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農業 特起來
核心速讀:以差異化競爭為路徑,建立多樣化、異質性的競爭框架。以推進技術、組織、品牌和營銷創新,提升農產品的內在質量和外在形象來強化產品差異化。從區位優勢和區域特色出發,創建農業地理標志區域品牌、特色農產品品牌
“避免走彎路,推進高原特色農業要選擇一批示范縣先行先試,探索出好路子。”省委、省政府以點帶面,形成“萬馬奔騰”發展高原特色農業的思路,讓馬龍等40個示范縣市區成為試水者。如今,示范縣紛紛交出答卷,用立足優勢、打響特色、構建要素集合、產業集聚的示范平臺等經驗做法,在高原特色農業的鮮亮名片上書寫自己的傳奇。
“選準發展高原特色農業的突破口最重要的是認清縣情,找準特色,分類布局高原特色農業產業。”香格里拉縣縣長肖徐走上論壇,侃侃介紹神秘香格里拉的特色故事。青稞、葡萄、藥材、瑪咖、尼西雞等是香格里拉特色鮮明的“好東西”,圍繞這些特色,香格里拉采取“一鄉一特、一村一品”的方式,促其形成特色產業集群。“在沿江河谷地區重點發展蠶桑、冬春青稞產業;在山區、半山區培育以重樓、桔梗等中藥材以及林下種養業;在高寒的壩區開發瑪咖及新興生物產業深加工,讓高原牦牛、藏香豬、尼西雞這些曾經養在深閨無人識的特禽走入尋常百姓家。” 肖徐興奮地說。
“特色要有規模才有效益。”馬龍縣縣委書記賀勇以“123456”勾繪出的馬龍高原特色農業的藍圖,引起聽眾的濃厚興趣。“一是挖掘和發揮全縣山、水、園、林優勢,突出各個鄉鎮的特色,爭取每一個鄉鎮都樹起一個主導產業。二是利用好雙友牧業和龍騰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兩個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吸引農民一起抱團發展。三是把握好三大機遇:建設昆曲綠色經濟示范帶,馬龍縣被列為滇中產業新區的機遇,資金支持和政策傾斜將帶來基礎設施的騰飛的機遇,人才和科技的集群效應也將為精品農業、高效農業的打造提供肥沃的土壤的機遇。四是四大方向:山地牧業、特色經作、觀光農業、高效林業。五是五業并舉,將蔬菜、水果、食用菌、花卉、中藥材作為馬龍特色農業的主攻方向。六是六畜興旺,采取‘基地帶大戶聯農戶’的發展模式,連接起千家萬戶,發展規模化云嶺牛、深溝雞、梅花鹿等的養殖,壯大馬龍特色養殖業。”
臨滄,作為中國通往東南亞、南亞的內陸“黃金口岸”,在發展高原特色農業之初也曾有處于十字路口的茫然感。“認準了這里是中國通向印度洋陸上距離最近的前沿商埠思路就明確了。由此,臨滄在與緬甸北部的接壤地區累計合作開發澳洲堅果、木瓜等特色產業基地111.83萬畝,已形成一村一品專業村95個,一村一品專業鄉鎮7個。”臨滄市農業局農業推廣站副站長李繼章向論壇提交論文,詳細介紹臨滄的特色之路。
深化特色之路的內涵,玉溪師范學院商學院李春海教授認為,做大做強高原特色農業應以差異化競爭為路徑,建立多樣化、異質性的競爭框架,避免高原特色農業在低水平上重復建設。要以推進技術、組織、品牌和營銷創新,提升高原特色農產品的內在質量和外在形象來強化產品差異化。“這就要求示范縣從區位優勢和區域特色出發,創建農業地理標志區域品牌、特色農產品品牌,走有區域特色的多功能農業發展道路。”
如何確定手中的“王牌”,華坪的答案是,在以芒果為主導產業的抉擇中,政府沒有用“行政之手”來推動,而是把選擇權交給了市場和農民。縣農業局局長蕭波說:“在產業壯大的過程中,縣里相關部門找準資源與市場的對接點,充分彰顯自身特色,是產業獲得最佳效益的前提。華坪芒果就因在時間差上做文章,縣里組織改良品種,使華坪芒果比海南晚熟5個月,少部分可滯留至次年春節,填補了市場空白,價格每公斤從8元攀升到23元,甚至果子還在樹上,就有老板交付定金。”華坪種高收益芒果的故事生動地告訴人們高原特色農業該如何“特”。
龍頭企業 舞起來
核心速讀:要發揮帶動作用必須拿出硬貨——核心競爭力。遮放貢米、摩爾農莊、滇紅集團、大益普洱、后谷咖啡、錦苑花卉……每個龍頭企業的背后都是“云”字號高原特色農業的響亮崛起
2562戶農業重點龍頭企業和15767個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在高原特色農業舞臺上“高原制造”,他們的分量舉足輕重。高昂“龍頭”帶動“龍尾”,下活高原特色農業“一盤棋”。
文山苗鄉三七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余育啟在演講時說,只有有自己的品牌,公司才有發展后勁。為此,2001年公司開始引進歐洲等地有機產品質量管理體系,與云南土生土長的三七結合起來,率先在三七產業建立產品身份證制度,確保可追溯到種植的每一個地塊、加工工序和環節,使公司在三七生產、加工、管理上邁入先進行列。同時以連鎖農場化的栽培模式,實現技術、標準和管理統一,增強公司對抗市場價格波動風險的能力,連起千家萬戶,把文山的三七產業做強做優。
馬龍雙友牧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黃鑫強調,高原特色農業不光是企業發財,更是農民富、農村強。龍頭企業要發揮帶動作用必須拿出自己的硬貨——核心競爭力。雙友公司利用從國外引進的母牛與云南黃牛雜交,選育出云嶺牛,結束了云南沒有當家肉牛品種的歷史,一方面采用復合式營銷,讓高品質、可追溯、老百姓放心的綠色食品走進千家萬戶,另一方面以“母牛作價入股,年終紅利分配”等方式把養殖戶的利益
公司連接起來,帶動周邊農戶養殖肉牛,實現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好寶有機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熙說:“有機農產品是未來的健康紅利,云南高原特色農業占盡天時地利,但如何分享到這份‘紅利’,公司建立了從基地到餐桌一站式專業服務的商業模式,通過有機蔬菜全程冷鏈會員制銷售模式,相繼在北京、天津、上海及深圳建立了銷售分公司,40元一公斤的有機蔬菜已在京津滬深供不應求。”做大有機帶動更多的農民致富,公司建立起基地聯盟、產品聯盟、科技聯盟、企業聯盟、品牌聯盟,以五大聯盟體系整合全省的禽類、肉類、糧食類、油類、果類等高原特色農副產品,然后,通過好寶360電商平臺,用冷鏈物流系統配送給好寶的會員客戶,開拓了高原特色有機農產品市場,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者通過公司搭建的平臺抱團出海,目前公司有機農產品基地的觸角已從昆明伸向玉溪、大理等地,面積達1萬多畝,被公司聯結的萬千小農戶分享到有機“紅利”。
紅河州和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以“在線農業”加快公司的擴張步伐,董事長李躍標介紹,去年以來,公司以石榴、葡萄、柑桔為主導產品,試水電子商務經營模式。去年9月第一次與“淘寶”牽手,3天時間就在線銷售石榴14585件、銷售額116.5萬元,并拉動線下銷售42123件、銷售額834萬元。為了搭上電子商務這個快車,公司與“天貓”合作開業天貓旗艦店,并與“菜鳥”網絡達成了紅河州落地配倉意向。“大銷售”帶起“大基地”,公司所在地建水周邊農民按公司要求種植的石榴、葡萄、柑桔源源走進國內外大市場。
在希望的田野上,遮放貢米、摩爾農莊、滇紅集團、大益普洱、后谷咖啡、錦苑花卉……每個龍頭企業的背后都是“云”字號高原特色農業的響亮崛起,一張張云南品牌農業的新名片,正在向世人展示“健康云南”的嶄新形象。
鄉村建設 美起來
核心速讀:要把傳統農業提升為現代農業,同步開發鄉村自然資源、休閑旅游和文化資源,形成產業支撐,把鄉村(社區)建設成為生態宜居、設施健全、特色鮮明的美麗家園
“良好生態環境是云南最靚麗的名片。”“美麗鄉村最能彰顯云南的環境優勢、體現云南的生態價值。”在論壇上,云南建設美麗鄉村的獨特優勢屢屢被專家學者和相關行業負責人提及。
云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專家王奇在提交論壇的論文里,這樣描述她所理解的美麗鄉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的核心是要把傳統農業提升為現代農業,將鄉村自然資源、休閑旅游和文化資源同步開發,形成鄉村發展的產業支撐,把鄉村(社區)建設成為生態宜居、設施健全、特色鮮明的美麗家園。
這一觀點得到了云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專家周鋁的支持,他認為,美麗鄉村建設應該立足云南獨特的地理優勢、氣候優勢、物種優勢和開放優勢,實現傳統產業向現代農業加速轉變,提高農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在產業發展和培育上取得質的提升,只有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才能為美麗鄉村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劍川素有“文獻名邦”、“白族之鄉”和“木雕之鄉”的美譽,劍川縣委書記莽紹標對建設美麗鄉村的底氣十足。他認為,美麗鄉村需要夢想。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群眾對環境質量、健康水平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生活呈現出“求溫飽”到“盼環保”,“謀生計”到“要生態”的轉變。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劍川縣結合自身優勢,圍繞“五新”目標,全面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培植新產業,破解農業產業“弱”。按照現代農業發展要求,堅持特色化引領、差異化突破、品牌化發展,構建鄉有支柱產業、村有主導產品、戶有增收項目的產業發展格局。與此同時,充分發揮農業生態功能,融合旅游資源、利用人文傳統和田園風光,大力發展觀光農業、休閑農業和旅游農業,劍川縣美麗鄉村建設迸發出勃勃生機。
論壇上,一份新平縣馬鹿寨村的高原特色農業發展規劃實踐報告,勾勒了一幅以高原特色農業發展帶動美麗鄉村建設的現實圖景。毗鄰磨盤山國家級森林公園的小山村馬鹿寨村,坐擁天然大氧吧,沐浴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溫泉。馬鹿寨以資源為依托,種上了特色水果和蔬菜;結合山區資源優勢,山地牧業隨之發展起來;利用溫泉資源優勢,溫水養殖成為當地新的產業突破口;規劃發展休閑觀光旅游業,馬鹿寨村正走向新的目標。一個產業發展、生態優美、宜居宜游的美麗鄉村初見雛形。
“美麗鄉村建設不僅要建設鄉村,更要經營鄉村。”這一觀點成為普遍共識。
云南農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專家和曉蓉認為,憑借自身特色,我省特色村寨旅游熱了起來,產生了一大批以旅游為主業的特色旅游村寨。鶴慶縣新華村在鄉村旅游的帶動下,形成了“家家有手藝、戶戶是作坊”的局面,手工藝品加工銷售收入占全村總收入的70%。麗江市在全省率先創立的首家鄉村旅游合作社——玉湖村旅游合作社,從成立至今已成功接待游客30多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5000多萬元。
專家們提出,村落古鎮是云南最具特色的鄉村旅游資源,云南有如滄源翁丁佤族村寨、洱源梨花村、劍川石龍村、西雙版納易武古鎮這樣的古鎮景觀型村落;有如廣南八寶鎮、麗江拉市海、瑞麗大等喊村等的自然生態型村落;有西雙版納農田水稻、元陽哈尼梯田、羅平油菜花這些農事農耕生產型村落;還有彌勒高原葡萄種植產業、蒙自萬畝石榴園這樣的特色物產經濟型村落。依托資源優勢,立足“一村一品、一村一業、一村一景”的思路對村莊產業和生活環境進行個性化塑造和特色化提升,因地制宜形成山水風光型、生態田園型、古村保護型、休閑旅游型等多形態、多特色的美麗鄉村建設。“美麗鄉村”夢離云南并不遙遠。
觀點
云南發展高原特色農業,要把重點放在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市場營銷體系建設和專門人才培養上,使之具有產業化、品牌化、多功能化、綜合化的特點。
云南早期特色農業的產品商品率很低,銷售半徑小,必須以產業化來解決。特色農產品主要靠稀有取勝、質量取勝和品牌取勝。對于仍然存在的抓商標注冊多,抓地域認證、生產工藝和產品規格標準化少的問題,應該盡快加以解決。特色農業最值得稱道的是生態系統,因而要實現生產、生活、生態三位一體,農業旅游、生態旅游、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經濟功能、社會功能、生態功能三位一體,以實現多功能化。綜合化,就是要追求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
李周
以山地為特征的云南農業,應該定位為在多樣化基礎上,有較高品質和較厚內涵的農業,面向更高層次的、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品質,就是應該致力于發展營養、安全的農產品,包括一些特有的農產品,有機產品、生態產品等。云南農業以及大量的自然生態系統提供的野生、半野生產品相對安全,而且不少產品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特種功能。內涵,就是產品和服務應該包含更多的信息量(更多的附加值),如文化、鄉土知識,如一些地理標志產品、鄉土產品、民族產品等。云南的許多農產品和動植物資源蘊涵特定的鄉土知識和少數民族知識。有些產品具有未來的應對諸如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的選擇價值。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副院長
左停
發展高原特色農業,云南一要做大做強特色農業信息化平臺,實現產業鏈的數字化,充分利用好多媒體的作用。二要進一步優化特色農業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向深加工和高端化延伸,深加工可以進一步研究。三要打造區域化、特色化、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高效化的產業基地。借鑒其他省的經驗,比如江蘇、浙江所實行的公司合作社農民基地合作模式,就把老百姓給帶動起來了。四要加大后續特色產業的開發和培植。借助科技使特色產業越做越大,后續特色產業的開發,要和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五要著力打造高原特色農業都市帶。以大城市為核心,發展旅游產業、休閑產業,以此帶動特色農業的發展。
——光明日報理論部高級編輯
李瑞英
