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了三個回答。一個是,感覺不明顯;一個是,官員吃拿卡要確實少了,但不辦事的多了,過去“公關公關”就能辦成的事,現在就是拖。官員沒了好處,也沒了動力。
第三個回答說,官員也是有區別的,有的很想有所作為,特別是那些干幾年就可能提拔的官員,開拓進取,對“腐蝕”也有很強抗性。但也有的官員,主要就是關心自身利益。一家企業在某沿海城市搞開發,遇到的阻力在鄉鎮領導一級,因為土地在他們那里?!耙幎ǖ臈l件都符合,都滿足,他就是不斷挑刺,誰都知道是他個人利益作怪,但又不知道怎么辦,項目也動不了。找市領導投訴,也沒辦法,最后有人給我們出了個主意,給他送錢,送幾十萬,同時錄音,交給紀委,這才免職,項目得以啟動?!绷硪患移髽I附和說,“鄉鎮一級的關有時最難過,地頭蛇,盤踞得很久,勢力很大,以前省公安廳下來市里,不是先到公安局,而是先到鎮里,應酬完再到市局?!?
筆者聽了上述故事,突然想到,過去改革是從易到難,現在也許可以思考一下“從難到易”,也就是哪里問題最多,阻力最大,就把哪里作為改革突破口。比如,一些部門和行業用政策賦予的壟斷優勢,坐享高收入、高利潤、高福利,長期被詬病,但很難改得動,因為他們自身毫無動力。沒有利益就沒有動力,損及利益更成阻力。既然不能直接削減他們的現有利益,能不能把給他們的優惠、特許等有違公平競爭原則的條件取消呢?從制度上改,倒逼他們自身改。
解決問題紀委當然有用,但更根本的還是要靠制度。曾有一個故事講,二戰期間,美國空軍降落傘的合格率為99.9%,而軍方要求合格率必須達到100%。廠家說99.9%是極限,軍方遂改變了檢查制度,每次交貨前從降落傘中隨機挑出幾個,讓廠家負責人親自跳傘檢測。奇跡就此出現,合格率達到了百分之百。故事是否真有姑且不論,但道理確實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