術的更新,用日新月異來形容一點不為過。面對著層出不窮的新品種、新技術,別說是堅守在農業生產一線的留守老人、留守婦女,就連一些基層的農技人員也明顯跟不上趟兒了。種地憑感覺,成了一些農民不得已的選擇;地到底能不能種好,也就成了不太顧得上的事情。
近年來,圍繞著現代農業建設,“誰來種地”一直是關注農業的人們討論的一個重要話題。這源于人們對于農業后繼無人的擔憂。其實,“誰來把地種好”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因為這關系到農業發展方式如何創新,農業怎樣才能提質增效。
解決“誰來種地”問題,目前已經形成的基本共識是,在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同時,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二者的有機結合,將是建設現代農業的理想格局,也是穩定糧食生產的長久之策。
可無論是農業生產經營隊伍,抑或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提供者,其核心都是人。如何穩定住這些人,是解決“誰來種地”問題的關鍵;如何提升他們的素質,則是解決“誰來把地種好”的關鍵。如果他們的素質跟不上,創新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提質增效,甚至建設美好鄉村,都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在農業生產經營隊伍中,普通農戶在今后相當長時期里還將是我國農業發展的“主力軍”。有專家認為,素質不高、經營能力和合作意識不強,是當前普通農戶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未來加強農民特別是青年農民培訓,將有助于提升農業生產者素質。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帶頭人,其綜合素質和經營能力總體上高于普通農戶。但在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他們也面臨著素質再提升的問題。未來既需要加強對他們的培養培訓,也需要優化其成長環境。
在現代農業格局中,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提供者,應當利用先進的知識、技術、裝備來為農業生產者提供服務和支持。他們能否跟上科技發展的腳步,將直接影響到農業生產的質量和效益。未來應當一方面增加他們接觸先進科技的機會,一方面提升他們獲取信息的能力,讓他們能夠隨時以先進的科技武裝自己,指導別人。
現代農業的發展日新月異,農業發展方式的創新永無止境。解決“誰來把地種好”,關鍵是建立一支高素質,富有活力、創新力和競爭力的農業生產經營服務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