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5畝坡地以前跑水又跑土,撒下包谷種一年才有百十公斤收成,實施退耕還林種上榿木后,單單補貼就有1300元,林下又種草果,收入翻了好幾倍。”看著即將采摘的草果,愛春村委會大魚塘村村民高正江喜上心頭,他簡短的一席話概括了元陽縣退耕戶得到的實惠。
自2002年實施退耕還林以來,元陽縣把退耕還林作為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培育縣域經濟支柱產業、促進農民增收的突破口,按照“誰造林,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動員群眾在公路沿線、紅河和藤條江流域、哈尼梯田旅游景區、滑坡隱患區等區域植樹造林,使陡坡耕作面積大量減少,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得到有效遏制。近年來,全縣已累計實施退耕還林工程27.1萬畝,森林覆蓋率從退耕還林前的26.7%提高到43.5%,覆蓋14個鄉鎮、101個村委會的17572戶農戶。
為依法保障退耕農戶的合法權益,元陽縣嚴格按照國家退耕還林條例及相關政策要求,有序開展確權發證工作,采取“先易后難”和“先退耕后荒山”的辦法,對退耕地還林農戶做到“當年退耕,當年發證”,使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林業生產逐漸形成責、權、利相統一的良性發展格局。目前,退耕還林工程林權證發證率達100%,調動了廣大退耕農戶和社會各界造林、育林和護林的積極性,進一步鞏固了退耕還林成果。統計顯示,全縣退耕農戶累計獲得國家退耕還林政策補助款17067.64萬元,退耕農戶戶均獲得9713元,人均獲得2085元。
在環東觀音山區,綿延100多公里的10萬畝榿木人工林,像綠色的長廊守護著哈尼梯田的自然生態體系。由于榿木成材周期長,為提高農民的退耕還林積極性,增加農民經濟收入,縣林業局指導農民在林下種植草果。如今的榿木林下,細流涓涓,土濕肥足,草果連片,果香四溢,賣草果的收入成了當地群眾的重要經濟來源,昔日的荒山荒坡變成了農民致富的“金山銀山”。目前,全縣草果種植面積達11.2萬畝,投產8萬畝,年產值達2.4億元,草果種植正成為元陽縣的綠色支柱產業之一。
自2002年實施退耕還林以來,元陽縣把退耕還林作為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培育縣域經濟支柱產業、促進農民增收的突破口,按照“誰造林,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動員群眾在公路沿線、紅河和藤條江流域、哈尼梯田旅游景區、滑坡隱患區等區域植樹造林,使陡坡耕作面積大量減少,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得到有效遏制。近年來,全縣已累計實施退耕還林工程27.1萬畝,森林覆蓋率從退耕還林前的26.7%提高到43.5%,覆蓋14個鄉鎮、101個村委會的17572戶農戶。
為依法保障退耕農戶的合法權益,元陽縣嚴格按照國家退耕還林條例及相關政策要求,有序開展確權發證工作,采取“先易后難”和“先退耕后荒山”的辦法,對退耕地還林農戶做到“當年退耕,當年發證”,使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林業生產逐漸形成責、權、利相統一的良性發展格局。目前,退耕還林工程林權證發證率達100%,調動了廣大退耕農戶和社會各界造林、育林和護林的積極性,進一步鞏固了退耕還林成果。統計顯示,全縣退耕農戶累計獲得國家退耕還林政策補助款17067.64萬元,退耕農戶戶均獲得9713元,人均獲得2085元。
在環東觀音山區,綿延100多公里的10萬畝榿木人工林,像綠色的長廊守護著哈尼梯田的自然生態體系。由于榿木成材周期長,為提高農民的退耕還林積極性,增加農民經濟收入,縣林業局指導農民在林下種植草果。如今的榿木林下,細流涓涓,土濕肥足,草果連片,果香四溢,賣草果的收入成了當地群眾的重要經濟來源,昔日的荒山荒坡變成了農民致富的“金山銀山”。目前,全縣草果種植面積達11.2萬畝,投產8萬畝,年產值達2.4億元,草果種植正成為元陽縣的綠色支柱產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