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業發展的三個階段:縱觀數千年的國內外農業史,我國的農業的過去和未來可以歸納為三個階段,全國平均來看,2025 年實現農業2.0;黑龍江地區農業規模化走在前列,初步達到農業2.0:農業1.0 是以體力勞動為主的小農經濟時代;農業2.0 是機械化生產為主、適度經營的“種植大戶”時代;農業3.0 是以現代科學技術為主要特征的農業。
我國農業1.0 到2.0 的后半場加速:從1.0 到2.0 的躍升本應該是自然緩慢演進的,但這些情況并未在我國明顯出現,原因就在于過去的城市化進程給我國留下了畸形的人口結構,很多流動人口并未從農業生產中真正解放出去,農業生產的主體仍然太多,生產規模無法擴大,農業生產只能維持在比較原始的狀態。然而,正所謂“厚積薄發”,土地制度改革、戶籍制度改革以及勞動力短缺帶來的農村人口加速轉移將還上過去欠下的“賬單”,農村人口減少會“后半場加速”,我國未來從農業1.0 到2.0 的進程大概率會很快完成。
從農業1.0 到2.0的進程中,值得關注的是農資板塊:隨著種植規模的擴大,成本效益觀念增強,農民會對正在使用的現有品種生產資料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些能夠提供更優質產品和服務的廠商將更加受青睞,這將加速行業的優勝劣汰,提升行業的集中度。重點關注大北農、登海種業等優質農資公司。
農業2.0 到3.0 的躍升將是加速的:小農經濟的減少為規模化提供了最初的發展空間,而當規模化開始成為一種常態后,其內在的規模經濟將趨勢規模化程度進一步提高。一個通俗的理解就是,地大了,農民照顧不過來了,這個時候把科技植入到農業生產中去就會產生額外的效益。而當更多的物質和服務進入到農業生產時,規模效益就會不斷發酵,從而加速規模化,不斷把勞動力排除出去。
從2.0 到3.0 將是農業生產方式的根本變革,孕育更多機會:農業3.0 的生產端將是規模化、機械化、科學化;而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整個鏈條的產業化和組織化程度將不斷加強,這與當前的狀態相比將是革命性的變革,在整個產業鏈的革命性重構中蘊含巨大的投資機會。首先關注誰能擔當產業鏈的重構者,我們更加看好擁有市場和渠道資源的下游企業向上游生產環節的延伸,重點關注極具大糧商潛質的象嶼股份;其次,大型農機、高壁壘農資和服務、農業信息裝備和技術的發展非常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