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是,有網友發微博稱,夏俊峰之子夏健強的畫是臨摹幾米的作品,并配上相關畫作作為證據。“公開臨摹不是罪,公開臨摹再出版,當自己的創作,那就是可恥的抄襲了……@沈陽張晶 和操盤手們,你們讓人鄙視,這個強強必需收到適當的嚴厲批評和教育。”
夏健強是不是抄襲,也許尚需更確鑿的判定;而一些媒體錯用夏俊峰的照片,包括張晶轉發相關微博時也“誤將崔英杰當作夏俊峰”,確是事實。為何錯用崔英杰的照片?有人分析,崔英杰在庭審上擦眼淚的表情可為夏俊峰增加同情分,這是輿情生態傳播的技巧之一。張晶也會認錯的原因,則可能是,“一是張晶精神恍惚認錯老公,二是微博帳號還有他人代筆。認錯老公理不該,淪為工具更不該。俊峰已成風過耳,健強學畫當自強。”無論如何,這種錯用,都是不可取的敗筆。
夏俊峰被執行死刑,留下孤兒寡母,容易激發網友的同情心。但是,一個最簡單而素樸的道理是:真實,才最有力,這種力量最能持久。包裝夏健強,讓他靠賣畫為生,或者鼓勵他成為職業畫家,都無可厚非,但前提應該是基本真實,而不是夸大其詞。夏健強有沒有天賦,或者有多大天賦,應該準確地告訴公眾;夏健強的畫作是自己畫的,還是別人加工的,更應該說清楚。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同情弱者,是很正常的情感,但誰也不能通過夸大或造假來消費人們的同情。這種消費,是不道德的,潛伏著嚴重的危機,一旦被戳破,將使事情出現逆轉,激化人們的逆反心理。為了激發人們對張晶母子的同情,就不惜弄虛作假,其后果可想而知——在事件的一開始,輿論總是一邊倒地傾向于弱者,過激言論不絕于耳。但隨著報道的深入,真相被多角度還原,部分網友開始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更有甚者,一些網友因覺得自己被欺騙,從而陷入“陰謀論”的懷疑情緒之中。由此,我們可得出三點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