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一輪土地制度改革正在全面推開,這其中農村承包地流轉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如何實現農村土地流轉與城鎮化進程和農村勞動力轉移規模相適應,與農業科技進步和生產手段改進程度相適應,與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提高相適應,是當前面臨的一項長期而重要的任務。近日,記者采訪了有關政協委員及民主黨派成員,對此提出建議。
土地流轉有三大好處
我國土地流轉的現狀如何?據介紹,目前大多數農民仍把承包地看成是“活命田”和就業“保險田”,不愿流轉、不敢流轉;流轉時間短,流轉地塊碎片化,影響土地流轉質量和效益;服務平臺建設滯后導致“要流轉的轉不出,要租賃的租不到”;合同文本不規范,埋下諸多隱患;農業保險力度不夠制約流轉規模等。
“越來越多的農業生產實踐表明,農村土地流轉已成為改造傳統農業和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手段,成為聯結傳統農業個體生產者與現代化農業規模經營主體間的重要渠道。農村土地流轉有利于促進農業規模化經營,實現土地、資金、信息、管理、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從而有利于提高農業產出效益和比較收益,實現農村土地流轉可以使參與主體多方互利共贏。”河南省政協委員張冬平認為。
“江西省廣昌縣白田村過去在旱地種植紅薯、大豆等農作物,年畝收入為600元左右,通過土地流轉,種植大棚設施蔬菜畝收入超過萬元,是過去的10—15倍,直接帶動了農民增收。”全國政協常委孫菊生舉例說。
在孫菊生看來,土地流轉有四方面的意義,一是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培育特色農業龍頭企業,打造農副產品加工產業基地,提高經濟效益;二是推動農村勞動力的轉移。農村土地流轉使部分農民從土地中解脫出來,從事農產品包裝加工、物流配送、農資供應、生活服務等二、三產業,有效地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三是促進農民增效、增收。通過土地流轉,一方面農戶可就近務工或外出尋找新的掙錢門路,同時又可獲得土地租金收入。
土地流轉不能激進
土地是農民最基本的生計保障,在城鎮化進程中,土地制度改革是一道必須跨越的門檻。
“既要尊重農民意愿,又不能讓有利于資源優化配置的土地流轉受阻。”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認為,在推進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同時,要遵循保障轉移人口權益的原則,謹慎穩妥地推進市民化,不能盲目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
辜勝阻進一步分析說,大部分農民工在城市就業是不穩定的,一夜之間讓農民失去土地,整個社會可能發生很大的動蕩。轉移人口市民化不是簡單地變更戶籍,更不是盲目地讓農民放棄土地。如果在戶籍改革中盲目推進激進的土地改革,會使大量農民一夜失去土地,成為失地流民。
“俗話說得好,‘農民的地就是農民的天,農民的幸福在田地間’。”孫菊生表示,要提高農村土地流轉活力首先要加快農村土地流轉,確權登記是前提,只有堅持這個基本前提,才能真正堵住少數鎮、鄉、村干部調整、收回、重分土地的各種借口,真正給農戶吃上“定心丸”,讓他們敢于流轉;其次是加大相關政策的宣傳力度,讓農民了解政策,消除誤解,放心流轉;此外,加大典型引導力度。縣鄉鎮和涉農部門要充分發揮龍頭企業或種田大戶的典型示范作用,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使農民看到實實在在的土地流轉效果,從而轉變思想觀念,加快土地流轉。還要積極探索流轉雙方共贏的模式。孫菊生表示,當前農民土地流轉收益主要以固定租金支付,流轉收益沒有隨經濟不斷發展而得到相應增長,缺乏增長機制,農民積極性不高,一般流轉期限較短,對農業長期發展不利,而入股方式能在雙方之間形成共贏局面,適宜推廣。
張冬平認為,推進農村土地流轉應針對不同農戶對土地資源功能的偏好采取不同的政策引導。一方面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的市場競爭能力,規范合作社的組織行為,通過合作社的發展增強農民的參與意識。另一方面提高農民的社會保障水平。目前,農村保障水平總體上仍然偏低,并且在區域之間存在較大差距,對農民的土地流轉意愿產生重要影響。通常情況下,總體保障水平較高、社會保障相對健全的農戶,土地的保障功能相對弱化,更愿意流轉土地。
維護好農業轉移人口的權益
隨著城鎮化的發展,一部分農民成為市民,為了在城鎮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這部分擁有城鎮戶籍的農民,有的可能不再從事農業生產,但他們并不愿放棄農地的承包經營權和由此帶來的收益。
“在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的同時,要維護好農業轉移人口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等。”辜勝阻認為,土地財產權是法律賦予農民的合法權利,不能隨意剝奪。對于農民來說,土地有生存保障和致富資本兩種功能。大部分農民工的工作和收入不穩定,土地是最后的依靠。
辜勝阻強調,農村土地流轉要堅持“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保障農民享有土地是否流轉的決定權和土地流轉形式的選擇權,維護農業轉移人口的合法權益。土地產權設計,要在承包權、經營權、所有權、抵押權、擔保權五個權利分離情況下來保障各個主體之間的權益。土地改革需要穩定所有權、保留承包權、流轉經營權、用好抵押權、擔保權。土地確權后,農民應具有“三權三證”,三權:農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農民宅基地的使用權、農民在宅基地之上自建住房的房產權。三證:農民承包土地經營權證、農民宅基地使用權證、農民在宅基地之上自建住房的房產證。
張冬平建議,為推進農村土地承包權流轉,在戶籍改革的同時,政府還出臺相應的政策,重點強化農村土地的生產功能,弱化土地的保障功能和財產功能,建立城鄉一體化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取消依據耕地面積計算的補貼方式,對拋荒撂荒的耕地給予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