云南具有地理、氣候、物種、生態4大優勢,綠色、環保、營養、安全已經成為形象標簽。但是,云南發展高原特色農業仍然面臨著生產規模小、產品加工鏈短、科技含量低等不足。要改變這一現狀,一要增強“農業綜合生產力、產品市場競爭力和產品抗風險力,抵抗來自科技、自然、政策、市場的風險;二要加強“基地聯盟、產品聯盟、科技聯盟、企業聯盟、品牌聯盟”5大聯盟體系建設;三要將有限的土地、資源、人才向重點企業、重點區域傾斜;四是以大品牌、大數據、大生態、大健康農業為目標,實現以品牌換取市場、訂單農業向預售農業轉型、從高產量到高效益轉變,建立并完善用數據體現的產品質量追溯體系。
——好寶有機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楊熙
做大做強高原特色農業,一要建立多樣化、異質性的競爭框架,走有區域特色的多功能農業發展道路,避免重復建設。二要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建設,體現高原特色農業的科技核心。三要重視發揮各種特色產業的品牌效應,形成產業基礎雄厚、市場占有率高、品牌效應強的現代農業綜合產業體系。四要創新組織形式,構建高原特色農業生產經營體系,創建國家級、省級示范園區,引領高原特色農業發展。五要促進農村資產資本化,完善多元投入機制,鼓勵農民和社會力量投資高原特色農業。六要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與標準化生產技術工程,大力發展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使云南率先成為無公害農產品省份之一。
——玉溪師范學院商學院教授
李春海
記者 張銳 張炯雪 胡曉蓉/文 孫曉云 張彤 黃喆春/圖(云南日報)
核心速讀:要發揮帶動作用必須拿出硬貨——核心競爭力。遮放貢米、摩爾農莊、滇紅集團、大益普洱、后谷咖啡、錦苑花卉……每個龍頭企業的背后都是“云”字號高原特色農業的響亮崛起
2562戶農業重點龍頭企業和15767個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在高原特色農業舞臺上“高原制造”,他們的分量舉足輕重。高昂“龍頭”帶動“龍尾”,下活高原特色農業“一盤棋”。
文山苗鄉三七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余育啟在演講時說,只有有自己的品牌,公司才有發展后勁。為此,2001年公司開始引進歐洲等地有機產品質量管理體系,與云南土生土長的三七結合起來,率先在三七產業建立產品身份證制度,確保可追溯到種植的每一個地塊、加工工序和環節,使公司在三七生產、加工、管理上邁入先進行列。同時以連鎖農場化的栽培模式,實現技術、標準和管理統一,增強公司對抗市場價格波動風險的能力,連起千家萬戶,把文山的三七產業做強做優。
馬龍雙友牧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黃鑫強調,高原特色農業不光是企業發財,更是農民富、農村強。龍頭企業要發揮帶動作用必須拿出自己的硬貨——核心競爭力。雙友公司利用從國外引進的母牛與云南黃牛雜交,選育出云嶺牛,結束了云南沒有當家肉牛品種的歷史,一方面采用復合式營銷,讓高品質、可追溯、老百姓放心的綠色食品走進千家萬戶,另一方面以“母牛作價入股,年終紅利分配”等方式把養殖戶的利益
公司連接起來,帶動周邊農戶養殖肉牛,實現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好寶有機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熙說:“有機農產品是未來的健康紅利,云南高原特色農業占盡天時地利,但如何分享到這份‘紅利’,公司建立了從基地到餐桌一站式專業服務的商業模式,通過有機蔬菜全程冷鏈會員制銷售模式,相繼在北京、天津、上海及深圳建立了銷售分公司,40元一公斤的有機蔬菜已在京津滬深供不應求。”做大有機帶動更多的農民致富,公司建立起基地聯盟、產品聯盟、科技聯盟、企業聯盟、品牌聯盟,以五大聯盟體系整合全省的禽類、肉類、糧食類、油類、果類等高原特色農副產品,然后,通過好寶360電商平臺,用冷鏈物流系統配送給好寶的會員客戶,開拓了高原特色有機農產品市場,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者通過公司搭建的平臺抱團出海,目前公司有機農產品基地的觸角已從昆明伸向玉溪、大理等地,面積達1萬多畝,被公司聯結的萬千小農戶分享到有機“紅利”。
紅河州和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以“在線農業”加快公司的擴張步伐,董事長李躍標介紹,去年以來,公司以石榴、葡萄、柑桔為主導產品,試水電子商務經營模式。去年9月第一次與“淘寶”牽手,3天時間就在線銷售石榴14585件、銷售額116.5萬元,并拉動線下銷售42123件、銷售額834萬元。為了搭上電子商務這個快車,公司與“天貓”合作開業天貓旗艦店,并與“菜鳥”網絡達成了紅河州落地配倉意向。“大銷售”帶起“大基地”,公司所在地建水周邊農民按公司要求種植的石榴、葡萄、柑桔源源走進國內外大市場。
在希望的田野上,遮放貢米、摩爾農莊、滇紅集團、大益普洱、后谷咖啡、錦苑花卉……每個龍頭企業的背后都是“云”字號高原特色農業的響亮崛起,一張張云南品牌農業的新名片,正在向世人展示“健康云南”的嶄新形象。
鄉村建設 美起來
核心速讀:要把傳統農業提升為現代農業,同步開發鄉村自然資源、休閑旅游和文化資源,形成產業支撐,把鄉村(社區)建設成為生態宜居、設施健全、特色鮮明的美麗家園
“良好生態環境是云南最靚麗的名片。”“美麗鄉村最能彰顯云南的環境優勢、體現云南的生態價值。”在論壇上,云南建設美麗鄉村的獨特優勢屢屢被專家學者和相關行業負責人提及。
云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專家王奇在提交論壇的論文里,這樣描述她所理解的美麗鄉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的核心是要把傳統農業提升為現代農業,將鄉村自然資源、休閑旅游和文化資源同步開發,形成鄉村發展的產業支撐,把鄉村(社區)建設成為生態宜居、設施健全、特色鮮明的美麗家園。
這一觀點得到了云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專家周鋁的支持,他認為,美麗鄉村建設應該立足云南獨特的地理優勢、氣候優勢、物種優勢和開放優勢,實現傳統產業向現代農業加速轉變,提高農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在產業發展和培育上取得質的提升,只有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才能為美麗鄉村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劍川素有“文獻名邦”、“白族之鄉”和“木雕之鄉”的美譽,劍川縣委書記莽紹標對建設美麗鄉村的底氣十足。他認為,美麗鄉村需要夢想。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群眾對環境質量、健康水平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生活呈現出“求溫飽”到“盼環保”,“謀生計”到“要生態”的轉變。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劍川縣結合自身優勢,圍繞“五新”目標,全面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培植新產業,破解農業產業“弱”。按照現代農業發展要求,堅持特色化引領、差異化突破、品牌化發展,構建鄉有支柱產業、村有主導產品、戶有增收項目的產業發展格局。與此同時,充分發揮農業生態功能,融合旅游資源、利用人文傳統和田園風光,大力發展觀光農業、休閑農業和旅游農業,劍川縣美麗鄉村建設迸發出勃勃生機。
論壇上,一份新平縣馬鹿寨村的高原特色農業發展規劃實踐報告,勾勒了一幅以高原特色農業發展帶動美麗鄉村建設的現實圖景。毗鄰磨盤山國家級森林公園的小山村馬鹿寨村,坐擁天然大氧吧,沐浴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溫泉。馬鹿寨以資源為依托,種上了特色水果和蔬菜;結合山區資源優勢,山地牧業隨之發展起來;利用溫泉資源優勢,溫水養殖成為當地新的產業突破口;規劃發展休閑觀光旅游業,馬鹿寨村正走向新的目標。一個產業發展、生態優美、宜居宜游的美麗鄉村初見雛形。
“美麗鄉村建設不僅要建設鄉村,更要經營鄉村。”這一觀點成為普遍共識。
云南農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專家和曉蓉認為,憑借自身特色,我省特色村寨旅游熱了起來,產生了一大批以旅游為主業的特色旅游村寨。鶴慶縣新華村在鄉村旅游的帶動下,形成了“家家有手藝、戶戶是作坊”的局面,手工藝品加工銷售收入占全村總收入的70%。麗江市在全省率先創立的首家鄉村旅游合作社——玉湖村旅游合作社,從成立至今已成功接待游客30多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5000多萬元。
專家們提出,村落古鎮是云南最具特色的鄉村旅游資源,云南有如滄源翁丁佤族村寨、洱源梨花村、劍川石龍村、西雙版納易武古鎮這樣的古鎮景觀型村落;有如廣南八寶鎮、麗江拉市海、瑞麗大等喊村等的自然生態型村落;有西雙版納農田水稻、元陽哈尼梯田、羅平油菜花這些農事農耕生產型村落;還有彌勒高原葡萄種植產業、蒙自萬畝石榴園這樣的特色物產經濟型村落。依托資源優勢,立足“一村一品、一村一業、一村一景”的思路對村莊產業和生活環境進行個性化塑造和特色化提升,因地制宜形成山水風光型、生態田園型、古村保護型、休閑旅游型等多形態、多特色的美麗鄉村建設。“美麗鄉村”夢離云南并不遙遠。
觀點
云南發展高原特色農業,要把重點放在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市場營銷體系建設和專門人才培養上,使之具有產業化、品牌化、多功能化、綜合化的特點。
云南早期特色農業的產品商品率很低,銷售半徑小,必須以產業化來解決。特色農產品主要靠稀有取勝、質量取勝和品牌取勝。對于仍然存在的抓商標注冊多,抓地域認證、生產工藝和產品規格標準化少的問題,應該盡快加以解決。特色農業最值得稱道的是生態系統,因而要實現生產、生活、生態三位一體,農業旅游、生態旅游、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經濟功能、社會功能、生態功能三位一體,以實現多功能化。綜合化,就是要追求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
李周
以山地為特征的云南農業,應該定位為在多樣化基礎上,有較高品質和較厚內涵的農業,面向更高層次的、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品質,就是應該致力于發展營養、安全的農產品,包括一些特有的農產品,有機產品、生態產品等。云南農業以及大量的自然生態系統提供的野生、半野生產品相對安全,而且不少產品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特種功能。內涵,就是產品和服務應該包含更多的信息量(更多的附加值),如文化、鄉土知識,如一些地理標志產品、鄉土產品、民族產品等。云南的許多農產品和動植物資源蘊涵特定的鄉土知識和少數民族知識。有些產品具有未來的應對諸如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的選擇價值。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副院長
左停
發展高原特色農業,云南一要做大做強特色農業信息化平臺,實現產業鏈的數字化,充分利用好多媒體的作用。二要進一步優化特色農業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向深加工和高端化延伸,深加工可以進一步研究。三要打造區域化、特色化、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高效化的產業基地。借鑒其他省的經驗,比如江蘇、浙江所實行的公司合作社農民基地合作模式,就把老百姓給帶動起來了。四要加大后續特色產業的開發和培植。借助科技使特色產業越做越大,后續特色產業的開發,要和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五要著力打造高原特色農業都市帶。以大城市為核心,發展旅游產業、休閑產業,以此帶動特色農業的發展。
——光明日報理論部高級編輯
李瑞英
云南具有地理、氣候、物種、生態4大優勢,綠色、環保、營養、安全已經成為形象標簽。但是,云南發展高原特色農業仍然面臨著生產規模小、產品加工鏈短、科技含量低等不足。要改變這一現狀,一要增強“農業綜合生產力、產品市場競爭力和產品抗風險力,抵抗來自科技、自然、政策、市場的風險;二要加強“基地聯盟、產品聯盟、科技聯盟、企業聯盟、品牌聯盟”5大聯盟體系建設;三要將有限的土地、資源、人才向重點企業、重點區域傾斜;四是以大品牌、大數據、大生態、大健康農業為目標,實現以品牌換取市場、訂單農業向預售農業轉型、從高產量到高效益轉變,建立并完善用數據體現的產品質量追溯體系。
——好寶有機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楊熙
做大做強高原特色農業,一要建立多樣化、異質性的競爭框架,走有區域特色的多功能農業發展道路,避免重復建設。二要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建設,體現高原特色農業的科技核心。三要重視發揮各種特色產業的品牌效應,形成產業基礎雄厚、市場占有率高、品牌效應強的現代農業綜合產業體系。四要創新組織形式,構建高原特色農業生產經營體系,創建國家級、省級示范園區,引領高原特色農業發展。五要促進農村資產資本化,完善多元投入機制,鼓勵農民和社會力量投資高原特色農業。六要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與標準化生產技術工程,大力發展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使云南率先成為無公害農產品省份之一。
——玉溪師范學院商學院教授
李春海
記者 張銳 張炯雪 胡曉蓉/文 孫曉云 張彤 黃喆春/圖(云南日報)
龍頭企業 舞起來
核心速讀:要發揮帶動作用必須拿出硬貨——核心競爭力。遮放貢米、摩爾農莊、滇紅集團、大益普洱、后谷咖啡、錦苑花卉……每個龍頭企業的背后都是“云”字號高原特色農業的響亮崛起
2562戶農業重點龍頭企業和15767個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在高原特色農業舞臺上“高原制造”,他們的分量舉足輕重。高昂“龍頭”帶動“龍尾”,下活高原特色農業“一盤棋”。
