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天麻與同為云南省重點生物產業的文山三七相比,在技術革新、制度建設、產業化進程等方面,猶如一個“后進生”,多個方面建設均滯后。
在剛過去的2013年,昭通天麻的種植面積達到了5.3萬畝。這與2011年相比,增幅達130.43%,總產值從不足10億元增至70多億元。
天麻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但不管是在行業主管部門,還是在麻農、商人眼里,昭通天麻與同為云南省重點生物產業的文山三七相比,在技術革新、制度建設、產業化進程等方面,猶如一個“后進生”,多個方面建設均滯后。
雖然在興建產業示范基地、加工基地、擴大規模推廣天麻種植面積等方面都頗有建樹,但“后進生”還需要多加努力,完善產業、監管等體系。
昭通天麻為何跌價
傳統加工方式導致天麻含硫量超標,作為“名貴禮品”受中央政策影響而銷量下降。
2013年,昭通天麻的發展有喜有憂。喜的是:昭通市在8個天麻種植縣區有效流轉林地2萬余畝,“高起點、高標準”地打造了2萬畝市、縣標準化示范基地。同時,昭通天麻500畝以上連片種植面積達3.2萬畝以上,累計達5.3萬畝以上,種植產值達31.8億元,加工產值突破47億元,總產值達78.8億元。
憂的是:昭通天麻價格多年高漲之后,出現下跌。
近年來,天麻價格一直在高位運行。昭通各級政府都很重視,就連往年并不人工種植天麻的大關縣,也于2012年啟動了天麻種植的標準示范基地。
2012年4月,昭通還專門成立了天麻專業機構——昭通市天麻特產局,以正處級別申報。天麻特產局每半年進行一次督查,每年年底從種植縣區抽人進行交叉考核,目的是“確保整個天麻產業有序推進”。
在大關縣木桿鎮,6戶村民籌集資金300余萬元,于2012年成立了“大關縣金寶山烏天麻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用500畝土地種植天麻。同時,該合作社還是天麻種植的標準示范基地,每畝享受600元補助。但由于天麻有性繁殖生長過程需要近3年、無性繁殖需1年,合作社所種植的天麻至今還未能收獲。
由于是初次種植天麻,合作社的農民在種植技術方面并不成熟,天麻特產局的工作人員為此專門上門培訓,從菌材的選擇、大小粗細、如何安放,到種植地塊選擇等方面,進行詳細講解。
但是,從2013年下半年起,昭通天麻的價格開始出現下跌,農戶們擔心,若價格還是一直跌下去的話,待地里天麻豐收時,可能要虧本。
都市時報記者在昭通市天麻市場走訪時了解到,昭通天麻的價格自2013年下半年以來,確實呈現整體下滑的趨勢。一家天麻特產店的店主介紹,以往價格在200元以上的烏天麻,目前價格下降到了170元左右;同一等級的天麻,2013年的價格比2012年降了30多元。
昭通市天麻特產局基地建設科科長郭友剛介紹,天麻價格下跌的趨勢已經停止,現在每市斤又上浮了5元左右。此前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昭通天麻長期采用傳統干燥的方法(通過燒煤加溫使天麻脫水,但煤炭含硫,在干燥過程中,煤炭中的硫導致天麻硫含量超標)。近年來,由于食品、藥品安全的檢驗力度加大了,一部分出售到外省的天麻因硫含量超標,被認定不合格,也是導致天麻價格下跌的原因之一。
還有一個原因,來自中央的“八項規定”。2013年,中央要求改進黨政機關的工作作風,作為名貴禮品的昭通天麻銷量也受到一定影響。但郭友剛強調,雖然一部分昭通天麻價格確實跌了,但品質較好的天麻相對稀缺,其價格并未受到影響。“要解決好這一問題,就需要增強其產業化進程,規范加工環節的技術要求,讓天麻硫含量不再超標,發展天麻的深加工項目。”
識別不易 “昭通天麻”難辨真偽
不管是在地攤上還是商鋪中,都有省外天麻的蹤影。包裝上印著“昭通天麻”或“小草壩天麻”,普通人很難區分。
外省天麻的“入侵”,也是昭通天麻產業面臨的挑戰之一。
早在五六年前,湖北、陜西等地的天麻就已經進入云南的市場。這些天麻也打出“昭通天麻”牌子,有的甚至以次充好,迷惑顧客。而一般消費者則難以區分各地的天麻品種。“外省天麻在昭通打著小草壩天麻的名義出售,在昆明又打著昭通天麻的名義銷售。”昭通市天麻特產局辦公室工作人員李讓云說。
“冒牌”天麻泛濫到了何種程度?昭通市天麻特產局工作人員強調,由于昭通天麻的種植成本相對較高,20元-30元/市斤的價格是很難買到本地天麻的。而在昭通天麻的傳統種植區——彝良縣,街邊那些標價每市斤二三十元、紙盒上寫著“小草壩”的天麻,多是從省外來的。
由于保存技術有改進,保存半年以上的天麻看起來也很新鮮。因此,不管是在地攤上還是商鋪中,都有省外天麻的蹤影。只是由于常人難以區分天麻的品種,又對天麻保存技術了解較少,因此“外省天麻冒充昭通天麻”的問題長期存在。
“天麻價格上漲時,外省天麻進來的就多,反之就少。”昭通一名天麻商人說。
昭通市天麻特產局基地建設科科長郭友剛介紹,由于種植方式不同,在不同環境下種植出來的天麻,其營養成分含量差別也較大。“昭通天麻是在野生環境中實行林下種植,最大限度地保證天麻的高品質。而一些省外的天麻種植方法與昭通差異巨大,可以在蔬菜大棚里施肥,像種土豆那樣種天麻。雖然看著個大飽滿,但其天麻素含量以及各種營養成分都要比昭通天麻少得多。”由于普通人難以區分,因此省外天麻有了“以假亂真”的條件。
另一個原因,是促進天麻生長的萌發菌和密環菌技術攻克的時間較晚。彝良縣麻窩經濟林種植場的負責人王開俊對此深有體會。他1997年見種天麻利潤可觀,便開始小規模種植。那時,為天麻提供營養的萌發菌和密環菌研發技術一直沒有攻破,為了保證天麻生長,兩種菌基本都是去野外采集,產量和收入都不穩定。因此,各地種植規模均較小,產量也很有限。近幾年來,兩菌技術才得以攻破,大規模種植也才成為可能。
王開俊回憶,彝良縣在政策、資金等各方面大規模扶持天麻,始于2009年,那
時天麻產業才有比較明顯的起色。但在昭通天麻兩菌技術攻克前,省外的天麻也已經實現了人工化種植。雖然其營養成分較低,但產量大、易種植,早已流入了昭通市場。
2007年8月21日,昭通天麻證明商標獲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正式核準。2008年11月17日,昭通市天麻協會理事會形成決議,昭通天麻證明商標標識正式投入使用,昭通天麻進入了品牌時代。但是, 由于一些店鋪老板對商標的價值觀念淡漠,缺乏長遠的品牌意識。證明商標的宣傳普及也不到位,致使很多人對昭通天麻的證明商標不太了解。
“我們的包裝上沒有那個證明商標,印的是‘昭通天麻’或‘小草壩天麻’,不懂行的人來買,也不計較這些。”昭通一位天麻專賣店的老板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