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轉型發展越來越成為共識的大背景下,作為臨滄市主要山區農業大縣和傳統農產品生產大縣,云縣長期以來一些傳統農業曾經有過的輝煌已是風光不再。但是今天,這片瀾滄江畔的美秀之地,正積極融入省、市加快推進高原特色農業發展大潮,以發展核桃、畜牧、咖啡、甘蔗、茶葉、烤煙、生物藥材、澳洲堅果等八大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為核心的產業發展戰略,頗為引人注目,由這些主導產業所構成的產業優勢以及云縣獨特的地域優勢,正在日益凸現。他們在特色農業上作文章,換來的成績單就是:農民人均純收入全市排名第一;2013年榮登全省129個縣(市、區)“三農”考核榜首;榮獲2013年云南省“三農”發展先進縣貢獻獎……
在茂蘭鎮溫平村,支書字正華把我們領進路邊的一片核桃林,大樹枝繁掛滿果實,小樹葉茂茁壯成長,煞是讓人興奮。男人們在樹上敲打核桃,女人們在樹下收獲。路邊已經堆滿了用網袋裝好的新鮮核桃,綠中帶著青。外地前來收購鮮果的車輛就等在路邊,一位來賣核桃的大姐告訴記者,這里大約有兩噸左右鮮果,每斤收購價3元左右。記者問這樣賣劃算嗎?大姐說,還可以,這樣省工省時……之后,我們來到路旁的一戶農家,主人字紹軍,50多歲,他家院子里已經堆滿了剛從樹上摘下來的核桃,他告訴記者,他家有100多棵核桃,掛果的全部采收后能賣3萬元,他邊說邊捧上核桃,“來,嘗個鮮果……”我們見他臉上掛滿了笑容,也打心眼里為他高興。眼下正是核桃采收季節,云縣的大小集貿市場、村莊公路沿線,到處可見群眾或人挑或馬馱或摩托車、拖拉機運輸,大量核桃走出大山、走進大市場。
2013年云縣山區半山區建成核桃基地152.43萬畝,其中掛果39.51萬畝,產量2.29萬噸,實現產值3.875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0.2%。2014年,全縣計劃新增核桃種植6萬畝。“到2016年,高標準建成150萬畝泡核桃基地,實現核桃產量達10萬噸以上,產值達20億元以上,努力把云縣打造成國家級核桃示范基地”。
我們從云縣農業局了解到,云縣以實施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資金建設項目和云縣高原特色農業循環經濟莊園建設項目為依托,正在加快推進一批以生豬、肉牛、山地雞為重點的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以期帶動畜牧產業做大做強。隸屬于瀾滄江酒業集團的云南山水農牧集團,位于云縣高原特色農業循環經濟莊園內,下設飼草、生態養殖、黃牛良種改良擴繁、食品加工、生物有機肥加工、飼料加工等7個全資子公司。集團2012年破土動工建設,總占地面積1106畝,預計總投資9.7億元。截至2014年2月已完成投資3.96億元,完成項目總投資40.8%。在集團場區記者看到,已建成的標準化廠(場)房及專業設備正在投入使用,集中飼養的國內外優質肉牛膘肥體壯……但是我們越看,心中疑問越多:怎么很少見到工人,怎么能生產出這么多產品?細聊之后才知道,公司采取的是“公司+農戶”、“龍頭帶基地”的模式運作,而且采用的都是先進的現代化設備。僅幸福鎮一帶,公司就有許多養牛合作社、飼草采收點,不僅帶動周邊農民致富,廠里的工人95%以上都是在家門口打工的當地群眾。集團總經理張再學介紹說,整個農牧集團項目2017年建成達產后,可實現工業總產值20億元以上,農民每年可增加養殖收入6.8億元,帶動就業1000多人。
2013年云縣在頭道水至羊頭巖和愛華、幸福、曉街、茂蘭四鄉鎮生態脆弱區建設飼草飼料基地1.5萬畝,全縣共存欄大牲畜17.4萬頭,出欄3.09萬頭;生豬存欄60.61萬頭,出欄肥豬81.03萬頭;實現肉類總產量6.932萬噸。全縣實現畜牧業產值14.7億元,占農業總產值38.6%,為此,云縣出臺了推進畜牧業跨越發展獎勵措施,養牛大戶王國鋒家,去年就得到扶持資金20多萬元。他說,這樣的政策好,干著有奔頭。
“到2016年,全縣生豬存欄達100萬頭,大牲畜出欄達5萬頭,山羊存欄達12萬頭,家禽出欄達400萬羽,肉類總產量達10萬噸,畜牧業產值達20億元,把云縣打造成臨滄第一的優質畜牧業產業基地。”
