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不打撲克忙農活。
在臘月,魯北這一帶的農村婦女只有兩個活兒:納鞋底、打撲克。特別是打撲克,大姑娘小媳婦吃完飯往炕上一坐,一打就是一整天。
然而,這個冬天打撲克的明顯少了。“哪有那閑時間,地里的冬棗枝子還剪不完呢。”記者在鄰村看到40多歲的張彩娥時,她剛從棗園回來。
近幾年,有“冬棗之鄉”美稱的沾化縣大力推廣棗樹的科學化種植,不少村民收入因此翻了幾番,一些村子里的“首富”也是一年換一茬。這在潛移默化中激勵著農村婦女的冬忙熱情。“年前把棗樹枝子剪好,免得開了春忙不過來。”曾經的撲克“雙升”高手張彩娥笑著說。 年輕人,不看電視打籃球。
“投球,快投!”大年三十上午,村頭籃球場上的一陣叫喊聲吸引了不少人。放假回家的大學生王喜龍只穿著件T恤,跟幾個發小打起球來。
去年,沾化縣的不少村子都修建了公共體育設施。此后,籃球場成了年輕人的樂園。回家的這幾天,王喜龍天天都約朋友打一兩個小時籃球,“以前天天貓家里看電視,閑得發慌,就盼著早點回學校。現在好了,打個籃球出身汗,舒坦。”
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副主席常嗣新說,“老三樣”的變遷體現了“年味”的變化。他說,人們物質、文化生活豐富后,年味就不再是吃好玩好,而是更關心健康,更關心對未來生活的謀劃。人們不只想“過好年”,而更多的是考慮“過好未來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