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市土地資源稀缺,建高標準商品魚池受到資金缺乏的困擾,而現有的池壩塘絕大部分養殖時間長,池塘淤積嚴重,深度不夠,進排水困難,造成單產低。
為利用有限的池壩塘面積,有效增加漁業產量,減少養殖成本,提高養殖效益,項目組于2009年在通海縣開展“池塘底層增氧技術試驗”,對傳統水產養殖增氧方式進行變革試驗,改變傳統水體表層增氧方式,對現有養殖技術進行革新。
在示范應用效果取得初步成效后,項目組召開了由各縣區水產站站長和水產技術人員41人、養殖戶27戶共68人參加的養殖底層微孔增氧技術培訓會,極大地推動了全市水產養殖的底層微孔增氧技術示范工作。
2011年,項目組通過“以農帶農”的方式逐步向全市各縣區開展推廣應用。至2012年底,全市共有江川、通海、元江、峨山、華寧5個縣使用了該項技術。
2012年12月26日,省、市考核驗收組認為,這是省內首次利用空壓機、鼓風機開展池、壩塘底層增氧試驗示范技術。在底層增氧條件下,池、壩塘水體比常規增氧溶氧提高24%,增產、節能、增效。試驗池塘與對比池塘藥物成本比較,每畝節約30%。到2012年,全市總應用面積1151畝,總產量1528.4噸,總產值2673萬元。
省級專家認為,我市率先把水產養殖底層微孔曝氣增氧技術應用于水庫壩塘,實現了該項技術在新領域的應用,該項技術達到省內領先水平。
通過近3年的示范應用效果表明,推廣應用水產養殖底層微孔曝氣增氧技術,能有效利用有限的水產養殖面積,增加單產,降低養殖成本,大幅度提高養殖產量和效益,具有較好的生態效益。
據介紹,我市現有池壩塘養殖面積1.84萬畝,除部分壩塘水庫有人畜飲水功能不能開展精養外,大部分均可推廣應用該項技術來提高單產水平。按40%的面積約7400畝推廣應用、平均產量提高30%計,單產可平均增產113公斤,增加產量近800多噸,增加產值近千萬元。全市還有許多座沒有人畜飲水功能的中小型水庫可推廣應用此項技術,該技術在我市具有極大的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