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編 張維麟 制圖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與越南接壤,中越邊境線長438公里,是一個集革命老區、少數民族聚居區、石漠化地區、山區、原戰區為一體的邊疆民族自治州。“十二五”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全州累計投入興邊富民建設資金143.9億元,占計劃投資的104.7%,其中:中央投資48.9億元,省級配套9.6億元,州縣融資93.7億元,共實施興邊富民工程項目2278個,提前兩年完成了《文山州興邊富民工程“十二五”規劃》確定的目標。
規劃引領
連片開發興產業
文山州把興邊富民工程片區開發綜合示范項目作為興邊富民工程的主要方式,找準發展需求整體規劃,集中向片區投入,提高整體效益,在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的同時努力培育邊境地區自我“造血功能”,以“興邊富民”專項資金為重點,引導和整合其他資金,形成以產業為支撐的,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興邊富民”片區綜合示范區。
建立縣級主要領導掛帥,相關部門工作參與的機制,以“十二五興邊富民工程規劃”為引領,以能興邊、能富民、能守土固邊為目標,選擇與越南相連的,人口集中、土地連片、少數民族聚居、具有發展連片特色產業基礎的邊境鄉鎮,建設片區綜合示范區。
2011年至2013年,文山州共實施了麻栗坡縣猛硐瑤族鄉壩子村等15個片區綜合示范項目建設。共完成投資32030.49萬元,其中中央預算內資金9432萬元、省級資金5200萬元,整合興地睦邊、整村推進、農村公路建設等部門資金14632.31萬元,群眾投工投勞2775.18萬元。建成通村公路62條,335.7公里,三面光溝渠30條,92.8公里,科技活動室45間,6380平方米。發展無公害蔬菜種植、中草藥種植26.38萬畝,發展茶葉、咖啡、甘蔗油茶等特色經濟林示范基地559.55萬畝,發展生豬、肉牛、山羊標準化規模養殖場等特色優質畜產品生產基地21個,建設圈舍12625平方米。2013年邊三縣農民人均純收入5584元,增長21.1%,比全州農民人均純收入5460高出124元,增幅高出全州3.5個百分點。
10項保障
民生事業大改善
截至2013年底,馬關、麻栗坡、富寧邊三縣共投入“十項保障”體系資金21.6億元。
一是農村義務教育經費補助。累計對335306名在校中小學生實施了“兩免一補”政策,投入資金2.76億元。二是寄宿制學生生活補助。累計對邊境地區農村中小學生249244人進行生活補助,投入資金2.64億元。三是中級職業學校免學費補助。累計對邊境地區中職學校學生5329人實施了免學費政策,投入資金0.13億元。四是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補助。把邊境地區符合條件的農村貧困人口272389人納入最低生活保障,投入資金8.05億元。五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助。把邊境地區農業人口1527161人納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助范圍,投入資金3.03億元。六是農村低保人口大病救助補助。對邊境地區享受農村低保對象發生的重大慢性病、重大傷殘、重大急性病等實施大病醫療救助補助13611人,投入資金0.64億元。七是農村五保人口大病救助補助。對邊境地區農村“五保”對象發生的重大慢性病、重大傷殘、重大急性病等實施大病醫療救助補助3852人,投入資金0.21億元。八是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補助。對邊境地區60歲以上老人366817人實施基本養老金補助,投入資金2.14億元。九是居民就業培訓補助。對邊境地區15797人城鎮失業人員、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人員、城鄉創業人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給予補助,投入資金0.08億元。十是“邊民定補”補助。將邊境沿線42個村委會185413戶農戶納入艱苦落后地區生活補貼范圍,投入資金1.93億元。
“十二五”以來通過“十項保障”不斷完善公共服務水平,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55%,新農合參合率達98.2%,邊境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等民生事業逐步改善,邊疆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