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時節,寒風習習。記者走進了幸福鎮邦洪村,映入眼簾的是,村民們在自家的田里面帶豐收的喜悅,各自忙著鋤草整地、機械開溝,拋撒著農家肥、鋪置著塑料薄膜,精心地種植著辣椒、馬鈴薯、玉米、茄子、四季豆等。整個邦洪壩區好一派冬季農業種植繁忙的勞動景象。
邦洪村副主任李正義欣慰地告訴記者,幾年來,全村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引進了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馬鈴薯、辣椒茄子等蔬菜品種,因地制宜發展種植,基本形成了以冬早蔬菜為主的立體發展格局。今年,全村冬季種植玉米500畝,有望收入500萬余元。種植馬鈴薯80畝,有望收入40萬余元。種植辣椒300畝,有望收入150萬余元。種植茄子20畝,有望收入12萬余元。種植四季豆100畝,有望收入40萬余元。全村冬季農業種植有望增加村民收入800余萬元,冬季農業種植的農戶2000余人,人均收入有望突破4000元。每年村中種植出的冬季蔬菜都受到客商的青睞,價格也一年比一年看好。蔬菜收購季節,吸引了廣西、四川、云縣城、鳳慶縣、耿馬縣等客商紛紛前來采購。
邦洪村馬梅村民小組村民董正軍今年種了1.7畝的辣椒。在自家辣椒田里,董正軍掰著手指高興地給記者算起了“豐收帳”:“1.7畝辣椒,按照目前的市場價,總收入可以達到8500多元。加上種稻谷的收入,這1.7畝的田每年收入可達1.3萬元。”
據了解,多年來,邦洪村充分利用該村地處低熱河谷,農作物一年多熟的區位優勢。始終把冬季農業生產作為農民增收的目標來大力抓緊抓好,且努力提高冬季土地利用率,實現了村中冬天農作物為大部分土地披上了 “綠裝”,有效地促進了村民的增收。工作中,全村按照“樣板科技示范,帶動農民增收”的發展思路,通過縣農業局在籽種、化肥等扶持,采取了宜種則種、宜套則套的措施,確保了冬季農業種植取得好的經濟效益。邦洪村還成立了“四季豆種植專業合作社”,采取了“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合作社的產業帶動作用,促進了農民組織化、專業化程度的進一步提升,初步實現了冬季農業開發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零星粗放型向規模集約型轉變。
邦洪村副主任李正義欣慰地告訴記者,幾年來,全村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引進了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馬鈴薯、辣椒茄子等蔬菜品種,因地制宜發展種植,基本形成了以冬早蔬菜為主的立體發展格局。今年,全村冬季種植玉米500畝,有望收入500萬余元。種植馬鈴薯80畝,有望收入40萬余元。種植辣椒300畝,有望收入150萬余元。種植茄子20畝,有望收入12萬余元。種植四季豆100畝,有望收入40萬余元。全村冬季農業種植有望增加村民收入800余萬元,冬季農業種植的農戶2000余人,人均收入有望突破4000元。每年村中種植出的冬季蔬菜都受到客商的青睞,價格也一年比一年看好。蔬菜收購季節,吸引了廣西、四川、云縣城、鳳慶縣、耿馬縣等客商紛紛前來采購。
邦洪村馬梅村民小組村民董正軍今年種了1.7畝的辣椒。在自家辣椒田里,董正軍掰著手指高興地給記者算起了“豐收帳”:“1.7畝辣椒,按照目前的市場價,總收入可以達到8500多元。加上種稻谷的收入,這1.7畝的田每年收入可達1.3萬元。”
據了解,多年來,邦洪村充分利用該村地處低熱河谷,農作物一年多熟的區位優勢。始終把冬季農業生產作為農民增收的目標來大力抓緊抓好,且努力提高冬季土地利用率,實現了村中冬天農作物為大部分土地披上了 “綠裝”,有效地促進了村民的增收。工作中,全村按照“樣板科技示范,帶動農民增收”的發展思路,通過縣農業局在籽種、化肥等扶持,采取了宜種則種、宜套則套的措施,確保了冬季農業種植取得好的經濟效益。邦洪村還成立了“四季豆種植專業合作社”,采取了“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合作社的產業帶動作用,促進了農民組織化、專業化程度的進一步提升,初步實現了冬季農業開發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零星粗放型向規模集約型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