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長賦:你提的這個問題是個重大問題,也是個熱門話題。三中全會之后,大家都高度關注農村改革,因為農村改革是我們全面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改革里面,核心的是土地制度的改革,因為土地關系可以說是農村最基本的生產關系,土地權益是農民最大的一塊利益,而且土地問題涉及到城鄉的統籌發展問題。
關于土地問題,實際上是三塊地,一塊地就是方才你講的農戶的承包地,第二塊地是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第三塊地是農民的宅基地。你剛才主要講的是第一塊地,我想從兩個方面來回答你的問題。
關于土地流轉,我以為,土地作為生產要素,它需要流轉,因為只有在流轉中才能更科學地配置,更好地發揮它的價值。第二,有不少農民出去打工了,也有一些農戶不種地了,所以他需要流轉。所以,土地流轉我們是提倡的。但是,同時又必須是有序地流轉,因為如果無序地流轉,出現很多亂象,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
現在有一些地方下指標、定任務、趕進度,每年要流轉多少,要提高多大比例,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就強迫命令也有了,行政推動也有了,所以農民不高興,也帶來一些地方的矛盾甚至不穩定。所以在土地流轉中不能搞大躍進,不能搞強迫命令,要有序流轉。
所謂有序流轉就是依法、自愿、有償。我想這里最主要的,一個是要保障農民的權益。因為地是農民的,是承包農戶的,流轉不流轉,什么價格流轉,流轉多少時間應該由他說了算,流轉的主體是農民,不是干部,這一點是必須明確的。我們提倡要依法、自愿、有償,使土地流轉有序進行。
一個是土地流轉也不是越快越好,土地的經營規模也不是越大越好。我前面講了,土地作為要素需要流轉,農民種地要有一定的效益,需要一定的規模,所以我們要鼓勵土地有序流轉,要扶持發展適度的規模經營。為什么說不是越大越好,不是越快越好呢?因為土地流轉,第一要和當地農村勞動力和人口轉出去多少相適應。第二要和當地的農業技術裝備水平相適應,包括農民的管理水平。第三要和社會化服務的程度相適應,不然的話可能就成為規模不經濟。所以,我們是本著這樣的原則來把握這個問題的,不能搞大躍進,不能人為壘大戶,不能搞強迫命令,我們有序地引導流轉,合理地實現它的規模,不要走彎路,如果是求急求大,可能欲速則不達。
快遞雜志和中國郵政報記者:韓部長,昨天總理工作報告當中提到要促進物流配送快遞業和網絡購物的發展,結合此前出臺的全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當中也提到,要發展優質的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要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您認為應該如何促進郵政和快遞企業在農產品電子商務和物流配送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我還想知道農業部何時會出臺相應的引導和扶持政策?謝謝。
韓長賦:我想先說一點,現在鄉村的郵政參與農村的生產資料的流通配送,包括農產品的流通,就是一進一出,我們是歡迎的,而且有些地方是做得很好的,因為它降低了成本,方便了農民。
你提的這個問題,關于農產品的物流問題,也包括生產資料的物流問題,我以為現在是我們的軟肋,這個軟肋倒不是說沒有人搞物流,而是現在流通成本太高。我們經常聽到說蔬菜價格漲了,蔬菜價格有很多時候確實漲了,前段時間漲得挺厲害的,最近下來了。但是講實在話,種菜的并沒有得到多少利潤,實惠并不多。我曾經跟蹤過海南的青椒運到北京的情況,在海南一斤6~8毛錢的青椒,到北京就賣到3塊錢左右。物流成本高,中間環節獲利多,這頭生產者沒有得到多少好處,那頭消費者又付出了較高的價格,這個問題確實需要解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關于你說發展配送,應該說我們政策上是歡迎各方面的社會生產經營主體參加農產品流通的,無論是坐商還是電商我們都是歡迎的。現在也有一些電子商務,包括一些很大的電商都要參加搞農產品物流,我們都是歡迎的,只要是能給農業帶來好處,給農民帶來好處,我們都是支持的。
郵政,我已經講了,我們歡迎郵政發揮更大的作用,因為郵政在農村里網絡很多,現在跟郵政打交道比較多的是農民工,農民工的錢基本上都存到郵儲銀行了,希望這方面更多地投入到農村發展建設上。第二,郵政的網絡也很全,跟農民有天然的聯系,我們希望能在農產品流通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路透社記者:你剛才說今年給農業補貼要增加,可以告訴我們會增加多少嗎?
