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三農網訊峨山縣山區面積達96%,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念好“山字經”、做好“林文章”,變自然優勢為經濟優勢,變優勢條件為優勢產業。2007年,縣委、縣政府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總體要求,因地制宜發展核桃產業。七年來,累計投入扶持資金2119萬元,種植核桃30萬畝,為培育增收亮點打下了堅實基礎。
八項措施助推核桃產業發展
明確思路,強化保障。縣委、縣政府制定規劃,組建機構,全縣形成“縣委政府直接領導、鄉鎮組織實施、群眾廣泛參與、部門搞好服務”的工作機制,充分調動農民和社會各界參與核桃產業發展的積極性。堅持林產業發展與省、市林業項目實施相結合,林業項目資金和縣級扶持資金捆綁使用,推進林產業發展和區域生態建設。
廣泛宣傳,典型帶動。采取召開群眾大會、印發資料、刷寫標語等形式,層層宣傳核桃產業發展相關政策,集中力量和資金,在各鄉鎮(街道)建設示范樣板,以辦樣板、搞示范、抓典型等措施帶動農戶規范化管理核桃。通過典型帶動,讓群眾看到發展核桃產業帶來的經濟效益,提高群眾種植核桃的積極性。
合理規劃,選優品種。在充分調查林情的基礎上,做好科學規劃,連片種植,選優品種,逐年擴大種植規模,加大對核桃產業的培植。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科學發展的原則,在海拔1600米以上冷涼地區種植漾濞核桃和早實雜交核桃,在1600米以下的低海拔地區推廣種植美國山核桃。
大力扶持,穩定政策。積極整合資金,采取專項補助政策和種植大戶“以獎代補”的方式,對通過驗收的核桃每畝補助60元,在規劃范圍內連片種植100畝至300畝的每畝再獎勵10元,300畝至500畝的每畝再獎勵20元,500畝以上的每畝再獎勵30元。每年安排不少于100萬元管護資金鞏固成果,保證產業培植的延續性。投入95萬元用于種苗基地建設,從根本上滿足核桃產業發展資金需求。
創新模式,精心組織。各鄉鎮(街道)在核桃種植面積集中的村(居)委會成立核桃專業合作社,帶動產業發展。通過林地承包、租賃等流轉形式,利用社會各界資金,為有能力、想造林的人參與核桃產業發展提供機會。林業站統一規劃,讓種植戶積極參與種植管理。
加強管理,注重質量。分批補助,從補助上督促施工隊和種植戶提高種植質量。建立產業發展年度考核制度,由縣委、縣政府對各鄉鎮(街道)和縣林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的工作進行年度考核。堅持嚴格的項目檢查驗收制度,由縣林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從相關部門抽調人員,對各鄉鎮(街道)年度林產業種植面積進行實地驗收,把驗收結果作為兌現補助資金的直接依據。
強化培訓,科學管護。深入實地舉辦管護種植培訓班,對育苗、嫁接、移栽、肥水管理、修枝整形和病蟲害防治等技術環節進行培訓。由各鄉鎮(街道)聘請輔導員,指導農戶進行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等管理,負責實用科學技術推廣應用和科技培訓,引導種植農戶科學管理。
長短結合,保障收益。經過實踐探索,采取林糧間作、林下種植、林下養殖、品種互補等多種發展模式,形成“以短養長”長效機制。積極發展林下產業,推動核桃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引導林農采用科學種植模式
針對農戶重栽輕管現象,峨山縣不斷強化各級領導干部發展核桃產業的意識,把核桃產業發展作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加快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民增收的戰略性措施,引導林農逐步轉變發展核桃產業的觀念。在選地上,各鄉鎮(街道)均形成“竹子上山入箐,核桃下山入地”;在規模化種植上,各鄉鎮(街道)以連片種植為主。在核桃種植中,挖大塘和覆蓋薄膜的觀念普遍形成,采用機械挖塘、使用保水劑等科學種植模式,保證成活率。
產業效益逐步顯現
生態效益明顯。七年來,全縣核桃種植面積已達30萬畝,增加了森林面積,改善了生態環境,保持了水土、涵養了水源、改善了氣候,提高了土地生產力。
經濟效益顯現。目前全縣4.1萬畝核桃投產,年產核桃干果539噸,產值1647萬元,產業發展初見成效。預計到2025年,全縣可實現干果產量4萬噸,產值12億元,屆時核桃將成為峨山縣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又一支柱產業,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社會效益顯著。通過大力發展核桃產業,可促進林特產品發展,培育農村新的經濟增長點,優化資源配置,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為農村提供了從事林地清理、整地、造林、撫育、施肥、管理等社會就業機會,消化農村剩余勞動力
