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縣采取項目籌、財政擠、部門幫、群眾投等多渠道增加核桃產業發展的投入。2000年以來,該縣整合綠色扶貧、干果基地、退耕還林、木本油料、退耕還林成果鞏固、植被恢復等項目資金9500多萬元用于發展核桃產業,同時加大林權抵押小額貸款和農民工創業貸款扶持力度,發放貸款1.2億元,努力解決核桃產業發展籌資難的問題,累計新發展核桃159萬畝,全縣核桃種植面積從1999年的21萬畝發展到180萬畝,產量從1999年的0.23萬噸增加到2.5萬噸,核桃栽植方式從“好田好地四邊栽、房前屋后零星栽”轉變為“好田好地中間栽、工程造林連片栽”。
該縣積極引導群眾轉變“重栽輕管”意識,樹立向管理要質量、要效益的理念,將核桃撫育管理作為提質增效的主攻方向,提出“撫育管理增效益、調整密度促豐產”的具體要求,全縣廣大群眾改變過去被動管理的習慣,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像種莊稼一樣種核桃,像管理菜園一樣管理核桃,推進全縣核桃種植管理向精細化發展,核桃基地建設水平極大提升。堅持做到縣有示范鄉鎮、鄉鎮有重點村(社區)、村(社區)有典型組、組有專業戶。截至目前,全縣建成萬畝核桃示范園3個,千畝示范樣板80個,核桃重點村(社區)22個,核桃專業戶5856戶。
該縣制定了《昌寧無公害核桃生產標準》、《地理標志昌寧核桃》、《昌寧核桃生產技術規范》三個核桃生產地方標準,總結了“七個一”核桃豐產栽培技術措施和“四個一”核桃撫育管理措施,引導群眾成熟采收核桃,發明了泡核桃彈片式剝青皮機,積極推廣智能化無煙烘烤,做到核桃種植、撫育、采收、加工等每一個重點環節都有明確的技術支撐。抽調117名技術人員,組建核桃產業發展技術服務組,按照1名技術人員包1個村的“1+1”模式,實行分片包干責任制,為產業發展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十二五”以來,全縣累計舉辦核桃撫育實用技術培訓班242場次,培訓技術人員、村組干部4160人次,培訓林農21780人次;編印《昌寧核桃豐產栽培技術手冊》等實用技術資料31萬份;推廣智能化無煙烘烤爐477座。昌寧核桃成功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注冊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成為云南省首個核桃類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我市首個核桃類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該縣以促農增收為目標,積極引導和鼓勵群眾開展核桃精深加工,引導核桃主產區農戶組建核桃專業合作社,引導個體工商戶投資經營核桃加工銷售業務,逐步培育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輻射全縣及周邊的核桃加工銷售網絡體系。目前,全縣共培育核桃專業合作社46家,核桃加工個體戶127家。用工業化的理念謀劃農業產業化發展,不斷提高工業與農業的關聯度,使農業成為工業的“第一車間”,以市場為導向,將核桃加工企業納入昌寧生物資源加工工業園區規劃,作為招商引資的重點,成功引進了摩爾農莊、十里香、笑果果等核桃加工龍頭企業,有力推動全縣核桃產業鏈條延伸,實現農業產業化和新型工業化互動發展、良性循環。
核桃產業的發展壯大,直接帶動了群眾的增收。目前,全縣農民人均核桃種植面積6畝,農民人均核桃收入達2460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8.5%。有核桃收入1萬元以上的農戶8769戶、5萬元以上的農戶457戶、10萬元以上的農戶21戶。同時,全縣有核桃加工企業193家,年加工核桃3萬多噸,除加工本縣核桃外,還吸引周邊州市5000多噸核桃到該縣加工銷售,實現工業增加值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