文山苗鄉三七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余育啟在演講時說,只有有自己的品牌,公司才有發展后勁。為此,2001年公司開始引進歐洲等地有機產品質量管理體系,與云南土生土長的三七結合起來,率先在三七產業建立產品身份證制度,確保可追溯到種植的每一個地塊、加工工序和環節,使公司在三七生產、加工、管理上邁入先進行列。同時以連鎖農場化的栽培模式,實現技術、標準和管理統一,增強公司對抗市場價格波動風險的能力,連起千家萬戶,把文山的三七產業做強做優。
馬龍雙友牧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黃鑫強調,高原特色農業不光是企業發財,更是農民富、農村強。龍頭企業要發揮帶動作用必須拿出自己的硬貨——核心競爭力。雙友公司利用從國外引進的母牛與云南黃牛雜交,選育出云嶺牛,結束了云南沒有當家肉牛品種的歷史,一方面采用復合式營銷,讓高品質、可追溯、老百姓放心的綠色食品走進千家萬戶,另一方面以“母牛作價入股,年終紅利分配”等方式把養殖戶的利益
公司連接起來,帶動周邊農戶養殖肉牛,實現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好寶有機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熙說:“有機農產品是未來的健康紅利,云南高原特色農業占盡天時地利,但如何分享到這份‘紅利’,公司建立了從基地到餐桌一站式專業服務的商業模式,通過有機蔬菜全程冷鏈會員制銷售模式,相繼在北京、天津、上海及深圳建立了銷售分公司,40元一公斤的有機蔬菜已在京津滬深供不應求。”做大有機帶動更多的農民致富,公司建立起基地聯盟、產品聯盟、科技聯盟、企業聯盟、品牌聯盟,以五大聯盟體系整合全省的禽類、肉類、糧食類、油類、果類等高原特色農副產品,然后,通過好寶360電商平臺,用冷鏈物流系統配送給好寶的會員客戶,開拓了高原特色有機農產品市場,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者通過公司搭建的平臺抱團出海,目前公司有機農產品基地的觸角已從昆明伸向玉溪、大理等地,面積達1萬多畝,被公司聯結的萬千小農戶分享到有機“紅利”。
紅河州和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以“在線農業”加快公司的擴張步伐,董事長李躍標介紹,去年以來,公司以石榴、葡萄、柑桔為主導產品,試水電子商務經營模式。去年9月第一次與“淘寶”牽手,3天時間就在線銷售石榴14585件、銷售額116.5萬元,并拉動線下銷售42123件、銷售額834萬元。為了搭上電子商務這個快車,公司與“天貓”合作開業天貓旗艦店,并與“菜鳥”網絡達成了紅河州落地配倉意向。“大銷售”帶起“大基地”,公司所在地建水周邊農民按公司要求種植的石榴、葡萄、柑桔源源走進國內外大市場。
在希望的田野上,遮放貢米、摩爾農莊、滇紅集團、大益普洱、后谷咖啡、錦苑花卉……每個龍頭企業的背后都是“云”字號高原特色農業的響亮崛起,一張張云南品牌農業的新名片,正在向世人展示“健康云南”的嶄新形象。
鄉村建設 美起來
核心速讀:要把傳統農業提升為現代農業,同步開發鄉村自然資源、休閑旅游和文化資源,形成產業支撐,把鄉村(社區)建設成為生態宜居、設施健全、特色鮮明的美麗家園
“良好生態環境是云南最靚麗的名片。”“美麗鄉村最能彰顯云南的環境優勢、體現云南的生態價值。”在論壇上,云南建設美麗鄉村的獨特優勢屢屢被專家學者和相關行業負責人提及。
云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專家王奇在提交論壇的論文里,這樣描述她所理解的美麗鄉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的核心是要把傳統農業提升為現代農業,將鄉村自然資源、休閑旅游和文化資源同步開發,形成鄉村發展的產業支撐,把鄉村(社區)建設成為生態宜居、設施健全、特色鮮明的美麗家園。
這一觀點得到了云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專家周鋁的支持,他認為,美麗鄉村建設應該立足云南獨特的地理優勢、氣候優勢、物種優勢和開放優勢,實現傳統產業向現代農業加速轉變,提高農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在產業發展和培育上取得質的提升,只有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才能為美麗鄉村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劍川素有“文獻名邦”、“白族之鄉”和“木雕之鄉”的美譽,劍川縣委書記莽紹標對建設美麗鄉村的底氣十足。他認為,美麗鄉村需要夢想。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群眾對環境質量、健康水平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生活呈現出“求溫飽”到“盼環保”,“謀生計”到“要生態”的轉變。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劍川縣結合自身優勢,圍繞“五新”目標,全面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培植新產業,破解農業產業“弱”。按照現代農業發展要求,堅持特色化引領、差異化突破、品牌化發展,構建鄉有支柱產業、村有主導產品、戶有增收項目的產業發展格局。與此同時,充分發揮農業生態功能,融合旅游資源、利用人文傳統和田園風光,大力發展觀光農業、休閑農業和旅游農業,劍川縣美麗鄉村建設迸發出勃勃生機。
論壇上,一份新平縣馬鹿寨村的高原特色農業發展規劃實踐報告,勾勒了一幅以高原特色農業發展帶動美麗鄉村建設的現實圖景。毗鄰磨盤山國家級森林公園的小山村馬鹿寨村,坐擁天然大氧吧,沐浴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溫泉。馬鹿寨以資源為依托,種上了特色水果和蔬菜;結合山區資源優勢,山地牧業隨之發展起來;利用溫泉資源優勢,溫水養殖成為當地新的產業突破口;規劃發展休閑觀光旅游業,馬鹿寨村正走向新的目標。一個產業發展、生態優美、宜居宜游的美麗鄉村初見雛形。
“美麗鄉村建設不僅要建設鄉村,更要經營鄉村。”這一觀點成為普遍共識。
云南農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專家和曉蓉認為,憑借自身特色,我省特色村寨旅游熱了起來,產生了一大批以旅游為主業的特色旅游村寨。鶴慶縣新華村在鄉村旅游的帶動下,形成了“家家有手藝、戶戶是作坊”的局面,手工藝品加工銷售收入占全村總收入的70%。麗江市在全省率先創立的首家鄉村旅游合作社——玉湖村旅游合作社,從成立至今已成功接待游客30多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5000多萬元。
專家們提出,村落古鎮是云南最具特色的鄉村旅游資源,云南有如滄源翁丁佤族村寨、洱源梨花村、劍川石龍村、西雙版納易武古鎮這樣的古鎮景觀型村落;有如廣南八寶鎮、麗江拉市海、瑞麗大等喊村等的自然生態型村落;有西雙版納農田水稻、元陽哈尼梯田、羅平油菜花這些農事農耕生產型村落;還有彌勒高原葡萄種植產業、蒙自萬畝石榴園這樣的特色物產經濟型村落。依托資源優勢,立足“一村一品、一村一業、一村一景”的思路對村莊產業和生活環境進行個性化塑造和特色化提升,因地制宜形成山水風光型、生態田園型、古村保護型、休閑旅游型等多形態、多特色的美麗鄉村建設。“美麗鄉村”夢離云南并不遙遠。
觀點
云南發展高原特色農業,要把重點放在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市場營銷體系建設和專門人才培養上,使之具有產業化、品牌化、多功能化、綜合化的特點。
云南早期特色農業的產品商品率很低,銷售半徑小,必須以產業化來解決。特色農產品主要靠稀有取勝、質量取勝和品牌取勝。對于仍然存在的抓商標注冊多,抓地域認證、生產工藝和產品規格標準化少的問題,應該盡快加以解決。特色農業最值得稱道的是生態系統,因而要實現生產、生活、生態三位一體,農業旅游、生態旅游、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經濟功能、社會功能、生態功能三位一體,以實現多功能化。綜合化,就是要追求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
李周
以山地為特征的云南農業,應該定位為在多樣化基礎上,有較高品質和較厚內涵的農業,面向更高層次的、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品質,就是應該致力于發展營養、安全的農產品,包括一些特有的農產品,有機產品、生態產品等。云南農業以及大量的自然生態系統提供的野生、半野生產品相對安全,而且不少產品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特種功能。內涵,就是產品和服務應該包含更多的信息量(更多的附加值),如文化、鄉土知識,如一些地理標志產品、鄉土產品、民族產品等。云南的許多農產品和動植物資源蘊涵特定的鄉土知識和少數民族知識。有些產品具有未來的應對諸如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的選擇價值。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副院長
左停
發展高原特色農業,云南一要做大做強特色農業信息化平臺,實現產業鏈的數字化,充分利用好多媒體的作用。二要進一步優化特色農業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向深加工和高端化延伸,深加工可以進一步研究。三要打造區域化、特色化、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高效化的產業基地。借鑒其他省的經驗,比如江蘇、浙江所實行的公司合作社農民基地合作模式,就把老百姓給帶動起來了。四要加大后續特色產業的開發和培植。借助科技使特色產業越做越大,后續特色產業的開發,要和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五要著力打造高原特色農業都市帶。以大城市為核心,發展旅游產業、休閑產業,以此帶動特色農業的發展。
——光明日報理論部高級編輯
李瑞英
云南具有地理、氣候、物種、生態4大優勢,綠色、環保、營養、安全已經成為形象標簽。但是,云南發展高原特色農業仍然面臨著生產規模小、產品加工鏈短、科技含量低等不足。要改變這一現狀,一要增強“農業綜合生產力、產品市場競爭力和產品抗風險力,抵抗來自科技、自然、政策、市場的風險;二要加強“基地聯盟、產品聯盟、科技聯盟、企業聯盟、品牌聯盟”5大聯盟體系建設;三要將有限的土地、資源、人才向重點企業、重點區域傾斜;四是以大品牌、大數據、大生態、大健康農業為目標,實現以品牌換取市場、訂單農業向預售農業轉型、從高產量到高效益轉變,建立并完善用數據體現的產品質量追溯體系。
——好寶有機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楊熙
做大做強高原特色農業,一要建立多樣化、異質性的競爭框架,走有區域特色的多功能農業發展道路,避免重復建設。二要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建設,體現高原特色農業的科技核心。三要重視發揮各種特色產業的品牌效應,形成產業基礎雄厚、市場占有率高、品牌效應強的現代農業綜合產業體系。四要創新組織形式,構建高原特色農業生產經營體系,創建國家級、省級示范園區,引領高原特色農業發展。五要促進農村資產資本化,完善多元投入機制,鼓勵農民和社會力量投資高原特色農業。六要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與標準化生產技術工程,大力發展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使云南率先成為無公害農產品省份之一。
——玉溪師范學院商學院教授
李春海
記者 張銳 張炯雪 胡曉蓉/文 孫曉云 張彤 黃喆春/圖(云南日報)
核心速讀:要發揮帶動作用必須拿出硬貨——核心競爭力。遮放貢米、摩爾農莊、滇紅集團、大益普洱、后谷咖啡、錦苑花卉……每個龍頭企業的背后都是“云”字號高原特色農業的響亮崛起
2562戶農業重點龍頭企業和15767個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在高原特色農業舞臺上“高原制造”,他們的分量舉足輕重。高昂“龍頭”帶動“龍尾”,下活高原特色農業“一盤棋”。
文山苗鄉三七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余育啟在演講時說,只有有自己的品牌,公司才有發展后勁。為此,2001年公司開始引進歐洲等地有機產品質量管理體系,與云南土生土長的三七結合起來,率先在三七產業建立產品身份證制度,確保可追溯到種植的每一個地塊、加工工序和環節,使公司在三七生產、加工、管理上邁入先進行列。同時以連鎖農場化的栽培模式,實現技術、標準和管理統一,增強公司對抗市場價格波動風險的能力,連起千家萬戶,把文山的三七產業做強做優。
馬龍雙友牧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黃鑫強調,高原特色農業不光是企業發財,更是農民富、農村強。龍頭企業要發揮帶動作用必須拿出自己的硬貨——核心競爭力。雙友公司利用從國外引進的母牛與云南黃牛雜交,選育出云嶺牛,結束了云南沒有當家肉牛品種的歷史,一方面采用復合式營銷,讓高品質、可追溯、老百姓放心的綠色食品走進千家萬戶,另一方面以“母牛作價入股,年終紅利分配”等方式把養殖戶的利益
公司連接起來,帶動周邊農戶養殖肉牛,實現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好寶有機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熙說:“有機農產品是未來的健康紅利,云南高原特色農業占盡天時地利,但如何分享到這份‘紅利’,公司建立了從基地到餐桌一站式專業服務的商業模式,通過有機蔬菜全程冷鏈會員制銷售模式,相繼在北京、天津、上海及深圳建立了銷售分公司,40元一公斤的有機蔬菜已在京津滬深供不應求。”做大有機帶動更多的農民致富,公司建立起基地聯盟、產品聯盟、科技聯盟、企業聯盟、品牌聯盟,以五大聯盟體系整合全省的禽類、肉類、糧食類、油類、果類等高原特色農副產品,然后,通過好寶360電商平臺,用冷鏈物流系統配送給好寶的會員客戶,開拓了高原特色有機農產品市場,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者通過公司搭建的平臺抱團出海,目前公司有機農產品基地的觸角已從昆明伸向玉溪、大理等地,面積達1萬多畝,被公司聯結的萬千小農戶分享到有機“紅利”。
