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可是我的寶”
創業就業
核心閱讀
走進賓川成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寬敞整潔的標準化養殖場映入眼簾。該公司董事長梁成滿指著省科技廳認證頒發的“中藥現代科技(云南)基地中藥材養殖科技示范園”匾牌對記者說:“現在全省只有兩家養殖企業獲得過這個認證。”
“去年的價格比較好,基本上保持在每噸32萬-33萬元左右。今年價格雖然跌了不少,但由于我們的養殖隊伍發展很快,估計全年產值還是可以達到6000萬元。” 梁成滿信心十足地說。
每噸能賣數十萬元,養啥東西這樣值錢?梁成滿與這個特殊行當的緣份,還得追溯到30年前的一次賓川之行。
“ 蟑螂教授”為他打開了一道門
1983年,從駐滇部隊復員回到甘肅老家的梁成滿,面對家境貧寒和兄弟姊妹眾多生計沒有著落的殘酷現實,決定拋棄在當地礦務局的鐵飯碗,出門闖一闖。他輾轉來到云南,在建筑工地上干一些體力活。
1984年的一個晚上,梁成滿在賓川縣食品加工廠內,意外地看到上百名男女老少在打著手電筒捕捉蟑螂。他好奇地一打聽,才知道原來這讓人討厭的小蟲子可以賣錢。出高價收購蟑螂的,是下關的一位教授。
嗅覺敏銳的梁成滿立即趕到下關,找到了大理醫學院藥物研究所正在搞藥品研發的李樹楠教授。在李教授那里,梁成滿不僅對蟑螂的諸多神奇特性有了全新的認識,而且也從這“神奇蟲子”身上,看到了無限商機。
蟑螂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定居者之一,比恐龍的出現還要早1億多年。3億多年來,在其他成千上萬個物種紛紛變異進化或滅絕的同時,蟑螂的形狀卻基本上沒發生什么變化,表現出了驚人的適應性和頑強的生命力。在我國,很久以前古人便發現了蟑螂的藥用價值,我國的《神農本草經》和《本草綱目》對此均有記載。
“蟑螂極強的抗病毒能力和自我修復能力,是否因為它體內存在著某種特殊的物質?”這是“蟑螂教授”李樹楠一直想要破解的謎題。隨著蟑螂體內有效成分的成功提取和相關藥物研發取得重大突破,梁成滿清晰地看到了一條前途無量的創業路。
從野生誘捕到人工養殖
加入李樹楠教授的團隊后,梁成滿開始四處收購蟑螂。“一開始由于人工養殖技術還沒有掌握,加之蟑螂使用量有限,因此我們通過先教別人如何誘捕野生蟑螂,再定期去收購,也就基本能滿足需求。” 梁成滿說:“那時候10多只蟑螂賣的錢,就夠買一本書了,所以捉蟑螂賣這行當,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然而,收購來的野生蟑螂不僅數量十分有限,而且質量也參差不齊。隨著李樹楠教授發明的新藥成功申報審批,制約廠如何獲取充足的和高質量的蟑螂制藥原料,成了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隨后,梁成滿創辦了公司,并在李教授的指導下,逐一攻克了蟑螂人工養殖的選種、繁育和工廠化、規模生產養殖等難關,邁入了蟑螂產業化階段。梁成滿說:“現在我們公司的核心養殖基地,年產量可以達到200噸以上,與我們公司合作的養殖農戶和養殖大戶,每年的產量也可以達到兩三百噸。其中上規模的養殖大戶有80多戶,去年,這些養殖大戶的平均純利潤每戶達到了180萬元左右。”
據了解,賓川成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和大理醫學院、中國藥科大學等6家單位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并逐步形成了“公司+基地+養殖戶+自然收購”生產經營模式,同時還建立了“一站式”經營服務體系。該公司不僅為養殖戶提供種苗、養殖技術資料、培訓、上門指導鑒定產品和產品回收,而且公司還建立了保障合作者穩定效益的技術服務體系。
“現在全國各地從事蟑螂養殖的企業和個人越來越多,但各省養殖最早和規模較大老板,基本上都是我的學生,他們養殖的經驗技術,最初都是從我們這里學到的。” 在業界有“蟑螂大王”美譽的梁成滿自豪地說:“隨著康復新液、心脈龍注射液、肝龍膠囊等一大批藥物在多家制藥廠大規模投產,蟑螂養殖產業巨大的發展潛力和成長空間,現在才剛剛開始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