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互聯網使用狀況引社會關注
如何實現由“普及率提升”向“使用程度加深”轉換?
移動網絡和手機的普及,從技術上讓鄉村不再邊緣。但農村網民數量的迅猛增長并不能掩飾城鄉橫向差距的擴大,提供更深層更多元的互聯網應用和服務,激發農民的網絡需求,或是正解。
日前,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第三十五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農村互聯網使用狀況再次引起社會關注。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農村網民規模達1.78億,較2013 年底增加188萬人。隨著農村互聯網普及率的提升,互聯網在農村網民生產、生活、娛樂中的重要性正在逐步顯現。但是,農村網民對互聯網依賴的程度仍然明顯低于城鎮網民。
報告指出,對于農村網民而言,互聯網尚未從單純的娛樂工具轉變為可提供多元服務的應用平臺。將來除了要繼續縮小城鄉互聯網接入的數字鴻溝外,更要重視城鄉網民在互聯網應用方面的差距。
數字鴻溝有多大?
農村網民迅猛增長,但仍不及城市新增網民數量的1/10。而更大的差異在于,當城市人已經習慣了用手機購物、買機票、預約出租車時,絕大多數農村網民使用手機依然停留在打游戲、看新聞的階段
云南昆明市富民縣的農民李大爺最近到醫院檢查,發現因為每天低頭看手機時間太長患上了頸椎病。“以前看電視時還好,現在花在手機上的時間比原來看電視還多。”更令李大爺煩惱的是,小孫子對手機也愛不釋手,“孩子一旦拿到手機就打游戲,視力都下降了。”
即便在大山深處,不少接觸過網絡的孩子仍會尋找機會上網。大三學生蘇瑤告訴記者,在她支教的小鄉村里,一個叫滿莉的小女孩每天下午都會爬上山頭玩手機。“因為山上信號比較強,她可以用手機聯網。”
如今,農村和中西部地區的移動互聯網普及率迅速提高,成為我國互聯網迅猛發展的巨大動力。在云南,即便是剛剛打通隧道、告別大雪封山的獨龍江鄉也已經實現了移動4G網絡覆蓋。隨著信息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3G和4G網絡逐漸普及、智能手機價格不斷下降,使用移動終端訪問互聯網的用戶正逐漸增多。移動網絡和手機的普及,確實幫助廣大農村、邊疆地區的民眾與現代信息社會無縫對接,從技術上讓鄉村不再邊緣。
“因為離家很遠,不少農村的同學都購置了手機。”家住云南騰沖的李菁菁告訴記者,在高中時便有不少農村的同學使用手機上網功能。“使用手機上網功能主要是為了能夠登錄QQ和同學聊天,不少同學會直接使用手機打游戲。”
然而,農村網民數量的迅猛增長并不能掩飾城鄉橫向差距的擴大。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報告顯示,截至 2014 年 12 月,我國網民中農村網民占比27.5%,規模達1.78億,較2013年底增加188萬人,這一數字還不及城市新增網民2929萬人的1/10。
數據顯示,47.9%的農村網民認為自己比較或者非常依賴互聯網。與之相比,55.1%的城鎮網民認為自己比較或者非常依賴互聯網,高出農村地區7.2個百分點。同時,盡管農村地區網民規模、互聯網普及率不斷增長,但是城鄉互聯網普及率差異仍有擴大趨勢,2014 年城鎮地區互聯網普及率超過農村地區34個百分點。
實際上,城鄉數字鴻溝的表現并不僅僅體現在網民數量的增長率上。當城市人已經習慣了用手機購物、購買機票、預約出租車時,絕大多數農村網民使用手機依然停留在打打游戲、看看新聞的階段。
“對農村來說,主要是接入設備的問題,手機已經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手機資費和手機上網費用的下調,硬件和網絡的完善促成了農村地區網民較高的增長。未來,應該有更多貼近網民的應用和服務出現”,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數字鴻溝緣何出現?
農村居民缺少使用互聯網的需求,受教育程度不高等制約網絡應用升級,是城鄉數字鴻溝存在的現實因素;而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則是造成這一問題的深層原因
“我就用手機上網看看新聞,打打游戲,我又不坐飛機、不用網上買東西,會這些干啥?”這句話道出農村網民更多將網絡當做娛樂工具的現實原因,也就是缺少使用互聯網的需求。另一個現實是,留在鄉村的老年人、留守婦女等群體,大多文化程度較低,使用電腦或手機等智能產品覺得吃力。“那么多按鍵,會不會一碰就要扣費了?”一位鄉村老人問記者。因為不了解,部分老人甚至會拒絕使用免費智能手機。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報告顯示,因為不懂電腦網絡不上網的非網民比例為61.3%。
云南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曹云雯說,“農村地區居民社交面相對比較窄,交往圈可能就在村鎮,根本不需要網絡聯絡;不少留守農村的居民受教育程度不高,也沒人教他們使用智能手機”。
此外,相比網絡輿論正日益成為輿情的主要發酵地,由農村網民原創首發并產生一定影響的帖子或評論少得可憐。李菁菁告訴記者,雖然也有身邊人愿意對社會事務發表評論,但自己卻很少發表長篇大論。“主要就是說個‘好’‘贊’之類,怕說多了說錯話。”相比城市居民,大多數農村網民很少上網發表評論,網絡輿論的話題也很少由他們發起。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少數農村地區,手機至今仍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要買能上網的手機,也不便宜,上千塊錢呢,很多人不愿意花這么多錢去買手機。”一位在廣東佛山打工的川籍人員說,過年要回家了,本想換個手機,掂量了半天還是算了。
來自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報告指出,造成城鄉數字鴻溝的原因,部分在于城鎮化進程一定程度上掩蓋了農村互聯網普及推進工作的成果,根本原因則是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在整體網民規模增幅逐年收窄、城市化率穩步提高的背景下,農村非網民的轉化難度也隨之加大,未來需要進一步的政策和市場激勵,推動農村網民規模增長。
農博要聞推薦
大閘蟹大閘蟹瑤族長鼓舞瑤族長鼓舞
農業領域信息化發展存五大問題
故鄉之變引發網民對農村發展熱議
支持現代農業生產發展 今年財政資金增
中國“新常態”現代農業圖景
國內農業生產成本持續上漲 國內國際糧
山東郯城“紅心蘋果”試種成功
有專家指出,在廣大農村這個相對空白的市場,電信運營商、終端制造商等產業鏈各個環節還有很大的空間需要挖掘;對手機軟件商來說,適應農村的生活、學習、生產、商業的應用程序也無疑尚待開發。農村互聯網的發展思路或許應該從“普及率提升”向“使用程度加深”轉換。
如何填平數字鴻溝?