紅河州和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以“在線農業”加快公司的擴張步伐,董事長李躍標介紹,去年以來,公司以石榴、葡萄、柑桔為主導產品,試水電子商務經營模式。去年9月第一次與“淘寶”牽手,3天時間就在線銷售石榴14585件、銷售額116.5萬元,并拉動線下銷售42123件、銷售額834萬元。為了搭上電子商務這個快車,公司與“天貓”合作開業天貓旗艦店,并與“菜鳥”網絡達成了紅河州落地配倉意向。“大銷售”帶起“大基地”,公司所在地建水周邊農民按公司要求種植的石榴、葡萄、柑桔源源走進國內外大市場。
在希望的田野上,遮放貢米、摩爾農莊、滇紅集團、大益普洱、后谷咖啡、錦苑花卉……每個龍頭企業的背后都是“云”字號高原特色農業的響亮崛起,一張張云南品牌農業的新名片,正在向世人展示“健康云南”的嶄新形象。
鄉村建設 美起來
核心速讀:要把傳統農業提升為現代農業,同步開發鄉村自然資源、休閑旅游和文化資源,形成產業支撐,把鄉村(社區)建設成為生態宜居、設施健全、特色鮮明的美麗家園
“良好生態環境是云南最靚麗的名片。”“美麗鄉村最能彰顯云南的環境優勢、體現云南的生態價值。”在論壇上,云南建設美麗鄉村的獨特優勢屢屢被專家學者和相關行業負責人提及。
云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專家王奇在提交論壇的論文里,這樣描述她所理解的美麗鄉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的核心是要把傳統農業提升為現代農業,將鄉村自然資源、休閑旅游和文化資源同步開發,形成鄉村發展的產業支撐,把鄉村(社區)建設成為生態宜居、設施健全、特色鮮明的美麗家園。
這一觀點得到了云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專家周鋁的支持,他認為,美麗鄉村建設應該立足云南獨特的地理優勢、氣候優勢、物種優勢和開放優勢,實現傳統產業向現代農業加速轉變,提高農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在產業發展和培育上取得質的提升,只有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才能為美麗鄉村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劍川素有“文獻名邦”、“白族之鄉”和“木雕之鄉”的美譽,劍川縣委書記莽紹標對建設美麗鄉村的底氣十足。他認為,美麗鄉村需要夢想。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群眾對環境質量、健康水平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生活呈現出“求溫飽”到“盼環保”,“謀生計”到“要生態”的轉變。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劍川縣結合自身優勢,圍繞“五新”目標,全面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培植新產業,破解農業產業“弱”。按照現代農業發展要求,堅持特色化引領、差異化突破、品牌化發展,構建鄉有支柱產業、村有主導產品、戶有增收項目的產業發展格局。與此同時,充分發揮農業生態功能,融合旅游資源、利用人文傳統和田園風光,大力發展觀光農業、休閑農業和旅游農業,劍川縣美麗鄉村建設迸發出勃勃生機。
論壇上,一份新平縣馬鹿寨村的高原特色農業發展規劃實踐報告,勾勒了一幅以高原特色農業發展帶動美麗鄉村建設的現實圖景。毗鄰磨盤山國家級森林公園的小山村馬鹿寨村,坐擁天然大氧吧,沐浴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溫泉。馬鹿寨以資源為依托,種上了特色水果和蔬菜;結合山區資源優勢,山地牧業隨之發展起來;利用溫泉資源優勢,溫水養殖成為當地新的產業突破口;規劃發展休閑觀光旅游業,馬鹿寨村正走向新的目標。一個產業發展、生態優美、宜居宜游的美麗鄉村初見雛形。
“美麗鄉村建設不僅要建設鄉村,更要經營鄉村。”這一觀點成為普遍共識。
云南農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專家和曉蓉認為,憑借自身特色,我省特色村寨旅游熱了起來,產生了一大批以旅游為主業的特色旅游村寨。鶴慶縣新華村在鄉村旅游的帶動下,形成了“家家有手藝、戶戶是作坊”的局面,手工藝品加工銷售收入占全村總收入的70%。麗江市在全省率先創立的首家鄉村旅游合作社——玉湖村旅游合作社,從成立至今已成功接待游客30多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5000多萬元。
專家們提出,村落古鎮是云南最具特色的鄉村旅游資源,云南有如滄源翁丁佤族村寨、洱源梨花村、劍川石龍村、西雙版納易武古鎮這樣的古鎮景觀型村落;有如廣南八寶鎮、麗江拉市海、瑞麗大等喊村等的自然生態型村落;有西雙版納農田水稻、元陽哈尼梯田、羅平油菜花這些農事農耕生產型村落;還有彌勒高原葡萄種植產業、蒙自萬畝石榴園這樣的特色物產經濟型村落。依托資源優勢,立足“一村一品、一村一業、一村一景”的思路對村莊產業和生活環境進行個性化塑造和特色化提升,因地制宜形成山水風光型、生態田園型、古村保護型、休閑旅游型等多形態、多特色的美麗鄉村建設。“美麗鄉村”夢離云南并不遙遠。
觀點
云南發展高原特色農業,要把重點放在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市場營銷體系建設和專門人才培養上,使之具有產業化、品牌化、多功能化、綜合化的特點。
云南早期特色農業的產品商品率很低,銷售半徑小,必須以產業化來解決。特色農產品主要靠稀有取勝、質量取勝和品牌取勝。對于仍然存在的抓商標注冊多,抓地域認證、生產工藝和產品規格標準化少的問題,應該盡快加以解決。特色農業最值得稱道的是生態系統,因而要實現生產、生活、生態三位一體,農業旅游、生態旅游、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經濟功能、社會功能、生態功能三位一體,以實現多功能化。綜合化,就是要追求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
李周
以山地為特征的云南農業,應該定位為在多樣化基礎上,有較高品質和較厚內涵的農業,面向更高層次的、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品質,就是應該致力于發展營養、安全的農產品,包括一些特有的農產品,有機產品、生態產品等。云南農業以及大量的自然生態系統提供的野生、半野生產品相對安全,而且不少產品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特種功能。內涵,就是產品和服務應該包含更多的信息量(更多的附加值),如文化、鄉土知識,如一些地理標志產品、鄉土產品、民族產品等。云南的許多農產品和動植物資源蘊涵特定的鄉土知識和少數民族知識。有些產品具有未來的應對諸如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的選擇價值。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副院長
左停
發展高原特色農業,云南一要做大做強特色農業信息化平臺,實現產業鏈的數字化,充分利用好多媒體的作用。二要進一步優化特色農業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向深加工和高端化延伸,深加工可以進一步研究。三要打造區域化、特色化、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高效化的產業基地。借鑒其他省的經驗,比如江蘇、浙江所實行的公司合作社農民基地合作模式,就把老百姓給帶動起來了。四要加大后續特色產業的開發和培植。借助科技使特色產業越做越大,后續特色產業的開發,要和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五要著力打造高原特色農業都市帶。以大城市為核心,發展旅游產業、休閑產業,以此帶動特色農業的發展。
——光明日報理論部高級編輯
李瑞英
云南具有地理、氣候、物種、生態4大優勢,綠色、環保、營養、安全已經成為形象標簽。但是,云南發展高原特色農業仍然面臨著生產規模小、產品加工鏈短、科技含量低等不足。要改變這一現狀,一要增強“農業綜合生產力、產品市場競爭力和產品抗風險力,抵抗來自科技、自然、政策、市場的風險;二要加強“基地聯盟、產品聯盟、科技聯盟、企業聯盟、品牌聯盟”5大聯盟體系建設;三要將有限的土地、資源、人才向重點企業、重點區域傾斜;四是以大品牌、大數據、大生態、大健康農業為目標,實現以品牌換取市場、訂單農業向預售農業轉型、從高產量到高效益轉變,建立并完善用數據體現的產品質量追溯體系。
——好寶有機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楊熙
做大做強高原特色農業,一要建立多樣化、異質性的競爭框架,走有區域特色的多功能農業發展道路,避免重復建設。二要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建設,體現高原特色農業的科技核心。三要重視發揮各種特色產業的品牌效應,形成產業基礎雄厚、市場占有率高、品牌效應強的現代農業綜合產業體系。四要創新組織形式,構建高原特色農業生產經營體系,創建國家級、省級示范園區,引領高原特色農業發展。五要促進農村資產資本化,完善多元投入機制,鼓勵農民和社會力量投資高原特色農業。六要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與標準化生產技術工程,大力發展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使云南率先成為無公害農產品省份之一。
——玉溪師范學院商學院教授
李春海
記者 張銳 張炯雪 胡曉蓉/文 孫曉云 張彤 黃喆春/圖(云南日報)
核心速讀:要發揮帶動作用必須拿出硬貨——核心競爭力。遮放貢米、摩爾農莊、滇紅集團、大益普洱、后谷咖啡、錦苑花卉……每個龍頭企業的背后都是“云”字號高原特色農業的響亮崛起
2562戶農業重點龍頭企業和15767個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在高原特色農業舞臺上“高原制造”,他們的分量舉足輕重。高昂“龍頭”帶動“龍尾”,下活高原特色農業“一盤棋”。
文山苗鄉三七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余育啟在演講時說,只有有自己的品牌,公司才有發展后勁。為此,2001年公司開始引進歐洲等地有機產品質量管理體系,與云南土生土長的三七結合起來,率先在三七產業建立產品身份證制度,確保可追溯到種植的每一個地塊、加工工序和環節,使公司在三七生產、加工、管理上邁入先進行列。同時以連鎖農場化的栽培模式,實現技術、標準和管理統一,增強公司對抗市場價格波動風險的能力,連起千家萬戶,把文山的三七產業做強做優。
馬龍雙友牧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黃鑫強調,高原特色農業不光是企業發財,更是農民富、農村強。龍頭企業要發揮帶動作用必須拿出自己的硬貨——核心競爭力。雙友公司利用從國外引進的母牛與云南黃牛雜交,選育出云嶺牛,結束了云南沒有當家肉牛品種的歷史,一方面采用復合式營銷,讓高品質、可追溯、老百姓放心的綠色食品走進千家萬戶,另一方面以“母牛作價入股,年終紅利分配”等方式把養殖戶的利益
公司連接起來,帶動周邊農戶養殖肉牛,實現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好寶有機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熙說:“有機農產品是未來的健康紅利,云南高原特色農業占盡天時地利,但如何分享到這份‘紅利’,公司建立了從基地到餐桌一站式專業服務的商業模式,通過有機蔬菜全程冷鏈會員制銷售模式,相繼在北京、天津、上海及深圳建立了銷售分公司,40元一公斤的有機蔬菜已在京津滬深供不應求。”做大有機帶動更多的農民致富,公司建立起基地聯盟、產品聯盟、科技聯盟、企業聯盟、品牌聯盟,以五大聯盟體系整合全省的禽類、肉類、糧食類、油類、果類等高原特色農副產品,然后,通過好寶360電商平臺,用冷鏈物流系統配送給好寶的會員客戶,開拓了高原特色有機農產品市場,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者通過公司搭建的平臺抱團出海,目前公司有機農產品基地的觸角已從昆明伸向玉溪、大理等地,面積達1萬多畝,被公司聯結的萬千小農戶分享到有機“紅利”。
紅河州和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以“在線農業”加快公司的擴張步伐,董事長李躍標介紹,去年以來,公司以石榴、葡萄、柑桔為主導產品,試水電子商務經營模式。去年9月第一次與“淘寶”牽手,3天時間就在線銷售石榴14585件、銷售額116.5萬元,并拉動線下銷售42123件、銷售額834萬元。為了搭上電子商務這個快車,公司與“天貓”合作開業天貓旗艦店,并與“菜鳥”網絡達成了紅河州落地配倉意向。“大銷售”帶起“大基地”,公司所在地建水周邊農民按公司要求種植的石榴、葡萄、柑桔源源走進國內外大市場。
在希望的田野上,遮放貢米、摩爾農莊、滇紅集團、大益普洱、后谷咖啡、錦苑花卉……每個龍頭企業的背后都是“云”字號高原特色農業的響亮崛起,一張張云南品牌農業的新名片,正在向世人展示“健康云南”的嶄新形象。
鄉村建設 美起來
核心速讀:要把傳統農業提升為現代農業,同步開發鄉村自然資源、休閑旅游和文化資源,形成產業支撐,把鄉村(社區)建設成為生態宜居、設施健全、特色鮮明的美麗家園
“良好生態環境是云南最靚麗的名片。”“美麗鄉村最能彰顯云南的環境優勢、體現云南的生態價值。”在論壇上,云南建設美麗鄉村的獨特優勢屢屢被專家學者和相關行業負責人提及。
云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專家王奇在提交論壇的論文里,這樣描述她所理解的美麗鄉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的核心是要把傳統農業提升為現代農業,將鄉村自然資源、休閑旅游和文化資源同步開發,形成鄉村發展的產業支撐,把鄉村(社區)建設成為生態宜居、設施健全、特色鮮明的美麗家園。
