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建立農業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在糧食“十連增”的好形勢下,提出這一重大政策和任務,可謂居安思危、著眼長遠。
發展生態友好型農業
中央一號文件將促進生態友好型農業發展,作為建立農業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的著力點。
對發展生態友好型農業的必要性,黑龍江省水利廳副廳長王鐵感觸頗深。他告訴記者,現在地膜在糧食主產區廣泛使用,地膜殘留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在黑龍江,10月初開始收玉米,11月初封凍,幾乎沒時間拾膜。地膜一凍就裂,經歷一個冬天,風化成碎片,阻斷作物根系同土壤接觸。“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廣高標準農膜和殘膜回收,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再看濫施化肥問題。我國耕地只占世界的9%,化肥施用量卻占世界三分之一,單位面積施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7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全國農用化肥施用折純量,2004年為4636.58萬噸,到2012年已上升到5838.85萬噸。“據估算,全國化肥當季利用率平均只有35%。”山東金正大公司副總裁羅文勝說。濫施化肥不僅造成面源污染,也導致土壤板結、地力下降。
“解決的辦法是增施有機肥。我國秸稈、禽畜糞便等有機肥資源養分含量高達7000萬噸,遠高于目前每年化肥施用總量,但有效利用率很低。絕大部分秸稈不能還田,被就地焚燒,污染環境,很可惜。”農業部全國農技中心節水農業技術處高祥照處長說。他認為,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進機械化深松整地和秸稈還田,加快實施土壤有機質提升補貼項目,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支持高效肥和低殘留農藥使用、規模養殖場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使用有機肥,切中了要害。
“好的政策,還需好的機制來貫徹,因此,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節約集約用地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環境保護制度,強化監督考核和激勵約束,尤為重要。”高祥照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