妥善解決城鄉數字鴻溝的方法仍然需要進一步探索創新。除了完善硬件設施,也要為農村網民提供了解和熟悉網絡的必要引導,政務機構和主流媒體應當有更積極的作為
“我們不能將希望寄托在網絡改變城鄉差距上,而應該讓社會發展、城鄉差距縮小帶動農村網絡普及。”曹云雯說。
實際上,對大多數七八十歲的農村老人來說,會不會使用網絡對生活的影響非常有限,讓每個人都會使用網絡并不必要,而隨著年輕人的成長,絕大多數農民“觸網”,只是時間問題。
“農村的信號比城市信號差不少。”不少回到家鄉的務工人員告訴記者,從他們自身經驗來看,還是城區的信號要強一些,有時候在村中半天也打不開網頁。加強農村基站等基礎設施建設雖然迫切性不如城區,但不能因為單純經濟上的因素就讓鄉村成為被網絡遺忘的角落。
隨著物流的發展,廣大農村通過網絡購物的人越來越多,這一點,東部發達地區的“淘寶村”體現得尤為明顯。這樣的浪潮也在向中西部地區推進。
“我們的公益活動日常經費主要就是網上出售當地特產換來的,當地群眾會上網的人不多,我就拍了照片傳到網上,宣傳當地的土特產,也呼吁更多人關注我們馬吉米村。”云南省福貢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張曉東長期致力于馬吉米村扶貧工作,他認為,在當地居民不容易接受網絡的情況下,外來干部可以借助網絡發揮更大的作用。引導、扶持他們逐步熟悉網絡,掌握互聯網時代的一些基本應用。
電子商務改變中國農民的消費方式,互聯網正在成為農村新的經濟增長點,已經成為業內外的共識。隨著農村互聯網普及,移動終端走進農村市場,移動互聯和傳統電商在改變農村商業模式的同時,也改變了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
“互聯網的發展將為探索農村管理新模式提供新的思路”,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說。而政務機構面對各類用戶尤其是農村網民的需求,也在努力掌握更多技巧。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陳昌鳳教授分析:“用戶的信息需求在變化,更樂于看到媒體來解讀信息。政務機構和主流媒體應面對這種變化,用大家都能讀懂的語言去解讀,而不是簡單發布信息。”對于農村網民來說,政務公號需要做的顯然還有很多。
實際上,不少地區政府部門已經開始采用更容易被普通群眾尤其是農村網民接受的方式,開展輿論引導、辦理網上政務。
昆明市五華區公安分局政工室副主任馮云輝告訴記者,為適應農村居民微信用戶越來越多的形勢,五華區公安分局的微信公共賬號已經上線。“將更加強調用講故事的方式介紹公安工作和民警的日常生活。”
來自騰訊公司的統計數據表明,目前公安政務微信已經能夠覆蓋區縣級公安分局、基層派出所和公安派駐警務室,以滿足農村居民的用網習慣與需求。
屏蔽此推廣內容曲靖市政府新聞辦網宣科科長周蜀涓介紹,2009年曲靖市在云南省16個州市中率先開通“微博曲靖”,卷入“移動潮”至今已滿五年。去年7月初,針對不少網民尤其是農村網民只使用微信的情況,曲靖市的政務微信公號“微曲靖”也正式開通。“隨著曲靖黨政客戶端功能的進一步開發,更多政務將可以通過移動終端實現。”
“農村群眾想咨詢問題,有時要跑三五趟,有委屈還沒處說理;現在通過手機上網就可以完成咨詢,不爽了直接在微信上給政府公號反映,回應不及時還可以發微博宣泄,不僅提高了辦事效率,更捋順了群眾情緒”,周蜀涓說。
“智能手機的普及,使得廣大農村和西部地區的民眾得以一步跨入現代信息社會,對于中國互聯網和移動輿論場都是極具意義的事情。這不僅事關‘數字鴻溝’,由此還將帶來我國農村和西部經濟社會文化的重大發展。”國家網信辦副主任彭波表示,政府做了長期的努力,移動互聯網將帶給廣大農村和農民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