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簡政放權,重設政府邊界
本報記者 姜泓冰
政府工作報告摘編: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減少審批和行政事業性收費,完成行政審批涉及的評估評審清理,對保留的審批事項全面實行標準化管理。
2013年直到今年的地方兩會,上海的最熱詞非“自貿試驗區”莫屬。平均每天誕生企業超過42戶的速度,企業注冊時間縮短到4天的效率,以及實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讓國內外投資者經營者們一時都不能習慣。“自貿試驗區的意義遠遠超過經濟領域,從根本上說,它是在‘革政府的命’。”在今年上海兩會討論中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韓正這樣說。
韓正認為,自貿區最核心的改革,是政府行政管理職能的轉變,是對政府和市場關系的重新定義。從“沒說可以做的都是不可以做的”,到“沒說不可以做的都是可以做的”,年輕的自貿區從誕生之日起,便催促著整個上海行政審批、事中事后監管機制的改革加速再加速。
據市長楊雄介紹,從2008年至今,上海已經取消了1193項審批事項,將產業項目的審批時限縮短了1/3。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后,上海專門就地方政府的職能轉變、機構改革以及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等進行了全市性調研,同時還展開了審批事項全面實行標準化管理試點,去年已有200多項行政審批事項實施了標準化管理。
廣東:三公經費,推動細化公開
本報記者 賀林平
政府工作報告摘編:推進行政審批、財政預決算、“三公”經費等重點領域信息公開和政務服務體系建設。
今年廣東兩會,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惦記”著一筆錢:“三公”經費省了多少錢,省下來的錢去了哪里?
針對第一個問題,廣東一直致力于推動信息公開、政務公開,從2005年出臺并實施《廣東省政務公開條例》,迄今已逾6年。去年9月,《關于進一步推進重點領域信息公開的意見》出臺,對行政審批信息等10個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重點領域的信息公開做出細化規定。
對此,不少黨政部門表示“壓力山大”。公務員小蔣表示,“三公”數據非常敏感,比如,“公務接待”一項直接反映公款吃喝。那些公務接待費比較高的部門,公布以后輕則挨罵,重則被查。
然而,對于“省下來的錢怎么用”的問題,代表委員們似乎并不滿意。財政部財政所副所長劉尚希曾表示,現在“三公”經費不能說完全透明,花錢的績效如何說不清楚,有的就是大賬。更有媒體報道,節余的“三公”經費被“包裝”后轉入機關單位的小金庫。
“有壓力才有動力,公開是第一步,只籠統地要求節約是沒有意義的。”對此,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政稅務系主任林江表示,“在此基礎上,要思考如何將公開做得更徹底、更能夠說服民眾,最終起到減少浪費,減輕納稅人負擔,轉變政府職能的作用。”
河北:政企分開,激發市場活力
本報記者 楊 柳
政府工作報告摘編:優化政府組織結構,啟動市縣級政府機構改革,全面完成省級和市縣機構改革任務,推進設區市和省直管縣政府機關標準化建設。
“如何在總量控制的前提下盤活編制,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2013年11月,河北省編制辦為做好市縣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的準備工作,設計了調查問卷向各市縣征求意見建議。
在調研基礎上,河北制定了《河北省人民政府機構改革方案》,明確了22項重點任務,其中結合河北實際16項,包括在公安廳成立環境安全保衛總隊等。
環境安全保衛總隊可以說是河北省為自己量身打造的新隊伍,以緩解備受困擾的環境問題。據了解,截至去年年底,河北全省公安機關會同環保部門聯合執法2193次,查處污染企業3572家。
為優化政府機構設置,河北省還對部分省政府行政機構、直屬事業機構和所屬事業單位進行了調整,相應撤并減少了部分政府機構,同時啟動了省直機關管理企業體制改革工作,繼續推進政企分開。據介紹,下一步,河北將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加大向城區放權力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動全省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工作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