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前段時間備受關注和熱議的“重點大學農村孩子比率下降”現象,還可以把其原因歸于保送、加分、自主招生等因素上。那么,上述報道中單以原始高考分數來呈現的差距,似乎更能說明:社會階層越高,高考分數越高已是一個不爭的現實。
那么,“農爸爸”輸37分意味著什么呢?筆者認為,37是一個數字,但37絕不僅僅意味著一個數字。在這個數字的背后,卻是一個個危險的信號。
37分意味著,不少“農二代”會在“升學大戰”中過早出局,進而走上一條與“城二代”有著天壤之別的生存之路。眾所周知,在高考的獨木橋上,一分之差,差之千里。套用電影《青春派》的一句經典臺詞,那就是“提高一分,你就有可能干掉的是上萬人。”雖然,讀書并不是成功的唯一途徑,并且成功的定義也有很多種,但是,進大學尤其是進名校仍是農村孩子改變命運的最寶貴機會。良好的學校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至關重要。與“城二代”相比,知識面狹窄、視野不夠開闊的“農二代”顯然不具有競爭優勢。從這個意義上說,“農爸爸”輸掉37分,可能輸掉的就是“農二代”的未來。
37分還意味著,貴賤貧富在代際間傳遞,長久下去,輸掉的就不光是“農二代”,還有“農三代”、“農四代”的明天。BBC曾經有個紀錄片《49UP》,它選擇了來自不同階層的12個七歲孩子,每七年跟進一次。后來的結果就是富人家的孩子還是富人,窮人家的孩子還是窮人。這從一個角度說明,只有看得夠多的人,才能想得夠遠,走得更長久。因此,這一代“農爸爸”輸掉37分,可能意味著下一代、下下一代城鄉孩子在就業領域、職業范圍、社會心理方面都將出現鴻溝差異。而這種差異,又會反過來更加讓農家子弟產生“讀書也考不了高分,不如早輟學早踏入社會”的錯誤觀念。這種“反智”,對于“農后代”長遠的未來將后患無窮。
37分更意味著,社會階層的愈加凝固,“弱者更弱、贏者通吃”的惡性循環將嚴重威脅到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固然是在強調人才培養的不易,但更凸顯了教育對于一個國家繁榮發展的重要作用。對于一個農村人口占80%的國家,農村孩子的未來才是真正實現現代化大業的根基。但是,如果底層上升通道受阻,農村孩子何以出人頭地?何以鑄就輝煌?我們現代化大業又何以能早日完成?此外,如果未來社會結構趨于板結,誰又能保證不會因此導致群體分化和意識沖突?而這種分化和沖突一旦到了一定程度,難保不會帶來社會震蕩。試問,在一個充滿矛盾、不安的社會,我國現代化大業又何以推進?
如此說來,“農爸爸”輸37分,可能輸的不僅僅是“農二代”、“農三代”的未來,甚至是我國現代化大業的未來。因此,一定要正視這37分背后的危險信號,切實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改變農村教育的薄弱狀況,逐步扭轉農村孩子與城市孩子競爭中的劣勢地位。只有用教育公平鋪平社會公平的根基,“農爸爸”才可能贏回37分,“農后代”們也才可能贏回屬于他們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