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由“三聚氰胺事件”引發的“奶業風暴”進入更深層次博弈。這一年里,國人對國產奶粉信心仍難恢復,本土品牌狀況堪憂。為提高奶粉質量,政府加大對奶粉行業的整頓,連續推出新政策,改善工藝標準,提高準入門檻。
2014年,在目標為“重塑”消費者對國產奶粉信心的新政作用下,將有一批中小型奶粉企業因工藝和產品質量不達標而被清理出中國市場。為達到政府制訂的全新標準,企業將增大對各生產環節的投入,本國內奶業或將邁入全面復蘇階段。
奶粉限購
2013年3月,香港在多國限購令的影響下,正式開始實施奶粉限購。10月末,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表示,政府對奶粉的壓力測試已完成,期望可于12月向立法會呈交報告,并交代未來政策。臨近年底,香港“限奶令”還在持續。日前,高永文再次表示,目前香港仍需要維持“限奶令”,因為實施“限奶令”可限制流出香港的奶粉總量。同時,他還拒絕預測撤銷“限奶令”時間表。至于不久前香港政府委托顧問公司在國慶黃金周進行的奶粉供應壓力測試,結果顯示奶粉供應鏈并不完善。高永文透露,農歷新年前肯定不會撤銷“限奶令”,并重申目前未具備撤銷的成熟條件。
點評
面對日益龐大的赴港奶粉購買群體,香港政府宣布實施港奶粉限購,這不得不讓大家覺得用“真限購”去解決“奶粉荒”的偽問題是矯枉過正。
香港奶粉限購政策的短期效果雖好,限購在最短時間內保證了港人的奶粉供應。但是用長期眼光去看,由于限購限制了大陸人的需求,勢必使得各大奶粉供應商減少對香港的供應量。如此看來對港人來說,可供選擇的奶粉品牌也會減少,而對經營奶粉的商人、超市和藥店,更不用說,收入肯定會有所下滑。如果能很好的解決奶粉進貨渠道,對大陸開放奶粉購買顯然能夠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所以當缺乏理性的呼聲漸漸平息之后,開啟兩岸的新一輪合作應該成為預料之中的事情。
反壟斷調查
從今年3月開始,根據舉報,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對合生元、美贊臣、多美滋、雅培、恒天然、惠氏、貝因美、明治等奶粉生產企業開展了反價格壟斷調查。
證據材料顯示,涉案企業均違反了《反壟斷法》第十四條的規定,不正當地維持了奶粉的銷售高價,破壞了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秩序,損害了消費者利益。
發改委表示,對合生元處上一年度銷售額6%的罰款;對美贊臣營養品(中國)有限公司處上一年度銷售額4%的罰款;對多美滋嬰幼兒食品有限公司、雅培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富仕蘭食品貿易(上海)有限公司、恒天然商貿(上海)有限公司幾家公司均處上一年度銷售額3%的罰款。
點評
自一開始,部分洋奶粉就開始主動降低價格。但要說此舉能否保護國產奶粉品牌,進而重振國產奶粉品牌的市場,那還得打一個問號。首先要看這能否改變消費者心理。再者要看洋奶粉降價的市場效果。第三,國產品牌是否扶得起來,關鍵還看自己。
總體而論,這次反壟斷調查應讓包括國產品牌在內的奶粉企業產生危機感。無論什么產品,在質量和定價上都應考慮消費者利益,既不能以次充好,也不能隨意漲價。消費者是企業的投票者,也是市場的最高裁判,一旦失去消費者,最終什么都是空的。
藥店賣奶粉
2013年6月國家九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工作的意見》,我國將試行藥店專柜銷售嬰幼兒配方乳粉制度。隨后,商務部辦公廳又發布《關于做好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有關工作的通知》,稱要做好嬰幼兒配方乳粉藥店專柜銷售試行工作,奶粉進藥店的進程開始加速。商務部下屬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國際品牌管理中心(以下簡稱“管理中心”),遂即召集了多家奶粉品牌企業代表以及知名連鎖藥店企業代表舉行座談會,共同商討通過集中采購、統一配送、營銷的模式,將奶粉引入藥店銷售。
10月,北京5家藥店試點嬰幼兒配方奶粉進入藥店由ATM機自助售賣,“奶粉進藥店”計劃邁出了實質性的第一步。據悉,明年“奶粉進藥店”將在全國范圍內進行試點。藥店作為政府力推的銷售奶粉的安全渠道,能否變成銷售奶粉的主流渠道,成了業內關注的焦點。
點評
在國外,雖然有不少藥店銷售奶粉,但藥店并不是主流渠道,奶粉銷售主流渠道仍然是大型連鎖超市。總的來說,國外的藥店銷售奶粉的份額不高,銷售也無需特殊的資質。相比較而言,中國的香港地區比較特殊,大約有六成奶粉從藥店售出。對比國內外藥店銷售奶粉可以看出,香港地區的藥店成為奶粉銷售的主流渠道有其特殊條件。而在大陸,對于“奶粉進藥店”,無論是奶粉企業還是藥店都動力不足。力推“奶粉進藥店”,監管部門的用意十分明顯,就是利用藥品流通渠道嚴苛的質量檢測,來恢復國人對奶粉質量的信心。事實上,當下民眾對國產奶粉最大的擔憂,并不在銷售環節,而是在奶粉本身的質量方面。所以,如何在源頭上提高奶粉的質量,其實才是重中之重。
全國奶荒
自2013年7月以來,全國多個城市以伊利、蒙牛、三元和光明為代表的國產牛奶價格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漲價背后最大的原因在于全國性缺奶,這讓原本就“多病”的中國乳業市場神經再度緊繃。