甘蔗在云縣是個傳統“老產業”,年年種、年年砍、年年價不同,因為價格的不穩定,曾幾何時,打擊了蔗農的積極性,這個產業也“幾度風雨幾度秋”。許紹聰說,價格我們決定不了,但產量我們可以想辦法提高,我們的目標是到2015年,全縣建成單產達6噸以上的中高優蔗園18萬畝,實現甘蔗農業總產量120萬噸以上,產值達6.3億元。為此,云縣按照“強化政府主導、突出龍頭扶持、推進部門服務、引導蔗農自愿”的思路,切實推進甘蔗產業可持續發展和集約化發展。2012年完成幸福糖業公司等技改擴建,企業加工能力擴大。2013年全縣甘蔗種植面積、農業總產量均有大幅增長,實現甘蔗農業總產量66.03萬噸,農業產值2.77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7.3%。
記者在幸福、茂蘭等地采訪時了解到,現在蔗農最怕的是汗滴蔗下土,一年白辛苦。茂蘭鎮黨委副書記李斌說,蔗農最希望的就是甘蔗產量高些,價格靠譜些,不要大起大落,傷了他們的心。面對甘蔗產量低、價格低(不穩定)的雙重“壓力”,云縣計劃在穩定甘蔗種植面積18萬畝的基礎上,新增加高優蔗園建設10萬畝,以提高單產增效,讓老百姓得實惠,此舉直指蔗農期盼“只要能賺錢,心里就甜”。面對辛勤勞作的蔗農,望著藍天白云下的“綠色”,我們發現,這個甜蜜事業,正在走著一條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可持續發展之路,更是云縣特色農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臨滄是一個產茶大市,近些年來,臨滄茶名氣越來越大。云縣瀾滄江茶業公司、龍潤集團天龍生態茶業公司、云縣嘉木茶業制品有限責任公司等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的產品,更是享譽中外。許多外來客商評價,云縣的茶葉原料純正,茶企生產的產品質量有保證。瀾滄江茶業公司的“原生茶”,一改傳統“味道”,獨秀茶天下,贏得市場廣泛好評,被越來越多的時尚消費者青睞。云縣以這些龍頭企業為依托,把龍頭企業作為農業產業化的重頭戲來唱,以中低產茶園改造為重點,按照專業化發展要求,做大做強茶葉產業。2013年全縣茶園面積達18.88萬畝,實現茶葉總產量1.41萬噸,茶葉農業總產值3.2億元,占全縣農業總產值的8.4%。記者看到,在鄉鎮集市、在農村“茶葉初制所”、在農戶房前屋后,茶葉似乎無處不在,那綠油油生長的茶園,更是充滿希望、充滿生機。正帶領群眾在核桃樹下采茶的溫平村大學生村官李躍英告訴記者,茶是當地村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特別是這些年茶葉價格好,茶農們得到的實惠也多,種茶的積極性很高。廣東茶商肖邦對記者說,他多年來一直關注云縣茶,并與云縣茶企、茶農有著良好的合作關系,他從中獲益頗豐。云縣瀾滄江茶業公司劉少虎說,云縣的茶農是把樹葉子當錢花,過去茶農家里柴米油鹽以及日常開銷靠茶葉收入,現在蓋房起屋、購買農機等,也都是茶葉換來的錢。
在茶農、茶企、茶商都獲益的形勢下,云縣鎖定的目標是,到2016年,全縣茶葉面積穩定在15萬畝,建成單產50公斤以上高優生態茶園8萬畝,茶葉總產量達1.5萬噸以上,產值達8億元以上。如此專業化發展茶葉產業,是云縣綠色崛起、產業強縣的又一次發力。
云縣是一個傳統農業大縣,傳統農業至今仍在低起點、低產出、低效益中吃力前行。面對洶涌而至的產業轉型發展浪潮,如何把傳統農業做大做好做優做出效益,云縣在發揮優勢、揚長避短、因地制宜中打出了一套“組合拳”:突出“傳統”這個優勢,避開“結構單一、效益低下”這個短板,以“特色”為抓手和突破口,將發展特色農業這篇大文章寫在了瀾滄江畔大地上,這是一著敏銳的“先手棋”,它帶來的是云南高原特色農業在此破局的有益啟示和鮮活實踐。這種啟示,預示著抓住機遇的云縣將邁開大步,一路向前;這種實踐,雖然尚不完全臻熟,但卻是臨滄傳統農業向特色農業轉型發展的良好開端。從這個意義上說,云縣交出如此答卷,值得擊掌而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