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建興鄉鄉長李永安介紹,養蜂具有投資少、風險小、效益高的特點,且對保護生態環境有很大作用,適宜在全鄉推廣,預計到“十二五”末,建興鄉將培植年產200噸的天然蜜源基地。
目前,建興已是新平最大的養蜂基地,從事蜜蜂養殖的農戶已達500多戶,養蜂規模近1萬多群,年產百花蜂蜜(藥蜜)達60余噸。如此大的蜂蜜產量讓人可喜,而新平青山蜂業合作社負責人范朝軍卻高興不起來。他告訴記者,這些年,蜂蜜的產量是上去了,可怎么賣出去、賣個好價錢卻成了問題。
家住建興鄉洋坪村且有11年養蜂經驗的孫貴云就遇到了這個問題。“我現在一共有200多個蜂箱,最少的年份也能產1噸多,最多的年份大概能產3噸多蜂蜜,但每年都有蜂蜜賣不完的情況。”孫貴云說,遇到這種情況,只能降價賣,要不就浪費了。
經走訪多家養蜂戶后記者得知,建興養蜂都是生態養殖,不喂白糖,自然放養,這樣雖然產量會低些,但蜂蜜的品質卻很好,價格自然要比菜蜜高出很多,目前一市斤菜蜜的價格才十幾元,可一市斤建興春蜜就要賣30元,冬蜜則更貴,要80元。加之近年來隨著蜂蜜的營養價值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重視和青睞,市場上假蜂蜜泛濫,蜂蜜市場魚目混珠,導致建興蜂蜜賣價上不去,甚至賣不出去。
“如果頭年的蜂蜜還沒有賣出去,我們只有降價銷售,像我家養了近200個蜂箱,年產蜂蜜約2噸左右,一年到頭卻只能賣1萬多元,要是能一直按平均市場價25元/市斤銷售,還可以多掙點呢!”范朝軍說。
為了讓建興蜂蜜銷出去、賣得俏,青山蜂業合作社曾把建興蜂蜜帶到昆明等大城市的超市銷售,現又把建興蜂蜜寄給曲靖、玉溪等地的蜂蜜經銷商、賣場和超市銷售,希望能破解制約蜂業產業的瓶頸。“寄出去很多蜂蜜樣本,可至今也沒有得到一個廠家、商家回復。”范朝軍說。
“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把建興蜂蜜保值地賣出去。”建興鄉副鄉長魯云彬說,簡單分析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有交通不便、產品質量不穩定、蜂蜜市場混亂、有規模但無品牌、產品包裝簡陋等。下一步,建興鄉將貫徹落實市委工作會精神,加快發展高原特色農業,充分發揮地域和生態資源優勢,繼續堅持“合作社+養蜂示范基地+農戶參與”的體系。同時,結合建興鄉高海拔、無污染、多藥材、多花、多植被的特點,通過招商引資,嘗試有機、生態蜂蜜的生產;請云南農業大學教授向合作社農戶傳授養蜂技術,擴大養殖規模,力爭每戶建起數百群規模化養蜂場,并根據分區域盛開花種和不同區域規模化種植藥材的特點,抓好百花蜜和藥蜜兩大特色蜜種,提升產品灌裝、包裝質量;采取自身建設或由政府指導、扶持的方法,招商引資建設蜂蜜深加工廠,實現統一按產地分類、加工過濾、分等級包裝,延伸產業鏈,打造規模化、特色化的建興蜂業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