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計穩定糧食播種面積,確保糧食安全。從推廣烤煙套種秋馬鈴薯、玉米套種秋馬鈴薯及大豆等間作套種技術入手,增加復種指數,保證糧食播種面積。今年,該鎮糧經作物總播面積19.88萬畝,其中:水稻1.9萬畝,玉米2.8萬畝,馬鈴薯10.2萬畝,其他糧食作物1.65萬畝。
按照“百畝核心、千畝展示、萬畝示范”的模式高產創建示范樣板。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舉辦馬鈴薯科技示范樣板,加大以測土配方施肥、定向濕直播技術、地膜覆蓋、馬鈴薯高壟雙行栽培、間套種多樣性種植、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等良種良法為重點的高產、無公害、標準化、規范化栽培技術推廣力度,規范和提高種植水平,提高科技含量。
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快土地流轉和農村勞動力轉移步伐,建立健全土地流轉機制,為農產品基地區域化、規模化建設服務;抓住中央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投入的良好時機,以退耕還林區、基本口糧田建設為重點,抓好農業綜合開發和中低產田地改造工程,實施好550口“彩虹水窖”、3000畝興隆村中低產田改造,加快推進“五小水利”示范鄉鎮建設。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培育壯大農業特色產業。根據馬鈴薯、蔬菜、水果等優勢特色產業發展規劃,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圍繞龍頭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依托市場建基地,連片開發建基地,組織開展好“聯基地、聯企業、聯大戶”活動,采取培訓、示范、宣傳、技術指導等方式,大力推廣適宜的新良種、新技術、新肥料、新農藥、新機具,在提高作物單產、品質和效益上下功夫,著力打造種、養、加一體的特色產業基地,加速培育特色產業,逐步形成區域化、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的優勢特色產業帶,使其產生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帶動周邊,擴大輻射。
培訓新型農民。深入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新型農民培訓工程”和“綠色證書培訓工程”,以農廣校為陣地,以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為重點,以開辦農民田間學校為突破口,以產業發展為方向,以提高勞動者素質為落腳點,以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開展針對性強、務實高效的專業技能培訓,不斷提高科技人員、農民科技意識,切實提高農業科技推廣普及率。同時,大力組織和引導農民有序流動就業,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步伐,努力提高農民的工資性收入。
做好各種惠農補貼發放。認真落實兌現中央和省級財政對農民的糧食直補、良種補貼、生豬補貼、農資綜合補貼和大型農機具購置補貼等強農惠農政策,嚴格按照“一折通”進行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