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繁母豬下降15%以上,究竟是誰退出了
2014年的主旋律是淘汰和退出,一部分豬場徹底退出,另一部分豬場在縮小規模。即使溫氏、雛鷹這樣的上市企業在2014年也減慢了擴張速度,退出養豬業的有這么幾類人群。
1.農村散養戶:主要是農村養殖幾頭母豬或者一年出欄100頭以下的專業育肥戶。這類養豬人,基本把養豬業作為副業,資金有限,不能持續投資,尤其是低谷期,他們會最快退出。在養豬業,他們是屬于賺起賠不起的一類群體,一旦賠錢,就會撤退。他們放棄養豬的原因有幾點:1、豬場設施比較簡陋,豬場固定投資不大,主動放棄養豬的損失小;2、養豬業利潤低,沒有外出打工收入高;3、養豬業污染嚴重,影響村民正常生活;4、資金緊張,沒有周轉資金,其中一大部分豬場在春節前后集體清欄后棄養。
2.限養政策:在浙江、廣東等沿海地區,限養政策執行比較徹底,大部分小豬場選擇關閉,因為他們不可能為了養豬,背井離鄉。這部分退出群體,無所謂規模大小,也無所謂盈虧,總之永遠不再養豬了。
3、專業育肥戶:去年專業育肥戶退出比例較高,因為誰也不去干明知賠錢的事,專業育肥戶進退比較自由。對于專業育肥戶,很多老板是把養豬作為副業,當養豬利潤沒有外出打工強的情況下,選擇退出是毫無猶豫的事情。
4、部分規模豬場:我們在網上也見到很多規模豬場倒閉的新聞,規模豬場倒閉的原因主要是在政策的誤導下, 盲目擴張,資金鏈緊張,豬場老板不懂養豬,豬場生產成績低,成本高。還有一部分規模豬場由于當地限養政策,選擇拆遷或被迫關閉。
綜合來說,小散戶退出比例最高,這是導致今年春季仔豬緊缺的關鍵原因,當前業內人士對小散戶和規模豬場的定義不清晰,我們需要重新定義小散、家庭農場(養豬專業戶)、規模豬場、產業鏈集團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