這一觀點得到了云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專家周鋁的支持,他認為,美麗鄉村建設應該立足云南獨特的地理優勢、氣候優勢、物種優勢和開放優勢,實現傳統產業向現代農業加速轉變,提高農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在產業發展和培育上取得質的提升,只有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才能為美麗鄉村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劍川素有“文獻名邦”、“白族之鄉”和“木雕之鄉”的美譽,劍川縣委書記莽紹標對建設美麗鄉村的底氣十足。他認為,美麗鄉村需要夢想。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群眾對環境質量、健康水平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生活呈現出“求溫飽”到“盼環保”,“謀生計”到“要生態”的轉變。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劍川縣結合自身優勢,圍繞“五新”目標,全面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培植新產業,破解農業產業“弱”。按照現代農業發展要求,堅持特色化引領、差異化突破、品牌化發展,構建鄉有支柱產業、村有主導產品、戶有增收項目的產業發展格局。與此同時,充分發揮農業生態功能,融合旅游資源、利用人文傳統和田園風光,大力發展觀光農業、休閑農業和旅游農業,劍川縣美麗鄉村建設迸發出勃勃生機。
論壇上,一份新平縣馬鹿寨村的高原特色農業發展規劃實踐報告,勾勒了一幅以高原特色農業發展帶動美麗鄉村建設的現實圖景。毗鄰磨盤山國家級森林公園的小山村馬鹿寨村,坐擁天然大氧吧,沐浴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溫泉。馬鹿寨以資源為依托,種上了特色水果和蔬菜;結合山區資源優勢,山地牧業隨之發展起來;利用溫泉資源優勢,溫水養殖成為當地新的產業突破口;規劃發展休閑觀光旅游業,馬鹿寨村正走向新的目標。一個產業發展、生態優美、宜居宜游的美麗鄉村初見雛形。
“美麗鄉村建設不僅要建設鄉村,更要經營鄉村。”這一觀點成為普遍共識。
云南農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專家和曉蓉認為,憑借自身特色,我省特色村寨旅游熱了起來,產生了一大批以旅游為主業的特色旅游村寨。鶴慶縣新華村在鄉村旅游的帶動下,形成了“家家有手藝、戶戶是作坊”的局面,手工藝品加工銷售收入占全村總收入的70%。麗江市在全省率先創立的首家鄉村旅游合作社——玉湖村旅游合作社,從成立至今已成功接待游客30多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5000多萬元。
專家們提出,村落古鎮是云南最具特色的鄉村旅游資源,云南有如滄源翁丁佤族村寨、洱源梨花村、劍川石龍村、西雙版納易武古鎮這樣的古鎮景觀型村落;有如廣南八寶鎮、麗江拉市海、瑞麗大等喊村等的自然生態型村落;有西雙版納農田水稻、元陽哈尼梯田、羅平油菜花這些農事農耕生產型村落;還有彌勒高原葡萄種植產業、蒙自萬畝石榴園這樣的特色物產經濟型村落。依托資源優勢,立足“一村一品、一村一業、一村一景”的思路對村莊產業和生活環境進行個性化塑造和特色化提升,因地制宜形成山水風光型、生態田園型、古村保護型、休閑旅游型等多形態、多特色的美麗鄉村建設。“美麗鄉村”夢離云南并不遙遠。
觀點
云南發展高原特色農業,要把重點放在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市場營銷體系建設和專門人才培養上,使之具有產業化、品牌化、多功能化、綜合化的特點。
云南早期特色農業的產品商品率很低,銷售半徑小,必須以產業化來解決。特色農產品主要靠稀有取勝、質量取勝和品牌取勝。對于仍然存在的抓商標注冊多,抓地域認證、生產工藝和產品規格標準化少的問題,應該盡快加以解決。特色農業最值得稱道的是生態系統,因而要實現生產、生活、生態三位一體,農業旅游、生態旅游、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經濟功能、社會功能、生態功能三位一體,以實現多功能化。綜合化,就是要追求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
李周
以山地為特征的云南農業,應該定位為在多樣化基礎上,有較高品質和較厚內涵的農業,面向更高層次的、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品質,就是應該致力于發展營養、安全的農產品,包括一些特有的農產品,有機產品、生態產品等。云南農業以及大量的自然生態系統提供的野生、半野生產品相對安全,而且不少產品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特種功能。內涵,就是產品和服務應該包含更多的信息量(更多的附加值),如文化、鄉土知識,如一些地理標志產品、鄉土產品、民族產品等。云南的許多農產品和動植物資源蘊涵特定的鄉土知識和少數民族知識。有些產品具有未來的應對諸如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的選擇價值。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副院長
左停
發展高原特色農業,云南一要做大做強特色農業信息化平臺,實現產業鏈的數字化,充分利用好多媒體的作用。二要進一步優化特色農業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向深加工和高端化延伸,深加工可以進一步研究。三要打造區域化、特色化、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高效化的產業基地。借鑒其他省的經驗,比如江蘇、浙江所實行的公司合作社農民基地合作模式,就把老百姓給帶動起來了。四要加大后續特色產業的開發和培植。借助科技使特色產業越做越大,后續特色產業的開發,要和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五要著力打造高原特色農業都市帶。以大城市為核心,發展旅游產業、休閑產業,以此帶動特色農業的發展。
——光明日報理論部高級編輯
李瑞英
云南具有地理、氣候、物種、生態4大優勢,綠色、環保、營養、安全已經成為形象標簽。但是,云南發展高原特色農業仍然面臨著生產規模小、產品加工鏈短、科技含量低等不足。要改變這一現狀,一要增強“農業綜合生產力、產品市場競爭力和產品抗風險力,抵抗來自科技、自然、政策、市場的風險;二要加強“基地聯盟、產品聯盟、科技聯盟、企業聯盟、品牌聯盟”5大聯盟體系建設;三要將有限的土地、資源、人才向重點企業、重點區域傾斜;四是以大品牌、大數據、大生態、大健康農業為目標,實現以品牌換取市場、訂單農業向預售農業轉型、從高產量到高效益轉變,建立并完善用數據體現的產品質量追溯體系。
——好寶有機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楊熙
做大做強高原特色農業,一要建立多樣化、異質性的競爭框架,走有區域特色的多功能農業發展道路,避免重復建設。二要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建設,體現高原特色農業的科技核心。三要重視發揮各種特色產業的品牌效應,形成產業基礎雄厚、市場占有率高、品牌效應強的現代農業綜合產業體系。四要創新組織形式,構建高原特色農業生產經營體系,創建國家級、省級示范園區,引領高原特色農業發展。五要促進農村資產資本化,完善多元投入機制,鼓勵農民和社會力量投資高原特色農業。六要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與標準化生產技術工程,大力發展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使云南率先成為無公害農產品省份之一。
——玉溪師范學院商學院教授
李春海
記者 張銳 張炯雪 胡曉蓉/文 孫曉云 張彤 黃喆春/圖(云南日報)
龍頭企業 舞起來
核心速讀:要發揮帶動作用必須拿出硬貨——核心競爭力。遮放貢米、摩爾農莊、滇紅集團、大益普洱、后谷咖啡、錦苑花卉……每個龍頭企業的背后都是“云”字號高原特色農業的響亮崛起
2562戶農業重點龍頭企業和15767個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在高原特色農業舞臺上“高原制造”,他們的分量舉足輕重。高昂“龍頭”帶動“龍尾”,下活高原特色農業“一盤棋”。
文山苗鄉三七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余育啟在演講時說,只有有自己的品牌,公司才有發展后勁。為此,2001年公司開始引進歐洲等地有機產品質量管理體系,與云南土生土長的三七結合起來,率先在三七產業建立產品身份證制度,確保可追溯到種植的每一個地塊、加工工序和環節,使公司在三七生產、加工、管理上邁入先進行列。同時以連鎖農場化的栽培模式,實現技術、標準和管理統一,增強公司對抗市場價格波動風險的能力,連起千家萬戶,把文山的三七產業做強做優。
馬龍雙友牧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黃鑫強調,高原特色農業不光是企業發財,更是農民富、農村強。龍頭企業要發揮帶動作用必須拿出自己的硬貨——核心競爭力。雙友公司利用從國外引進的母牛與云南黃牛雜交,選育出云嶺牛,結束了云南沒有當家肉牛品種的歷史,一方面采用復合式營銷,讓高品質、可追溯、老百姓放心的綠色食品走進千家萬戶,另一方面以“母牛作價入股,年終紅利分配”等方式把養殖戶的利益
公司連接起來,帶動周邊農戶養殖肉牛,實現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好寶有機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熙說:“有機農產品是未來的健康紅利,云南高原特色農業占盡天時地利,但如何分享到這份‘紅利’,公司建立了從基地到餐桌一站式專業服務的商業模式,通過有機蔬菜全程冷鏈會員制銷售模式,相繼在北京、天津、上海及深圳建立了銷售分公司,40元一公斤的有機蔬菜已在京津滬深供不應求。”做大有機帶動更多的農民致富,公司建立起基地聯盟、產品聯盟、科技聯盟、企業聯盟、品牌聯盟,以五大聯盟體系整合全省的禽類、肉類、糧食類、油類、果類等高原特色農副產品,然后,通過好寶360電商平臺,用冷鏈物流系統配送給好寶的會員客戶,開拓了高原特色有機農產品市場,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者通過公司搭建的平臺抱團出海,目前公司有機農產品基地的觸角已從昆明伸向玉溪、大理等地,面積達1萬多畝,被公司聯結的萬千小農戶分享到有機“紅利”。
紅河州和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以“在線農業”加快公司的擴張步伐,董事長李躍標介紹,去年以來,公司以石榴、葡萄、柑桔為主導產品,試水電子商務經營模式。去年9月第一次與“淘寶”牽手,3天時間就在線銷售石榴14585件、銷售額116.5萬元,并拉動線下銷售42123件、銷售額834萬元。為了搭上電子商務這個快車,公司與“天貓”合作開業天貓旗艦店,并與“菜鳥”網絡達成了紅河州落地配倉意向。“大銷售”帶起“大基地”,公司所在地建水周邊農民按公司要求種植的石榴、葡萄、柑桔源源走進國內外大市場。
在希望的田野上,遮放貢米、摩爾農莊、滇紅集團、大益普洱、后谷咖啡、錦苑花卉……每個龍頭企業的背后都是“云”字號高原特色農業的響亮崛起,一張張云南品牌農業的新名片,正在向世人展示“健康云南”的嶄新形象。
鄉村建設 美起來
核心速讀:要把傳統農業提升為現代農業,同步開發鄉村自然資源、休閑旅游和文化資源,形成產業支撐,把鄉村(社區)建設成為生態宜居、設施健全、特色鮮明的美麗家園
“良好生態環境是云南最靚麗的名片。”“美麗鄉村最能彰顯云南的環境優勢、體現云南的生態價值。”在論壇上,云南建設美麗鄉村的獨特優勢屢屢被專家學者和相關行業負責人提及。
云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專家王奇在提交論壇的論文里,這樣描述她所理解的美麗鄉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的核心是要把傳統農業提升為現代農業,將鄉村自然資源、休閑旅游和文化資源同步開發,形成鄉村發展的產業支撐,把鄉村(社區)建設成為生態宜居、設施健全、特色鮮明的美麗家園。
這一觀點得到了云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專家周鋁的支持,他認為,美麗鄉村建設應該立足云南獨特的地理優勢、氣候優勢、物種優勢和開放優勢,實現傳統產業向現代農業加速轉變,提高農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在產業發展和培育上取得質的提升,只有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才能為美麗鄉村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劍川素有“文獻名邦”、“白族之鄉”和“木雕之鄉”的美譽,劍川縣委書記莽紹標對建設美麗鄉村的底氣十足。他認為,美麗鄉村需要夢想。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群眾對環境質量、健康水平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生活呈現出“求溫飽”到“盼環保”,“謀生計”到“要生態”的轉變。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劍川縣結合自身優勢,圍繞“五新”目標,全面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培植新產業,破解農業產業“弱”。按照現代農業發展要求,堅持特色化引領、差異化突破、品牌化發展,構建鄉有支柱產業、村有主導產品、戶有增收項目的產業發展格局。與此同時,充分發揮農業生態功能,融合旅游資源、利用人文傳統和田園風光,大力發展觀光農業、休閑農業和旅游農業,劍川縣美麗鄉村建設迸發出勃勃生機。
論壇上,一份新平縣馬鹿寨村的高原特色農業發展規劃實踐報告,勾勒了一幅以高原特色農業發展帶動美麗鄉村建設的現實圖景。毗鄰磨盤山國家級森林公園的小山村馬鹿寨村,坐擁天然大氧吧,沐浴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溫泉。馬鹿寨以資源為依托,種上了特色水果和蔬菜;結合山區資源優勢,山地牧業隨之發展起來;利用溫泉資源優勢,溫水養殖成為當地新的產業突破口;規劃發展休閑觀光旅游業,馬鹿寨村正走向新的目標。一個產業發展、生態優美、宜居宜游的美麗鄉村初見雛形。
