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去年末,我省農村公路總里程達18.6萬公里,鄉鎮通暢率達93.93%,建制村通達率為98%,初步形成以干線公路為骨架,縣鄉公路為依托,鄉村公路為脈絡,干支相連、縱橫交織的公路網絡。為從根本上解決目前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管理薄弱及管理體制中存在的弊端,《條例》明確了農村公路資金籌集渠道和具體標準,把上位法沒有規范的村道納入條例管理范圍,切實加強農村公路特別是村道的管理和保護,使農村公路的管理保護更全面,措施更具體;進一步強化、細化了法律責任,加大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保證農村公路安全暢通。
《條例》結合農村公路點多、面廣、線長的實際,明確了農村公路的管理體制、責任主體和職責,規定農村公路實行政府主導、行業監督、部門配合、分級負責、社會參與的管理體制;縣政府是本行政區域內農村公路規劃、建設、養護和管理的責任主體,負責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做好農村公路管理工作。建立了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系,明確養護向市場化發展的運行機制,養護執行的規范和評定標準,具體規定了農村公路養護應遵守的技術規范和操作規程、養護方式、大中修養護工程要求、小修工程和日常養護的責任主體和方式等,解決重建輕養、體制老化、機制不活狀況。
《條例》保障了農村公路資金的籌措和使用,規定農村公路建設要逐步實行政府投資為主、農村社區為輔、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多渠道資金籌措機制。要求縣級以上政府將農村公路規劃、建設、養護和管理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經費隨農村公路里程增加和財力增長逐步增加。規定了資金主要來源、籌措方式、農村公路資金使用的管理和監督措施等,以解決資金投入不足、使用管理不嚴等問題。此外,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強化、細化對違法行為的追究,針對不同的禁止性行為設置了不同的罰款下限,細化處罰方式和罰款數額,防止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的濫用。
此外,“十二五”時期,全省農村交通工作將不斷加大力度,繼續加快建設速度,完成132個未通暢鄉鎮瀝青、水泥路建設任務,建設里程約4500公里。到“十二五”末,實現100%鄉(鎮)通瀝青(水泥)路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