八項措施助推核桃產業發展
明確思路,強化保障。縣委、縣政府制定規劃,組建機構,全縣形成“縣委政府直接領導、鄉鎮組織實施、群眾廣泛參與、部門搞好服務”的工作機制,充分調動農民和社會各界參與核桃產業發展的積極性。堅持林產業發展與省、市林業項目實施相結合,林業項目資金和縣級扶持資金捆綁使用,推進林產業發展和區域生態建設。
廣泛宣傳,典型帶動。采取召開群眾大會、印發資料、刷寫標語等形式,層層宣傳核桃產業發展相關政策,集中力量和資金,在各鄉鎮(街道)建設示范樣板,以辦樣板、搞示范、抓典型等措施帶動農戶規范化管理核桃。通過典型帶動,讓群眾看到發展核桃產業帶來的經濟效益,提高群眾種植核桃的積極性。
合理規劃,選優品種。在充分調查林情的基礎上,做好科學規劃,連片種植,選優品種,逐年擴大種植規模,加大對核桃產業的培植。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科學發展的原則,在海拔1600米以上冷涼地區種植漾濞核桃和早實雜交核桃,在1600米以下的低海拔地區推廣種植美國山核桃。
大力扶持,穩定政策。積極整合資金,采取專項補助政策和種植大戶“以獎代補”的方式,對通過驗收的核桃每畝補助60元,在規劃范圍內連片種植100畝至300畝的每畝再獎勵10元,300畝至500畝的每畝再獎勵20元,500畝以上的每畝再獎勵30元。每年安排不少于100萬元管護資金鞏固成果,保證產業培植的延續性。投入95萬元用于種苗基地建設,從根本上滿足核桃產業發展資金需求。
創新模式,精心組織。各鄉鎮(街道)在核桃種植面積集中的村(居)委會成立核桃專業合作社,帶動產業發展。通過林地承包、租賃等流轉形式,利用社會各界資金,為有能力、想造林的人參與核桃產業發展提供機會。林業站統一規劃,讓種植戶積極參與種植管理。
加強管理,注重質量。分批補助,從補助上督促施工隊和種植戶提高種植質量。建立產業發展年度考核制度,由縣委、縣政府對各鄉鎮(街道)和縣林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的工作進行年度考核。堅持嚴格的項目檢查驗收制度,由縣林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從相關部門抽調人員,對各鄉鎮(街道)年度林產業種植面積進行實地驗收,把驗收結果作為兌現補助資金的直接依據。
強化培訓,科學管護。深入實地舉辦管護種植培訓班,對育苗、嫁接、移栽、肥水管理、修枝整形和病蟲害防治等技術環節進行培訓。由各鄉鎮(街道)聘請輔導員,指導農戶進行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等管理,負責實用科學技術推廣應用和科技培訓,引導種植農戶科學管理。
長短結合,保障收益。經過實踐探索,采取林糧間作、林下種植、林下養殖、品種互補等多種發展模式,形成“以短養長”長效機制。積極發展林下產業,推動核桃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引導林農采用科學種植模式
針對農戶重栽輕管現象,峨山縣不斷強化各級領導干部發展核桃產業的意識,把核桃產業發展作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加快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民增收的戰略性措施,引導林農逐步轉變發展核桃產業的觀念。在選地上,各鄉鎮(街道)均形成“竹子上山入箐,核桃下山入地”;在規模化種植上,各鄉鎮(街道)以連片種植為主。在核桃種植中,挖大塘和覆蓋薄膜的觀念普遍形成,采用機械挖塘、使用保水劑等科學種植模式,保證成活率。
產業效益逐步顯現
生態效益明顯。七年來,全縣核桃種植面積已達30萬畝,增加了森林面積,改善了生態環境,保持了水土、涵養了水源、改善了氣候,提高了土地生產力。
經濟效益顯現。目前全縣4.1萬畝核桃投產,年產核桃干果539噸,產值1647萬元,產業發展初見成效。預計到2025年,全縣可實現干果產量4萬噸,產值12億元,屆時核桃將成為峨山縣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又一支柱產業,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社會效益顯著。通過大力發展核桃產業,可促進林特產品發展,培育農村新的經濟增長點,優化資源配置,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為農村提供了從事林地清理、整地、造林、撫育、施肥、管理等社會就業機會,消化農村剩余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