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上午,龍陵縣龍新鄉菜子地村酸心洼寨村民段惠珍拿著鄉干部送來的《農村實用技術匯編》、《農民衛生大全》、《致富天地》等一摞書刊,開心地笑了。如今,她和村里的100多位村民,不僅可以享受經濟低保,還可以享受“文化低保”了。
近年來,該縣提出了“百姓參與文化、全社會建設文化、人人享受文化”的理念,堅持公共文化資金向農村傾斜,建立健全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縣121個村(社區)建起了綜合文化室,開通了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網絡,農家書屋實現了全覆蓋,有農民文化大院43個,60%的村寨有了文體活動場,有農民業余文體活動隊100多支,形成了縣、鄉、村三級文化網絡。
該縣“文化低保”的對象主要是部分邊遠山區村寨受經濟條件限制、家中缺乏最基本的文化讀物、視聽設備,無力承擔最基本的文化活動所應支付費用和基本不參加集體文化活動的群眾。根據“文化低保”對象的具體情況,將其納入精準扶貧對象建檔立卡,由縣、鄉宣傳、文化部門及相關單位向“文化低保”對象分別贈送不同的文化、科技、衛生讀物和視聽(音響)設備、體育健身器材。利用各村(社區)現有的“數字鄉村”、遠程教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網等設備,組織“農村文化低保影院”進村,流動放映故事片和科教片等各類影片。截至目前,全縣相關部門已向“文化低保戶”捐贈書刊和種養加工業科技資料3萬多冊(份),視聽、音響57臺(套)、村村通設備2711套、戶戶通設備18231套、電腦67臺、體育健身器材411套。
同時,該縣實施了文化科技中心戶工程,在每個自然村選擇3至5戶喜歡讀書學習的村民為中心戶,為中心戶配發數量不等的文化科技書刊、光碟等,中心戶利用自家的電視、音響和存書,建立農家“文化科技沙龍”,每戶帶動5至10戶農戶學習文化科技知識。截至目前,該縣培育了1000多個文化中心戶,為10000多名“文化低保”對象搭建了學文化學科技的平臺,方便了群眾讀書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