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1月~8月我國主產區生鮮乳平均價格同比增長超過5%,且7、8月份呈現加速上漲態勢,平均價格較去年同期上漲一成。與此同時,由于內蒙古、新疆等傳統奶源產區散戶快速退出,以及規模化養殖速度跟不上奶農退出速度,奶牛頭數減少20%~25%。此外,新西蘭恒天然污染事件之后,中國切斷了部分來自新西蘭的奶源,國際供應受阻,因此造成了近年來最大的奶荒席卷全國。
奶荒到底有多嚴重?“國內對奶的需求為4600萬噸,供給約4170萬噸,此次奶荒造成的缺口大約430萬噸。”奶業專家宋亮說。而長期研究內蒙古、新疆等地奶業的一位專家則表示,2012年年末,我國產奶牛約有800萬~900萬頭,經過一年多的時間,由于散戶奶農的快速退出,以及規模化養殖速度趕不上奶農退出速度,再加上疫病的困擾,奶牛頭數減少20%~25%,也就是產奶牛減少200萬頭。
上述專家指出,原料奶供應2013年出現嚴重短缺,原來中國奶企的加工能力比原奶的供應短缺三分之一左右,同時由于奶牛頭數減少,原奶供應量和乳品企業加工能力差距擴大至50%,所以出現全國性奶荒和搶奶現象。9月份~10月份,原奶收購價從每公斤3.75元升至4.5元,漲幅20%。根據對全國各省29個牧場奶價的監測,全國平均奶價由2013年7月份的每公斤4.2元上漲到10月份的4.7元。
恒天然事件
2013年8月,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了可能使用受肉毒桿菌污染的新西蘭恒天然集團產品的企業名單,當中包括多美滋公司。隨后多美滋立即主動發出召回通知,召回相關產品。同樣因使用恒天然奶源存在潛在安全風險的可瑞康、雅培等知名品牌奶粉,也啟動了召回程序。然而,事隔近一月后,新西蘭方面卻通報稱,事件中發現的細菌并非可能致命的肉毒梭狀桿菌。雖然肉毒桿菌事件最終被證明是“擺烏龍”,但多美滋等知名洋奶粉的品牌形象及銷量卻因此大受影響。
點評:
恒天然事件雖然烏龍,也曾令熱衷新西蘭洋奶粉的消費者一度放棄使用新西蘭奶源的奶粉,但事件最終結果的出爐不但令消費者對新西蘭奶粉的品質再度放心,也令他們對相關企業的主動通報、緊急召回及展示質控等行為感到安心。從該事件涉及企業多美滋傳出消息,為了重新贏回消費者的信任,多美滋已投入巨資,希望通過七大標準、監控與措施全方面向消費者展示每一罐多美滋產品的質量與安全;“產品追溯系統”也將于今年初上線,屆時消費者可通過掃描產品包裝上的二維碼或輸入產品批號,了解從奶源到成品各關鍵環節信息,而從現在的銷售情況來看,此舉頗有成效。
新版嬰幼兒乳粉生產細則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于2013年底在北京召開發布會,發布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并部署開展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有效期屆滿換證審查和再審核工作。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介紹,這次發布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制定工作開始于2013年7月,共有20家單位的30位專家參與制定工作,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建議8970條。新細則重點對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的原輔料把關、產品配方管理、生產工藝、過程控制等9個方面的內容進行了重新規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為貫徹落實新細則,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部署開展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有效期屆滿換證審查和再審核工作,要求各地在2014年5月31日前全部完成。對暫不能達到新細則要求,不能按時提出審查申請的企業,以及未通過換證審查和再審核取得生產許可的企業,經省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批準,可給予2年的停產整改時間,保留原生產許可證編號。
點評
新版《審查細則》在起點、門檻、企業資格上均采取了最為嚴格的措施。從生產條件來看,新版《審查細則》在設備核查中提出企業應具備與申報生產能力相適應的生產設備,并增加粉倉、乳粉密閉輸送、金屬檢測等生產設備,要求清潔作業區需達到藥品生產企業清潔作業區D級標準。同時,新版《審查細則》將國辦發(2013)57號文件中“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須具備自建自控奶源”等要求進行細化。但是,境內生產的嬰幼兒乳品并不會因新版《審查細則》一下子打贏“翻身仗”或贏得消費者的青睞。對境內奶企而言,堅守質量是底線,只要能夠提供高品質產品的奶企,才能贏得消費者的信賴。
新版《審查細則》能否確保奶企用最好的原料、最嚴的管理,生產出最好的嬰幼兒奶粉,除了完善監管制度、強化奶企自律外,筑牢奶粉安全防線還必須強化監管和懲戒。如果沒有監管和懲戒,新版《審查細則》就是“沒牙的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