韓長賦:昨天李克強總理在報告中講了一句話,全場熱烈鼓掌。他說,財政上再困難,農業的投入也是只增不減。現在,在財政的預算當中,關于農業的投入,包括你說的給農民的直接補貼,都是增加的。預算報告已經有了,正在審議。謝謝。
人民日報記者:我想問一個關于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問題。我們注意到,這些年的監測數據顯示,咱們國家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總體上是安全的,而且水平是逐年提高的,但是為什么還會有一些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事件發生,消費者還是覺得不放心?謝謝。
韓長賦:農產品質量安全也是個重大的問題,也是個熱門的話題。食品安全問題涉及到人民群眾的健康,所以中央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在前不久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還有在昨天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都作了突出的強調。
我想方才你說的這兩點都是真實的。第一個,應該說我們農產品的質量總體上來講安全水平還是在逐年上升的,我們這三年來都進行抽檢監測,這三年蔬菜、水果,包括畜產品、水產品抽檢的合格率總體都在96%以上。對于這方面,這幾年農業部門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說打擊“瘦肉精”這樣一些非法添加的專項整治。再比如說,大力推進牛奶的機械擠奶,過去都是人工擠奶,所以非法添加的問題無法杜絕,現在基本上都是機械擠奶了,占到90%左右了。再比如,我們推廣規模化的養殖,比如說養豬,500頭以上規模的養豬已經占到養豬總量的38.5%。這些措施應該說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你說的第二個情況也確實存在著,在一些地方,在一些品種上,食品安全的問題,包括蔬菜、水果的農藥殘留超標,包括有的養殖場戶飼養中非法濫用添加劑,這些問題確實時有發生。所以我們還不能過于樂觀。
產生這些問題究竟是什么原因?最主要是兩個原因,一個是我們的監管能力還薄弱,監管還不到位,這是我們工作上的問題。講句老實話,我們在過去很長時間內關注的是怎樣吃飽,所以這一套監管體系,從上到下的,還比較薄弱,特別是到了縣鄉,很多地方過去都沒有監管機構,所以有監管不到位、違法者違法成本低的問題。現在我們正在加強監管體系建設,前不久,國務院剛剛下了文件。
第二方面的原因,也和我們的生產方式有關,我們國家是千家萬戶的小生產,比如種地,我們農戶是2.6億戶,養豬有6000多萬戶,規模小而散,所以監管的難度就比較大,這和我們的生產方式有關。前面我講了,我們要搞規模化養殖。
還有一點,我們的消費方式也增加了食品安全的風險。在農產品消費上,我們和西方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有很大的不同,我們是千家萬戶的小生產,同時也是千家萬戶的吃鮮活,活雞活豬活魚我們是長途販運,甚至千里運輸,現宰現殺現吃,應該說這里面的風險確實是增加了。
我們農產品面臨的監管任務是很艱巨的,應該說也是很復雜的,但是這個問題必須解決。作為政府部門,有責任讓人民群眾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我們對食品安全的態度是“零容忍”,1%的問題也要用100%的努力去解決。我想,食品安全是公共服務,是政府應該確保的,我們為此不遺余力,當然也要經過一段時期的不懈奮斗。
具體來說,最根本的還是兩個辦法,一個辦法是推進規模化、標準化的種植和養殖,第二個辦法是加強執法和監管。應該說,農產品質量安全既是“產出來”的,也是“管出來”的。我們要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也包括最嚴肅的問責,來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