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店開進村
早春時節,細雨紛紛,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驛亭鎮賈家村的一切都籠罩在朦朧之中。村中央有座老宅院,黑瓦飛檐,墻漆斑駁,顯示出小村的古舊。就在老宅院的對面,大學生村官賈冰溶開了個小商店。
村里開店不稀奇。哪個村子沒有小商店?奇的是賈冰溶的小店幾乎沒什么貨。原來,她開的是網店。確切地說,她照看的是浙江省供銷社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村里誰想買東西,來她這里上網下單,貨到付款;想賣農副產品,也來她這里登記,由供銷社打包上網銷售。
60多歲的賈明中在網上買了一瓶楊梅酒,今天貨到了。貨送到家門口,比在鎮上商場里買還便宜。老人臉上樂開了花。
50多歲的秦麗華,自家做了十幾斤筍干菜,今天來小店作登記。“以前自家做的筍干菜,要自己送到鎮上賣。現在供銷社上門收貨,一斤能給20多元,價錢好,又方便。”
方便、實惠,是農民對供銷社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的評價。這樣的服務站,如今在浙江農村隨處可見。
解決了農村電子商務“最后一公里”問題,成果不小,但成本并不高。賈冰溶說,房子是她自己的,供銷社給外墻做了統一粉刷,她只投資上萬元置辦了貨架。員工就是賈冰溶自己,沒有底薪,供銷社給她返點,能掙多少全看業務量。賈家村店去年12月28日才開始營業,村子里人口不多,目前業務量并不大。“網購代買每天有五六筆,代賣今年登記了幾十筆。”
村里網店業務量小,但千萬別小看這種扎根農村的電子商務。浙江省供銷社數據顯示,通過電子商務途徑,2014年全省供銷社系統共計銷售茶葉、食用菌、干果、水產等農產品7.6億元,同比增長347%。
買賣搬上網
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要成功運行,需要系統性的網絡平臺來支撐。2013年初,浙江省供銷社啟動了網上“供銷百館萬店”工程。“我們的目標是打造浙江網上農產品大市場。”浙江省供銷社理事會主任馬柏偉說。
為此,浙江省供銷社創辦了興合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專注于大農業電子商務的綜合運營和服務,目前有員工30人。除了興合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浙江省供銷社系統旗下還有眾多電子商務公司。雖然完全是市場化運營,但所有這些電子商務公司都以服務“三農”為宗旨,主要業務也都是涉農的。
資金投入注重借助社會力量。興合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蔣一民介紹,公司注冊資金2700萬元,社會資本占20%股份。不僅資金投入注重引入社會力量,網絡平臺也善于依托既有的公共平臺。浙江省供銷社與淘寶網、京東商城、1號店等電子商務平臺合作,承建淘寶網浙江省館和京東商城浙江省館,作為供銷社開展電子商務的平臺。
點開淘寶網上的“浙江館”頁面,只見茶葉、筍干菜、鮮魚等各種地方農副產品應有盡有。浙江興合電子商務公司承建的“淘寶網·浙江館”目前已入駐網商657家,入駐商品2000余種,其中浙江地標產品159個、中華老字號產品75個、浙江重點地域特色產品628個。寧波市供銷社承建的“淘寶網·寧波館”,開館7天銷售額就高達1400萬元,成為浙江供銷社系統淘寶網開館期間銷售業績最好的市級館。
馬柏偉說,截至目前,浙江省供銷社已在淘寶網、1號店及京東商城等三大電子商務平臺上建成各類地方特色館18個,入駐網商近1500家,入駐商品近4000種,并與2000多家合作社和生產企業建立了產銷對接關系。
生意做得火
常見網上賣農副產品,聽說過在網上“賣”田嗎?去年3月,興合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就靠在網上“賣”田,而且是賣別人的田,成功地火了一把。
事情是這樣的:去年3月,興合公司提出土地網上流轉新創意,聯合阿里“聚劃算”和安徽績溪市政府,通過網絡平臺,對績溪閑散土地以私人定制農場的方式,向網民推出了一個“聚土地”認購活動。興合公司首席運營官方獻禮說,活動一推出就獲得全國網民的極大關注,總共兩天的網上營銷活動,頁面點擊量達5億多次,有35萬多人在線咨詢,2699人下單,成交土地339.9畝,交易額近200萬元。
供銷社都能在網上把農田“賣”好,其他的更不在話下。
“去年楊梅上市旺季,最多一天發了3000多箱。實在忙不過來,公司幾乎所有人都下到農村田間地頭,幫忙打包。”大通公司經理助理付元慶說。大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是浙江省上虞供銷社下屬的電子商務企業,公司經營“淘寶網·上虞館”、“1號店·上虞館”。
走進紹興大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就見玻璃墻上醒目地書寫著這3組數據:
“6月12日至20日,8天時間,銷售楊梅7526單13640箱,總銷售額105.66萬元,頁面訪問量突破22萬人次。”
“8月7日至14日,8天時間,銷售葡萄8619單10342箱,總銷售額81.7萬元,頁面訪問量突破20萬人次。”
“9月9日至10月29日,50天時間,銷售獼猴桃12312單17237箱,總銷售額120.66萬元,頁面訪問量突破35萬人次。”
去年正值特色水果楊梅、葡萄、獼猴桃上市旺季,上虞館通過在網上開展“四季仙果之旅”品牌營銷,既促進了農產品銷售,又吸引了上海、杭州等地的游客到上虞旅游,帶動了商貿旅游業的發展,被合作方評為“特產中國明星館”。
供銷社電子商務開展得紅火,最大的受益者是農民。“以前獼猴桃全靠自己出門推銷,旺季集中上市,積壓在地頭,價格越賣越低。去年委托供銷社在網上銷售,不僅省心省事,而且每斤比以前多賣了兩三元。”上虞章鎮小草灣村果業合作社理事長胡友娣感慨地說。小草灣村果業合作社種了1060畝獼猴桃,去年最遠賣到新疆,這在以前是做夢都想不到的。
如今,依托電子商務,浙江各地供銷社將本地特色農產品迅速打響了品牌。除了上虞“四季仙果”,還有“二都楊梅”、“鳳鳴杭白菊”、“山園子山核桃”等等,都已成為網民熟知的品牌。目前,全省供銷社發展各類涉農電子商務企業(合作社)127家,建設各類地方特色館20個,2014年實現電子商務銷售額12.5億元,電子商務企業數量和電子商務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65%和400%。浙江供銷社的網上生意真是越做越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