“美麗鄉村建設不僅要建設鄉村,更要經營鄉村。”這一觀點成為普遍共識。
云南農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專家和曉蓉認為,憑借自身特色,我省特色村寨旅游熱了起來,產生了一大批以旅游為主業的特色旅游村寨。鶴慶縣新華村在鄉村旅游的帶動下,形成了“家家有手藝、戶戶是作坊”的局面,手工藝品加工銷售收入占全村總收入的70%。麗江市在全省率先創立的首家鄉村旅游合作社——玉湖村旅游合作社,從成立至今已成功接待游客30多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5000多萬元。
專家們提出,村落古鎮是云南最具特色的鄉村旅游資源,云南有如滄源翁丁佤族村寨、洱源梨花村、劍川石龍村、西雙版納易武古鎮這樣的古鎮景觀型村落;有如廣南八寶鎮、麗江拉市海、瑞麗大等喊村等的自然生態型村落;有西雙版納農田水稻、元陽哈尼梯田、羅平油菜花這些農事農耕生產型村落;還有彌勒高原葡萄種植產業、蒙自萬畝石榴園這樣的特色物產經濟型村落。依托資源優勢,立足“一村一品、一村一業、一村一景”的思路對村莊產業和生活環境進行個性化塑造和特色化提升,因地制宜形成山水風光型、生態田園型、古村保護型、休閑旅游型等多形態、多特色的美麗鄉村建設。“美麗鄉村”夢離云南并不遙遠。
觀點
云南發展高原特色農業,要把重點放在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市場營銷體系建設和專門人才培養上,使之具有產業化、品牌化、多功能化、綜合化的特點。
云南早期特色農業的產品商品率很低,銷售半徑小,必須以產業化來解決。特色農產品主要靠稀有取勝、質量取勝和品牌取勝。對于仍然存在的抓商標注冊多,抓地域認證、生產工藝和產品規格標準化少的問題,應該盡快加以解決。特色農業最值得稱道的是生態系統,因而要實現生產、生活、生態三位一體,農業旅游、生態旅游、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經濟功能、社會功能、生態功能三位一體,以實現多功能化。綜合化,就是要追求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
李周
以山地為特征的云南農業,應該定位為在多樣化基礎上,有較高品質和較厚內涵的農業,面向更高層次的、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品質,就是應該致力于發展營養、安全的農產品,包括一些特有的農產品,有機產品、生態產品等。云南農業以及大量的自然生態系統提供的野生、半野生產品相對安全,而且不少產品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特種功能。內涵,就是產品和服務應該包含更多的信息量(更多的附加值),如文化、鄉土知識,如一些地理標志產品、鄉土產品、民族產品等。云南的許多農產品和動植物資源蘊涵特定的鄉土知識和少數民族知識。有些產品具有未來的應對諸如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的選擇價值。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副院長
左停
發展高原特色農業,云南一要做大做強特色農業信息化平臺,實現產業鏈的數字化,充分利用好多媒體的作用。二要進一步優化特色農業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向深加工和高端化延伸,深加工可以進一步研究。三要打造區域化、特色化、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高效化的產業基地。借鑒其他省的經驗,比如江蘇、浙江所實行的公司合作社農民基地合作模式,就把老百姓給帶動起來了。四要加大后續特色產業的開發和培植。借助科技使特色產業越做越大,后續特色產業的開發,要和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五要著力打造高原特色農業都市帶。以大城市為核心,發展旅游產業、休閑產業,以此帶動特色農業的發展。
——光明日報理論部高級編輯
李瑞英
云南具有地理、氣候、物種、生態4大優勢,綠色、環保、營養、安全已經成為形象標簽。但是,云南發展高原特色農業仍然面臨著生產規模小、產品加工鏈短、科技含量低等不足。要改變這一現狀,一要增強“農業綜合生產力、產品市場競爭力和產品抗風險力,抵抗來自科技、自然、政策、市場的風險;二要加強“基地聯盟、產品聯盟、科技聯盟、企業聯盟、品牌聯盟”5大聯盟體系建設;三要將有限的土地、資源、人才向重點企業、重點區域傾斜;四是以大品牌、大數據、大生態、大健康農業為目標,實現以品牌換取市場、訂單農業向預售農業轉型、從高產量到高效益轉變,建立并完善用數據體現的產品質量追溯體系。
——好寶有機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楊熙
做大做強高原特色農業,一要建立多樣化、異質性的競爭框架,走有區域特色的多功能農業發展道路,避免重復建設。二要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建設,體現高原特色農業的科技核心。三要重視發揮各種特色產業的品牌效應,形成產業基礎雄厚、市場占有率高、品牌效應強的現代農業綜合產業體系。四要創新組織形式,構建高原特色農業生產經營體系,創建國家級、省級示范園區,引領高原特色農業發展。五要促進農村資產資本化,完善多元投入機制,鼓勵農民和社會力量投資高原特色農業。六要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與標準化生產技術工程,大力發展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使云南率先成為無公害農產品省份之一。
——玉溪師范學院商學院教授
李春海
記者 張銳 張炯雪 胡曉蓉/文 孫曉云 張彤 黃喆春/圖(云南日報)
核心速讀:要發揮帶動作用必須拿出硬貨——核心競爭力。遮放貢米、摩爾農莊、滇紅集團、大益普洱、后谷咖啡、錦苑花卉……每個龍頭企業的背后都是“云”字號高原特色農業的響亮崛起
2562戶農業重點龍頭企業和15767個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在高原特色農業舞臺上“高原制造”,他們的分量舉足輕重。高昂“龍頭”帶動“龍尾”,下活高原特色農業“一盤棋”。
文山苗鄉三七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余育啟在演講時說,只有有自己的品牌,公司才有發展后勁。為此,2001年公司開始引進歐洲等地有機產品質量管理體系,與云南土生土長的三七結合起來,率先在三七產業建立產品身份證制度,確保可追溯到種植的每一個地塊、加工工序和環節,使公司在三七生產、加工、管理上邁入先進行列。同時以連鎖農場化的栽培模式,實現技術、標準和管理統一,增強公司對抗市場價格波動風險的能力,連起千家萬戶,把文山的三七產業做強做優。
馬龍雙友牧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黃鑫強調,高原特色農業不光是企業發財,更是農民富、農村強。龍頭企業要發揮帶動作用必須拿出自己的硬貨——核心競爭力。雙友公司利用從國外引進的母牛與云南黃牛雜交,選育出云嶺牛,結束了云南沒有當家肉牛品種的歷史,一方面采用復合式營銷,讓高品質、可追溯、老百姓放心的綠色食品走進千家萬戶,另一方面以“母牛作價入股,年終紅利分配”等方式把養殖戶的利益
公司連接起來,帶動周邊農戶養殖肉牛,實現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好寶有機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熙說:“有機農產品是未來的健康紅利,云南高原特色農業占盡天時地利,但如何分享到這份‘紅利’,公司建立了從基地到餐桌一站式專業服務的商業模式,通過有機蔬菜全程冷鏈會員制銷售模式,相繼在北京、天津、上海及深圳建立了銷售分公司,40元一公斤的有機蔬菜已在京津滬深供不應求。”做大有機帶動更多的農民致富,公司建立起基地聯盟、產品聯盟、科技聯盟、企業聯盟、品牌聯盟,以五大聯盟體系整合全省的禽類、肉類、糧食類、油類、果類等高原特色農副產品,然后,通過好寶360電商平臺,用冷鏈物流系統配送給好寶的會員客戶,開拓了高原特色有機農產品市場,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者通過公司搭建的平臺抱團出海,目前公司有機農產品基地的觸角已從昆明伸向玉溪、大理等地,面積達1萬多畝,被公司聯結的萬千小農戶分享到有機“紅利”。
紅河州和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以“在線農業”加快公司的擴張步伐,董事長李躍標介紹,去年以來,公司以石榴、葡萄、柑桔為主導產品,試水電子商務經營模式。去年9月第一次與“淘寶”牽手,3天時間就在線銷售石榴14585件、銷售額116.5萬元,并拉動線下銷售42123件、銷售額834萬元。為了搭上電子商務這個快車,公司與“天貓”合作開業天貓旗艦店,并與“菜鳥”網絡達成了紅河州落地配倉意向。“大銷售”帶起“大基地”,公司所在地建水周邊農民按公司要求種植的石榴、葡萄、柑桔源源走進國內外大市場。
在希望的田野上,遮放貢米、摩爾農莊、滇紅集團、大益普洱、后谷咖啡、錦苑花卉……每個龍頭企業的背后都是“云”字號高原特色農業的響亮崛起,一張張云南品牌農業的新名片,正在向世人展示“健康云南”的嶄新形象。
鄉村建設 美起來
核心速讀:要把傳統農業提升為現代農業,同步開發鄉村自然資源、休閑旅游和文化資源,形成產業支撐,把鄉村(社區)建設成為生態宜居、設施健全、特色鮮明的美麗家園
“良好生態環境是云南最靚麗的名片。”“美麗鄉村最能彰顯云南的環境優勢、體現云南的生態價值。”在論壇上,云南建設美麗鄉村的獨特優勢屢屢被專家學者和相關行業負責人提及。
云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專家王奇在提交論壇的論文里,這樣描述她所理解的美麗鄉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的核心是要把傳統農業提升為現代農業,將鄉村自然資源、休閑旅游和文化資源同步開發,形成鄉村發展的產業支撐,把鄉村(社區)建設成為生態宜居、設施健全、特色鮮明的美麗家園。
這一觀點得到了云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專家周鋁的支持,他認為,美麗鄉村建設應該立足云南獨特的地理優勢、氣候優勢、物種優勢和開放優勢,實現傳統產業向現代農業加速轉變,提高農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在產業發展和培育上取得質的提升,只有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才能為美麗鄉村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劍川素有“文獻名邦”、“白族之鄉”和“木雕之鄉”的美譽,劍川縣委書記莽紹標對建設美麗鄉村的底氣十足。他認為,美麗鄉村需要夢想。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群眾對環境質量、健康水平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生活呈現出“求溫飽”到“盼環保”,“謀生計”到“要生態”的轉變。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劍川縣結合自身優勢,圍繞“五新”目標,全面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培植新產業,破解農業產業“弱”。按照現代農業發展要求,堅持特色化引領、差異化突破、品牌化發展,構建鄉有支柱產業、村有主導產品、戶有增收項目的產業發展格局。與此同時,充分發揮農業生態功能,融合旅游資源、利用人文傳統和田園風光,大力發展觀光農業、休閑農業和旅游農業,劍川縣美麗鄉村建設迸發出勃勃生機。
論壇上,一份新平縣馬鹿寨村的高原特色農業發展規劃實踐報告,勾勒了一幅以高原特色農業發展帶動美麗鄉村建設的現實圖景。毗鄰磨盤山國家級森林公園的小山村馬鹿寨村,坐擁天然大氧吧,沐浴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溫泉。馬鹿寨以資源為依托,種上了特色水果和蔬菜;結合山區資源優勢,山地牧業隨之發展起來;利用溫泉資源優勢,溫水養殖成為當地新的產業突破口;規劃發展休閑觀光旅游業,馬鹿寨村正走向新的目標。一個產業發展、生態優美、宜居宜游的美麗鄉村初見雛形。
“美麗鄉村建設不僅要建設鄉村,更要經營鄉村。”這一觀點成為普遍共識。
云南農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專家和曉蓉認為,憑借自身特色,我省特色村寨旅游熱了起來,產生了一大批以旅游為主業的特色旅游村寨。鶴慶縣新華村在鄉村旅游的帶動下,形成了“家家有手藝、戶戶是作坊”的局面,手工藝品加工銷售收入占全村總收入的70%。麗江市在全省率先創立的首家鄉村旅游合作社——玉湖村旅游合作社,從成立至今已成功接待游客30多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5000多萬元。
專家們提出,村落古鎮是云南最具特色的鄉村旅游資源,云南有如滄源翁丁佤族村寨、洱源梨花村、劍川石龍村、西雙版納易武古鎮這樣的古鎮景觀型村落;有如廣南八寶鎮、麗江拉市海、瑞麗大等喊村等的自然生態型村落;有西雙版納農田水稻、元陽哈尼梯田、羅平油菜花這些農事農耕生產型村落;還有彌勒高原葡萄種植產業、蒙自萬畝石榴園這樣的特色物產經濟型村落。依托資源優勢,立足“一村一品、一村一業、一村一景”的思路對村莊產業和生活環境進行個性化塑造和特色化提升,因地制宜形成山水風光型、生態田園型、古村保護型、休閑旅游型等多形態、多特色的美麗鄉村建設。“美麗鄉村”夢離云南并不遙遠。
觀點
云南發展高原特色農業,要把重點放在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市場營銷體系建設和專門人才培養上,使之具有產業化、品牌化、多功能化、綜合化的特點。
