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改革開放已走過35個春秋,35年來取得的最主要成果就是成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回顧總結改革開放35周年,最根本的是要充分認識走中國道路的必然性、科學性和優越性,樹立全民族高度的道路自信和改革自覺,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使中國道路越走越寬廣。
中國道路走得對不對?要從歷史發展中求證,搞清楚它是怎么開創、怎么走到今天的,弄明白為什么它是我們自主探索、自主選擇的正確道路
中國道路是怎么來的?其源頭可以上溯到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其探索貫穿近代以來的整個歷史過程。170多年前,鴉片戰爭的炮火和隨之而來的一系列侵略和凌辱,震醒了停滯和封閉中的大清帝國,使“天朝上國”面臨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如何趕上時代潮流、實現國家的現代化,成為中華民族特別是其先進分子必須作出回答的歷史課題。
從大歷史的視角審視,鴉片戰爭標志著中國被迫卷入近代世界,并由此開始了艱苦追尋現代化的過程。這是一個一直將延續到本世紀中葉的持續約200年的長過程。這個長過程大體可分為兩個100年的時間段:第一個100年,從近代史開端到新中國成立;第二個100年,從1949年到2049年。之所以作如此劃分,是因為這兩個100年分別與中國道路的兩個關鍵詞:“社會主義”和“中國特色”有著內在的緊密聯系。
第一個100年,是以“社會主義”為指向、為歸依的百年求索。面對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中華民族的先進分子在苦難中覺醒和奮起,發出了“振興中華”的集體吶喊。中國走什么路、朝什么方向發展,才能實現民族復興的目標?圍繞這個根本問題,無數志士仁人進行了前赴后繼的艱難探索。在中國歷史的大舞臺上,多種主義和主張都出場了,也都破滅了;多種道路和方式都探索了,也都碰壁了;多種組織和政黨都登臺了,也都退出了。歷史表明,什么君主立憲制、多黨制、總統制,結果都行不通。正是通過反復比較和總結,中國人民最終選擇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選擇中國共產黨作為領導核心。正是我們黨帶領人民經過長期浴血奮斗,戰勝內外敵人,才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為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創造了根本前提。
第二個100年,是社會主義找到“中國特色”、彰顯“中國特色”的百年雄起。這個過程我們已走過60多年,包括改革開放前后兩個階段:一個是改革開放前近30年,一個是改革開放后30多年。前一個階段,實踐過程歷經坎坷,由于各種原因特別是指導思想上“左”的錯誤,甚至發生“文化大革命”這樣的嚴重內亂,使我國對社會主義的探索遭受嚴重挫折,但我們仍然積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質和制度成果。后一個階段,最鮮明的特征就是改革開放。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認真總結正反兩方面經驗,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這是我們黨歷史上一次偉大覺醒,開啟了一場新的偉大革命,孕育了從理論到實踐的一系列偉大創造。35年來,我們黨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經過幾代人一以貫之的接力探索,制定實施了一整套指導現代化建設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成功開創、堅持、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可以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改革開放35年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新中國成立60多年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正如習近平同志所指出的,道路問題是最根本的問題,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