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與泡沫
市場急速擴容,地方政府大力推廣,瑪卡企業通過各種渠道宣傳“神奇功效”……發展營銷模式堪稱“野蠻生長”。
瑪卡市場急速擴容,巨大的前景和利潤讓很多投資者覬覦,大批涌入。
在香格里拉做汽車配件生意的張立勇,今年初與幾個朋友合伙在麗江承包了200多畝地,準備種植瑪卡。他出了30萬元,只出資分紅,不介入經營管理。對于可能出現的風險,他很看得開,“萬一虧,就虧了吧,人家打麻將也輸這么多”。
除了像張立勇這樣帶著賭一把的心態投入,更主要的還是政府主導引進企業,進行瑪卡產業化運作。2012年初,迪慶州與廣州的上市公司香雪制藥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計劃在“十二五”期間在全州建設瑪卡種植基地2萬畝;今年3月,會澤縣在招商網站貼出了“新建年產100噸瑪卡提取精華膠囊生產線”的招商公告……
據云南省發展生物產業辦公室《關于促進瑪咖產業有序快速發展的意見》,到2015年,要爭取全省瑪卡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以上,實現加工銷售收入200億元;到2020年,力爭種植面積20萬畝,加工銷售收入500億元。這是文山三七近年年均銷售收入的5至10倍。
市場供需兩旺,投資者也踴躍,本來應該是皆大歡喜的局面。但正如中國保健品給市場留下的“借炒作概念來生存”的印象,很多人在說到瑪卡時,很自然地聯想到“炒作”一詞。這與其營銷推廣模式不無關系。
瑪卡雖也會通過藥店、直營店、活動營銷等常規渠道進行銷售,但以占有市場份額最大的云南邁卡集團為例,其營銷費用投入最大的一塊是電視購物。邁卡集團在全國15家衛視、3個養生欄目播出廣告,每個欄目的播出時間大約是30分鐘,每天費用都差不多要100萬元;根據收入和成本的比例關系,瑪卡銷售量走得最多的也是電視購物,而這是一條用錢燒出來的通道。
此外,還有很多瑪卡企業通過網絡銷售,點開它們的網頁,里面圖文并茂,不乏香艷畫面,強調的都是瑪卡的“植物偉哥”特性。
其實,瑪卡種植大面積鋪開,加工產能大規模跟上后,這種昂貴的、強調“特效”的炒作式營銷模式成效如何,很值得商榷。
“產能過剩幾乎是每個行業都會面臨的問題?,斂ǖ姆N植不是問題,加工也不難,但怎樣賣出去,才是整個行業的關鍵所在?!边~卡集團執行董事王晶對于一些地方政府“不問銷售,只管大面積推廣”的瑪卡扶持模式,以及中小投資者只見有利可圖就一窩蜂涌入的情形表示擔憂。
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這樣過分強調產能,最終必會導致瑪卡產能過剩,供過于求。之后,銷售遇阻-降價甩貨-爛市-影響消費者心理,這樣的不良循環一旦出現,“那將是整個行業的滅頂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