云南早期特色農業的產品商品率很低,銷售半徑小,必須以產業化來解決。特色農產品主要靠稀有取勝、質量取勝和品牌取勝。對于仍然存在的抓商標注冊多,抓地域認證、生產工藝和產品規格標準化少的問題,應該盡快加以解決。特色農業最值得稱道的是生態系統,因而要實現生產、生活、生態三位一體,農業旅游、生態旅游、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經濟功能、社會功能、生態功能三位一體,以實現多功能化。綜合化,就是要追求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
李周
以山地為特征的云南農業,應該定位為在多樣化基礎上,有較高品質和較厚內涵的農業,面向更高層次的、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品質,就是應該致力于發展營養、安全的農產品,包括一些特有的農產品,有機產品、生態產品等。云南農業以及大量的自然生態系統提供的野生、半野生產品相對安全,而且不少產品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特種功能。內涵,就是產品和服務應該包含更多的信息量(更多的附加值),如文化、鄉土知識,如一些地理標志產品、鄉土產品、民族產品等。云南的許多農產品和動植物資源蘊涵特定的鄉土知識和少數民族知識。有些產品具有未來的應對諸如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的選擇價值。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副院長
左停
發展高原特色農業,云南一要做大做強特色農業信息化平臺,實現產業鏈的數字化,充分利用好多媒體的作用。二要進一步優化特色農業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向深加工和高端化延伸,深加工可以進一步研究。三要打造區域化、特色化、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高效化的產業基地。借鑒其他省的經驗,比如江蘇、浙江所實行的公司合作社農民基地合作模式,就把老百姓給帶動起來了。四要加大后續特色產業的開發和培植。借助科技使特色產業越做越大,后續特色產業的開發,要和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五要著力打造高原特色農業都市帶。以大城市為核心,發展旅游產業、休閑產業,以此帶動特色農業的發展。
——光明日報理論部高級編輯
李瑞英
云南具有地理、氣候、物種、生態4大優勢,綠色、環保、營養、安全已經成為形象標簽。但是,云南發展高原特色農業仍然面臨著生產規模小、產品加工鏈短、科技含量低等不足。要改變這一現狀,一要增強“農業綜合生產力、產品市場競爭力和產品抗風險力,抵抗來自科技、自然、政策、市場的風險;二要加強“基地聯盟、產品聯盟、科技聯盟、企業聯盟、品牌聯盟”5大聯盟體系建設;三要將有限的土地、資源、人才向重點企業、重點區域傾斜;四是以大品牌、大數據、大生態、大健康農業為目標,實現以品牌換取市場、訂單農業向預售農業轉型、從高產量到高效益轉變,建立并完善用數據體現的產品質量追溯體系。
——好寶有機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楊熙
做大做強高原特色農業,一要建立多樣化、異質性的競爭框架,走有區域特色的多功能農業發展道路,避免重復建設。二要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建設,體現高原特色農業的科技核心。三要重視發揮各種特色產業的品牌效應,形成產業基礎雄厚、市場占有率高、品牌效應強的現代農業綜合產業體系。四要創新組織形式,構建高原特色農業生產經營體系,創建國家級、省級示范園區,引領高原特色農業發展。五要促進農村資產資本化,完善多元投入機制,鼓勵農民和社會力量投資高原特色農業。六要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與標準化生產技術工程,大力發展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使云南率先成為無公害農產品省份之一。
——玉溪師范學院商學院教授
李春海
記者 張銳 張炯雪 胡曉蓉/文 孫曉云 張彤 黃喆春/圖(云南日報)
核心速讀:要發揮帶動作用必須拿出硬貨——核心競爭力。遮放貢米、摩爾農莊、滇紅集團、大益普洱、后谷咖啡、錦苑花卉……每個龍頭企業的背后都是“云”字號高原特色農業的響亮崛起
2562戶農業重點龍頭企業和15767個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在高原特色農業舞臺上“高原制造”,他們的分量舉足輕重。高昂“龍頭”帶動“龍尾”,下活高原特色農業“一盤棋”。
文山苗鄉三七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余育啟在演講時說,只有有自己的品牌,公司才有發展后勁。為此,2001年公司開始引進歐洲等地有機產品質量管理體系,與云南土生土長的三七結合起來,率先在三七產業建立產品身份證制度,確保可追溯到種植的每一個地塊、加工工序和環節,使公司在三七生產、加工、管理上邁入先進行列。同時以連鎖農場化的栽培模式,實現技術、標準和管理統一,增強公司對抗市場價格波動風險的能力,連起千家萬戶,把文山的三七產業做強做優。
馬龍雙友牧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黃鑫強調,高原特色農業不光是企業發財,更是農民富、農村強。龍頭企業要發揮帶動作用必須拿出自己的硬貨——核心競爭力。雙友公司利用從國外引進的母牛與云南黃牛雜交,選育出云嶺牛,結束了云南沒有當家肉牛品種的歷史,一方面采用復合式營銷,讓高品質、可追溯、老百姓放心的綠色食品走進千家萬戶,另一方面以“母牛作價入股,年終紅利分配”等方式把養殖戶的利益
公司連接起來,帶動周邊農戶養殖肉牛,實現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好寶有機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熙說:“有機農產品是未來的健康紅利,云南高原特色農業占盡天時地利,但如何分享到這份‘紅利’,公司建立了從基地到餐桌一站式專業服務的商業模式,通過有機蔬菜全程冷鏈會員制銷售模式,相繼在北京、天津、上海及深圳建立了銷售分公司,40元一公斤的有機蔬菜已在京津滬深供不應求。”做大有機帶動更多的農民致富,公司建立起基地聯盟、產品聯盟、科技聯盟、企業聯盟、品牌聯盟,以五大聯盟體系整合全省的禽類、肉類、糧食類、油類、果類等高原特色農副產品,然后,通過好寶360電商平臺,用冷鏈物流系統配送給好寶的會員客戶,開拓了高原特色有機農產品市場,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者通過公司搭建的平臺抱團出海,目前公司有機農產品基地的觸角已從昆明伸向玉溪、大理等地,面積達1萬多畝,被公司聯結的萬千小農戶分享到有機“紅利”。
紅河州和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以“在線農業”加快公司的擴張步伐,董事長李躍標介紹,去年以來,公司以石榴、葡萄、柑桔為主導產品,試水電子商務經營模式。去年9月第一次與“淘寶”牽手,3天時間就在線銷售石榴14585件、銷售額116.5萬元,并拉動線下銷售42123件、銷售額834萬元。為了搭上電子商務這個快車,公司與“天貓”合作開業天貓旗艦店,并與“菜鳥”網絡達成了紅河州落地配倉意向。“大銷售”帶起“大基地”,公司所在地建水周邊農民按公司要求種植的石榴、葡萄、柑桔源源走進國內外大市場。
在希望的田野上,遮放貢米、摩爾農莊、滇紅集團、大益普洱、后谷咖啡、錦苑花卉……每個龍頭企業的背后都是“云”字號高原特色農業的響亮崛起,一張張云南品牌農業的新名片,正在向世人展示“健康云南”的嶄新形象。
鄉村建設 美起來
核心速讀:要把傳統農業提升為現代農業,同步開發鄉村自然資源、休閑旅游和文化資源,形成產業支撐,把鄉村(社區)建設成為生態宜居、設施健全、特色鮮明的美麗家園
“良好生態環境是云南最靚麗的名片。”“美麗鄉村最能彰顯云南的環境優勢、體現云南的生態價值。”在論壇上,云南建設美麗鄉村的獨特優勢屢屢被專家學者和相關行業負責人提及。
云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專家王奇在提交論壇的論文里,這樣描述她所理解的美麗鄉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的核心是要把傳統農業提升為現代農業,將鄉村自然資源、休閑旅游和文化資源同步開發,形成鄉村發展的產業支撐,把鄉村(社區)建設成為生態宜居、設施健全、特色鮮明的美麗家園。
這一觀點得到了云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專家周鋁的支持,他認為,美麗鄉村建設應該立足云南獨特的地理優勢、氣候優勢、物種優勢和開放優勢,實現傳統產業向現代農業加速轉變,提高農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在產業發展和培育上取得質的提升,只有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才能為美麗鄉村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劍川素有“文獻名邦”、“白族之鄉”和“木雕之鄉”的美譽,劍川縣委書記莽紹標對建設美麗鄉村的底氣十足。他認為,美麗鄉村需要夢想。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群眾對環境質量、健康水平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生活呈現出“求溫飽”到“盼環保”,“謀生計”到“要生態”的轉變。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劍川縣結合自身優勢,圍繞“五新”目標,全面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培植新產業,破解農業產業“弱”。按照現代農業發展要求,堅持特色化引領、差異化突破、品牌化發展,構建鄉有支柱產業、村有主導產品、戶有增收項目的產業發展格局。與此同時,充分發揮農業生態功能,融合旅游資源、利用人文傳統和田園風光,大力發展觀光農業、休閑農業和旅游農業,劍川縣美麗鄉村建設迸發出勃勃生機。
論壇上,一份新平縣馬鹿寨村的高原特色農業發展規劃實踐報告,勾勒了一幅以高原特色農業發展帶動美麗鄉村建設的現實圖景。毗鄰磨盤山國家級森林公園的小山村馬鹿寨村,坐擁天然大氧吧,沐浴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溫泉。馬鹿寨以資源為依托,種上了特色水果和蔬菜;結合山區資源優勢,山地牧業隨之發展起來;利用溫泉資源優勢,溫水養殖成為當地新的產業突破口;規劃發展休閑觀光旅游業,馬鹿寨村正走向新的目標。一個產業發展、生態優美、宜居宜游的美麗鄉村初見雛形。
“美麗鄉村建設不僅要建設鄉村,更要經營鄉村。”這一觀點成為普遍共識。
云南農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專家和曉蓉認為,憑借自身特色,我省特色村寨旅游熱了起來,產生了一大批以旅游為主業的特色旅游村寨。鶴慶縣新華村在鄉村旅游的帶動下,形成了“家家有手藝、戶戶是作坊”的局面,手工藝品加工銷售收入占全村總收入的70%。麗江市在全省率先創立的首家鄉村旅游合作社——玉湖村旅游合作社,從成立至今已成功接待游客30多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5000多萬元。
專家們提出,村落古鎮是云南最具特色的鄉村旅游資源,云南有如滄源翁丁佤族村寨、洱源梨花村、劍川石龍村、西雙版納易武古鎮這樣的古鎮景觀型村落;有如廣南八寶鎮、麗江拉市海、瑞麗大等喊村等的自然生態型村落;有西雙版納農田水稻、元陽哈尼梯田、羅平油菜花這些農事農耕生產型村落;還有彌勒高原葡萄種植產業、蒙自萬畝石榴園這樣的特色物產經濟型村落。依托資源優勢,立足“一村一品、一村一業、一村一景”的思路對村莊產業和生活環境進行個性化塑造和特色化提升,因地制宜形成山水風光型、生態田園型、古村保護型、休閑旅游型等多形態、多特色的美麗鄉村建設。“美麗鄉村”夢離云南并不遙遠。
觀點
云南發展高原特色農業,要把重點放在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市場營銷體系建設和專門人才培養上,使之具有產業化、品牌化、多功能化、綜合化的特點。
云南早期特色農業的產品商品率很低,銷售半徑小,必須以產業化來解決。特色農產品主要靠稀有取勝、質量取勝和品牌取勝。對于仍然存在的抓商標注冊多,抓地域認證、生產工藝和產品規格標準化少的問題,應該盡快加以解決。特色農業最值得稱道的是生態系統,因而要實現生產、生活、生態三位一體,農業旅游、生態旅游、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經濟功能、社會功能、生態功能三位一體,以實現多功能化。綜合化,就是要追求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
李周
以山地為特征的云南農業,應該定位為在多樣化基礎上,有較高品質和較厚內涵的農業,面向更高層次的、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品質,就是應該致力于發展營養、安全的農產品,包括一些特有的農產品,有機產品、生態產品等。云南農業以及大量的自然生態系統提供的野生、半野生產品相對安全,而且不少產品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特種功能。內涵,就是產品和服務應該包含更多的信息量(更多的附加值),如文化、鄉土知識,如一些地理標志產品、鄉土產品、民族產品等。云南的許多農產品和動植物資源蘊涵特定的鄉土知識和少數民族知識。有些產品具有未來的應對諸如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的選擇價值。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副院長
左停
發展高原特色農業,云南一要做大做強特色農業信息化平臺,實現產業鏈的數字化,充分利用好多媒體的作用。二要進一步優化特色農業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向深加工和高端化延伸,深加工可以進一步研究。三要打造區域化、特色化、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高效化的產業基地。借鑒其他省的經驗,比如江蘇、浙江所實行的公司合作社農民基地合作模式,就把老百姓給帶動起來了。四要加大后續特色產業的開發和培植。借助科技使特色產業越做越大,后續特色產業的開發,要和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五要著力打造高原特色農業都市帶。以大城市為核心,發展旅游產業、休閑產業,以此帶動特色農業的發展。
