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下,讓一些傳統產業感覺冷颼颼。其實這是誤解?!盎ヂ摼W+”里的“+”追求跨界融合,發展新形態、新業態;不是“-”,更不是擠出、零和博弈。從這個角度看,“互聯網+農業”是在互聯網與農業結合中創造新的價值,讓農業這個老樹發新芽,長壯枝,保持勃勃生機。
“互聯網+”也不是一陣風,它更像潮水。當“互聯網+”這股大潮對傳統產業漫灌后,哪里效率低洼,就會留下更多潮水。傳統農業雖然市場巨大,但用戶分散、交易成本高、信息不對稱嚴重,是典型的效率“洼地”。只要“互聯網+”潮水流入的預期收益高,就會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注入。
農業借助互聯網,對市場、產品、技術、資源等信息進行廣泛收集和專業分析,重塑整個農業產業鏈,可向社會提供更優質的農產品、更低廉的銷售渠道和更完善的售后服務,其重點環節有以下幾個方面。
以客戶為中心,促進農產品銷售模式升級。企業存在的目的和意義是創造顧客?!盎ヂ摼W+農產品銷售”,讓農產品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透明度,改變農產品消費市場,吸引和聚集了大批消費者。例如,在恩施市“大山鼎”高山蔬菜網上,有機蔬菜經常供不應求。大量農民和合作社變身網商后,將自家或收購的農產品進行網絡銷售,面對的市場更大,議價能力更強?!盎ヂ摼W+農產品銷售”還可減少銷售環節,降低銷售成本,讓生產與消費之間的鴻溝逐步消除。我國農產品流通產業規模約為10萬億元,如果“互聯網+農產品銷售”能廣泛運用,將大大節約社會資源。
促進農業生產智能化?!盎ヂ摼W+農業生產”改造著傳統農業生產方式,使農業生產更加自動化、精準化、可追溯,減少人力、降低成本,進而實現農業生產的標準化。湖北省長陽縣開發的“手機導航種地系統”集成側土配方、作物栽培、病蟲診斷等技術,實時指導農業生產,讓全縣10%的農戶受益。
促進農資電商轉型。農資產品包括農機、化肥、農藥、獸藥、種子等,其中大部分品種可以標準化,符合多次購買特征,適合電商模式銷售?!盎ヂ摼W+農資市場”,可從生產、流通、營銷、服務等各方面改善農資供應。
改善農村金融服務?!盎ヂ摼W+農村金融”覆蓋面廣,取得了很大成效,在小額信貸和農業保險領域格外明顯。過去一年,新增的農村余額寶[微博]用戶超過2000萬,增收7億元。在農業保險方面,通過互聯網的信息采集能力以及大數據分析能力,可顯著降低農業保險賠付率。
在以上“互聯網+農業”模式中,都蘊藏著巨大商機,互聯網與農業結合看起來是很般配的婚姻,但結婚后如何幸福生活,獲取實實在在的收益,還需處理好各種關系,家和才能萬事興。
第一,尊重農業生產規律。互聯網進軍農業要做好長期投入的準備,切不可急功近利搞“閃婚”。網易養豬就一度成為笑談,“強東大米”也偃旗息鼓。一些高科技大佬進軍農業后之所以碰壁,主要是因為沒有掌握農業生產規律,更缺乏持之以恒的決心。
第二,加強管理,降低成本。在“互聯網+農業”的競爭中,最終勝出的將是高效的管理,以此來保障高品質的產品和低成本的企業運營。目前大多數農產品電商主打生態、有機、源產地可追溯等高端農產品定制服務,價格反而高于實體店,損害了電商的競爭力。因為農產品市場競爭比較充分,利潤率平均化快,想掙大錢不容易。
第三,積極創新,保證質量。產品質量是基石,只有不斷開發新產品,打出品牌,才能使“互聯網+農業”富有持久的生命力。而一些電商平臺的農產品質量良莠不齊,賠付困難,侵害了消費者的利益,肯定被淘汰。
第四,尊重農民,發揮農民的主體地位。對農民好,與農民共贏,才能保障“互聯網+農業”長期穩定運營?!盎ヂ摼W+農業”需要接地氣,推廣農民容易掌握、實用的操作技能,讓新技術扎根田間地頭。當然,農民也需要主動擁抱互聯網,掌握和運用互聯網技術。
總之,“互聯網+農業”是對傳統農業的大變革,在解放農業生產力的同時,農業生產關系也需與之適應并做出相應調整。這是一把“雙刃劍”,有成功,也會有失敗。廣大農民和涉農企業如何根據自身特點,選擇與“互聯網+”的最佳接入點,需要認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