——光明日報理論部高級編輯
李瑞英
云南具有地理、氣候、物種、生態4大優勢,綠色、環保、營養、安全已經成為形象標簽。但是,云南發展高原特色農業仍然面臨著生產規模小、產品加工鏈短、科技含量低等不足。要改變這一現狀,一要增強“農業綜合生產力、產品市場競爭力和產品抗風險力,抵抗來自科技、自然、政策、市場的風險;二要加強“基地聯盟、產品聯盟、科技聯盟、企業聯盟、品牌聯盟”5大聯盟體系建設;三要將有限的土地、資源、人才向重點企業、重點區域傾斜;四是以大品牌、大數據、大生態、大健康農業為目標,實現以品牌換取市場、訂單農業向預售農業轉型、從高產量到高效益轉變,建立并完善用數據體現的產品質量追溯體系。
——好寶有機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楊熙
做大做強高原特色農業,一要建立多樣化、異質性的競爭框架,走有區域特色的多功能農業發展道路,避免重復建設。二要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建設,體現高原特色農業的科技核心。三要重視發揮各種特色產業的品牌效應,形成產業基礎雄厚、市場占有率高、品牌效應強的現代農業綜合產業體系。四要創新組織形式,構建高原特色農業生產經營體系,創建國家級、省級示范園區,引領高原特色農業發展。五要促進農村資產資本化,完善多元投入機制,鼓勵農民和社會力量投資高原特色農業。六要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與標準化生產技術工程,大力發展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使云南率先成為無公害農產品省份之一。
——玉溪師范學院商學院教授
李春海
記者 張銳 張炯雪 胡曉蓉/文 孫曉云 張彤 黃喆春/圖(云南日報)
核心速讀:要發揮帶動作用必須拿出硬貨——核心競爭力。遮放貢米、摩爾農莊、滇紅集團、大益普洱、后谷咖啡、錦苑花卉……每個龍頭企業的背后都是“云”字號高原特色農業的響亮崛起
2562戶農業重點龍頭企業和15767個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在高原特色農業舞臺上“高原制造”,他們的分量舉足輕重。高昂“龍頭”帶動“龍尾”,下活高原特色農業“一盤棋”。
文山苗鄉三七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余育啟在演講時說,只有有自己的品牌,公司才有發展后勁。為此,2001年公司開始引進歐洲等地有機產品質量管理體系,與云南土生土長的三七結合起來,率先在三七產業建立產品身份證制度,確保可追溯到種植的每一個地塊、加工工序和環節,使公司在三七生產、加工、管理上邁入先進行列。同時以連鎖農場化的栽培模式,實現技術、標準和管理統一,增強公司對抗市場價格波動風險的能力,連起千家萬戶,把文山的三七產業做強做優。
馬龍雙友牧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黃鑫強調,高原特色農業不光是企業發財,更是農民富、農村強。龍頭企業要發揮帶動作用必須拿出自己的硬貨——核心競爭力。雙友公司利用從國外引進的母牛與云南黃牛雜交,選育出云嶺牛,結束了云南沒有當家肉牛品種的歷史,一方面采用復合式營銷,讓高品質、可追溯、老百姓放心的綠色食品走進千家萬戶,另一方面以“母牛作價入股,年終紅利分配”等方式把養殖戶的利益
公司連接起來,帶動周邊農戶養殖肉牛,實現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好寶有機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熙說:“有機農產品是未來的健康紅利,云南高原特色農業占盡天時地利,但如何分享到這份‘紅利’,公司建立了從基地到餐桌一站式專業服務的商業模式,通過有機蔬菜全程冷鏈會員制銷售模式,相繼在北京、天津、上海及深圳建立了銷售分公司,40元一公斤的有機蔬菜已在京津滬深供不應求。”做大有機帶動更多的農民致富,公司建立起基地聯盟、產品聯盟、科技聯盟、企業聯盟、品牌聯盟,以五大聯盟體系整合全省的禽類、肉類、糧食類、油類、果類等高原特色農副產品,然后,通過好寶360電商平臺,用冷鏈物流系統配送給好寶的會員客戶,開拓了高原特色有機農產品市場,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者通過公司搭建的平臺抱團出海,目前公司有機農產品基地的觸角已從昆明伸向玉溪、大理等地,面積達1萬多畝,被公司聯結的萬千小農戶分享到有機“紅利”。
紅河州和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以“在線農業”加快公司的擴張步伐,董事長李躍標介紹,去年以來,公司以石榴、葡萄、柑桔為主導產品,試水電子商務經營模式。去年9月第一次與“淘寶”牽手,3天時間就在線銷售石榴14585件、銷售額116.5萬元,并拉動線下銷售42123件、銷售額834萬元。為了搭上電子商務這個快車,公司與“天貓”合作開業天貓旗艦店,并與“菜鳥”網絡達成了紅河州落地配倉意向。“大銷售”帶起“大基地”,公司所在地建水周邊農民按公司要求種植的石榴、葡萄、柑桔源源走進國內外大市場。
在希望的田野上,遮放貢米、摩爾農莊、滇紅集團、大益普洱、后谷咖啡、錦苑花卉……每個龍頭企業的背后都是“云”字號高原特色農業的響亮崛起,一張張云南品牌農業的新名片,正在向世人展示“健康云南”的嶄新形象。
鄉村建設 美起來
核心速讀:要把傳統農業提升為現代農業,同步開發鄉村自然資源、休閑旅游和文化資源,形成產業支撐,把鄉村(社區)建設成為生態宜居、設施健全、特色鮮明的美麗家園
“良好生態環境是云南最靚麗的名片。”“美麗鄉村最能彰顯云南的環境優勢、體現云南的生態價值。”在論壇上,云南建設美麗鄉村的獨特優勢屢屢被專家學者和相關行業負責人提及。
云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專家王奇在提交論壇的論文里,這樣描述她所理解的美麗鄉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的核心是要把傳統農業提升為現代農業,將鄉村自然資源、休閑旅游和文化資源同步開發,形成鄉村發展的產業支撐,把鄉村(社區)建設成為生態宜居、設施健全、特色鮮明的美麗家園。
這一觀點得到了云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專家周鋁的支持,他認為,美麗鄉村建設應該立足云南獨特的地理優勢、氣候優勢、物種優勢和開放優勢,實現傳統產業向現代農業加速轉變,提高農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在產業發展和培育上取得質的提升,只有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才能為美麗鄉村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劍川素有“文獻名邦”、“白族之鄉”和“木雕之鄉”的美譽,劍川縣委書記莽紹標對建設美麗鄉村的底氣十足。他認為,美麗鄉村需要夢想。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群眾對環境質量、健康水平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生活呈現出“求溫飽”到“盼環保”,“謀生計”到“要生態”的轉變。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劍川縣結合自身優勢,圍繞“五新”目標,全面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培植新產業,破解農業產業“弱”。按照現代農業發展要求,堅持特色化引領、差異化突破、品牌化發展,構建鄉有支柱產業、村有主導產品、戶有增收項目的產業發展格局。與此同時,充分發揮農業生態功能,融合旅游資源、利用人文傳統和田園風光,大力發展觀光農業、休閑農業和旅游農業,劍川縣美麗鄉村建設迸發出勃勃生機。
論壇上,一份新平縣馬鹿寨村的高原特色農業發展規劃實踐報告,勾勒了一幅以高原特色農業發展帶動美麗鄉村建設的現實圖景。毗鄰磨盤山國家級森林公園的小山村馬鹿寨村,坐擁天然大氧吧,沐浴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溫泉。馬鹿寨以資源為依托,種上了特色水果和蔬菜;結合山區資源優勢,山地牧業隨之發展起來;利用溫泉資源優勢,溫水養殖成為當地新的產業突破口;規劃發展休閑觀光旅游業,馬鹿寨村正走向新的目標。一個產業發展、生態優美、宜居宜游的美麗鄉村初見雛形。
“美麗鄉村建設不僅要建設鄉村,更要經營鄉村。”這一觀點成為普遍共識。
云南農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專家和曉蓉認為,憑借自身特色,我省特色村寨旅游熱了起來,產生了一大批以旅游為主業的特色旅游村寨。鶴慶縣新華村在鄉村旅游的帶動下,形成了“家家有手藝、戶戶是作坊”的局面,手工藝品加工銷售收入占全村總收入的70%。麗江市在全省率先創立的首家鄉村旅游合作社——玉湖村旅游合作社,從成立至今已成功接待游客30多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5000多萬元。
專家們提出,村落古鎮是云南最具特色的鄉村旅游資源,云南有如滄源翁丁佤族村寨、洱源梨花村、劍川石龍村、西雙版納易武古鎮這樣的古鎮景觀型村落;有如廣南八寶鎮、麗江拉市海、瑞麗大等喊村等的自然生態型村落;有西雙版納農田水稻、元陽哈尼梯田、羅平油菜花這些農事農耕生產型村落;還有彌勒高原葡萄種植產業、蒙自萬畝石榴園這樣的特色物產經濟型村落。依托資源優勢,立足“一村一品、一村一業、一村一景”的思路對村莊產業和生活環境進行個性化塑造和特色化提升,因地制宜形成山水風光型、生態田園型、古村保護型、休閑旅游型等多形態、多特色的美麗鄉村建設。“美麗鄉村”夢離云南并不遙遠。
觀點
云南發展高原特色農業,要把重點放在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市場營銷體系建設和專門人才培養上,使之具有產業化、品牌化、多功能化、綜合化的特點。
云南早期特色農業的產品商品率很低,銷售半徑小,必須以產業化來解決。特色農產品主要靠稀有取勝、質量取勝和品牌取勝。對于仍然存在的抓商標注冊多,抓地域認證、生產工藝和產品規格標準化少的問題,應該盡快加以解決。特色農業最值得稱道的是生態系統,因而要實現生產、生活、生態三位一體,農業旅游、生態旅游、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經濟功能、社會功能、生態功能三位一體,以實現多功能化。綜合化,就是要追求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
李周
以山地為特征的云南農業,應該定位為在多樣化基礎上,有較高品質和較厚內涵的農業,面向更高層次的、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品質,就是應該致力于發展營養、安全的農產品,包括一些特有的農產品,有機產品、生態產品等。云南農業以及大量的自然生態系統提供的野生、半野生產品相對安全,而且不少產品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特種功能。內涵,就是產品和服務應該包含更多的信息量(更多的附加值),如文化、鄉土知識,如一些地理標志產品、鄉土產品、民族產品等。云南的許多農產品和動植物資源蘊涵特定的鄉土知識和少數民族知識。有些產品具有未來的應對諸如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的選擇價值。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副院長
左停
發展高原特色農業,云南一要做大做強特色農業信息化平臺,實現產業鏈的數字化,充分利用好多媒體的作用。二要進一步優化特色農業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向深加工和高端化延伸,深加工可以進一步研究。三要打造區域化、特色化、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高效化的產業基地。借鑒其他省的經驗,比如江蘇、浙江所實行的公司合作社農民基地合作模式,就把老百姓給帶動起來了。四要加大后續特色產業的開發和培植。借助科技使特色產業越做越大,后續特色產業的開發,要和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五要著力打造高原特色農業都市帶。以大城市為核心,發展旅游產業、休閑產業,以此帶動特色農業的發展。
——光明日報理論部高級編輯
李瑞英
云南具有地理、氣候、物種、生態4大優勢,綠色、環保、營養、安全已經成為形象標簽。但是,云南發展高原特色農業仍然面臨著生產規模小、產品加工鏈短、科技含量低等不足。要改變這一現狀,一要增強“農業綜合生產力、產品市場競爭力和產品抗風險力,抵抗來自科技、自然、政策、市場的風險;二要加強“基地聯盟、產品聯盟、科技聯盟、企業聯盟、品牌聯盟”5大聯盟體系建設;三要將有限的土地、資源、人才向重點企業、重點區域傾斜;四是以大品牌、大數據、大生態、大健康農業為目標,實現以品牌換取市場、訂單農業向預售農業轉型、從高產量到高效益轉變,建立并完善用數據體現的產品質量追溯體系。
——好寶有機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楊熙
做大做強高原特色農業,一要建立多樣化、異質性的競爭框架,走有區域特色的多功能農業發展道路,避免重復建設。二要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建設,體現高原特色農業的科技核心。三要重視發揮各種特色產業的品牌效應,形成產業基礎雄厚、市場占有率高、品牌效應強的現代農業綜合產業體系。四要創新組織形式,構建高原特色農業生產經營體系,創建國家級、省級示范園區,引領高原特色農業發展。五要促進農村資產資本化,完善多元投入機制,鼓勵農民和社會力量投資高原特色農業。六要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與標準化生產技術工程,大力發展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使云南率先成為無公害農產品省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