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888_游泳教练一手摸着我的胸_小受被多男摁住—灌浓精_bl文库甜肉吸乳play

讓賣家找上門

發布采購單》

https://bjzbm.ynsnw.com/

“段煉”官場:如何用段子來反腐

   2014-06-10 12080
核心提示: 官場段子,從來都不止一面。
 官場段子,從來都不止一面。

一方面,它釋放了社會壓抑情緒、促進了交往、娛樂了大眾,有利于舒緩民情,營造和諧社會;

一方面,它卻借助宣泄性敘述,在嬉笑怒罵間表達個人和群體的解構性意識,對社會主流輿論構成腐蝕;

一方面,它還是輿情的放大鏡,直指轉型過程中一些官場現象、生態、甚至病灶所在,值得認真關注與研究。

官場段子的復雜性,決定了不能片面的看待它。基于此,就有了本期策劃“‘段煉’官場”。

煉,是提煉、是錘煉、是洗煉。

面對段子狂歡,只有在承認差異、包容多樣的同時,正確引導、積極糾正,才能實現官民的雙贏。我們希望官場段子,最終成為淬煉官場、砥礪前行的“磨刀石”。

作為一種政治和社會現象,段子,不僅是生活的反映,也是一種凝練的智慧,或諷刺,或嘲弄,或戲謔,或調侃,或規勸,都為表達一種社會情緒。

段子的微言大義

文_尤梓

隨著手機的普及和微博、微信等傳播手段的勃興,段子已然成為一種生活。寫段子、讀段子、轉段子,每個人手里都有一兩條段子,尤其是官場段子。

著名作家王蒙就曾調侃說,不同時代有不同的經典文學作品傳世,唐有唐詩,宋有宋詞,元有元曲,我們今天能留給后人什么?恐怕只有小品和段子了。

其實,中國人好像一直有講段子的傳統。《論語》不就是段子么?一句一句,各有各的微言大義。從古代采詩官搜集的民諺、歌謠,到文人編撰的“雜纂”、對聯,再到現代的順口溜,這些都是不同形式的段子。從某種意義上說,可謂是段子的“朋友圈”。

作為一種政治和社會現象,段子,不僅是生活的反映,也是一種凝練的智慧,或諷刺,或嘲弄,或戲謔,或調侃,或規勸,都為表達一種社會情緒。

從民謠到段子

民謠等古代段子的發達,從歷史上那些在街頭巷尾流傳的順口溜、打油詩中就可見一斑。比如東漢末年咒罵權臣董卓“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的民謠小調。

如果往久遠了追溯,《詩經》里的許多作品,如《碩鼠》、《伐檀》也可以算是最古老的民間段子,只不過經過了文化人的加工整理罷了。

如今,段子簡直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佐料”了。

原中國作協副主席蔣子龍就曾在《人民論壇》刊文稱,有一次去北京參加一個相當高級的評委會,評委中有個女高官,在座的專家學者卻沒有幾個人跟她熟悉,討論會場變得拘謹、沉悶,大家都不自在。

不一會,大家的手機都有了動靜,原來是那名女高官給每個評委都發了一個輕松的段子,誰讀完段子都得抬頭看看她,彼此會心一笑。會場氣氛立刻輕松自在了,討論變得熱烈起來。大家從心里贊嘆那名女高官智慧、隨和,把段子用活了。

小段子、大能量,尤其那些具有官箴意味的段子,更具旺盛的生命力,即便現在仍具有借鑒意義。

去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菏澤考察期間,就給當地市、縣委書記們念了一副對聯:“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飯,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他說,對聯以淺顯的語言揭示了官民關系。封建時代官吏尚有這樣的認識,今天我們共產黨人應該比這個境界高得多。

這副出自清朝一名知縣的段子化對聯,據當地官員回憶稱已經有30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前來參觀,“他們都對這副對聯的深刻內涵產生了濃厚興趣。”

當地官員稱,1995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朱镕基就曾在對聯前駐足佇立,凝視品味,良久思忖后說:“咱們都是百姓啊!”

這類段子,從古到今不少。清代學者申居鄖就有這么一句話:“做官時,要往前想一想:我原不是官;又要往后想一想:我不能常有此官。”這與“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當然,更直白的是“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這句出自《徐九經升官記》的臺詞,已經被不少官員奉為官箴。

有幽默,更有民意

段子直接反映了民眾對事件的觀點和看法,其感情更為直接、強烈。

去年年底,習近平在慶豐包子鋪排隊買包子后,中國青年報社中青輿情監測室發布“月度輿情指數”稱,此事位居輿情滿意度第一名。

“指數報告”還稱,有民眾在盛贊之余編排了段子:“習總買包子有深意,慶豐就是兩袖清風、炒肝就是炒干部、芥菜就是戒財、豬肉大蔥餡就是一清二白、21元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要將反腐進行到底!”

中國青年報發文對此解讀稱,這凸顯出民眾對本屆政府的最大信心來源:反腐。

段子另外一個特點在于諷刺。

2005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一次講話中就提到,在開展群眾工作方面,我們有的領導干部甚至不會說話。有的同志自嘲:與新社會群體說話,說不上去;與困難群眾說話,說不下去;與青年學生說話,說不進去;與老同志說話,給頂了回去。

領導干部不會說話成為當時熱議的焦點,當時有媒體稱“可謂振聾發聵”。

2011年,習近平在講話中又引用一副對聯形式的段子,上聯是“你開會我開會大家都開會”,下聯是“你發文我發文大家都發文”,橫批是“誰來落實”。

習近平說,這是對“文山會海”的諷刺。隨后,《求是》雜志將此講話刊登,各地紛紛學習。

如何用段子來反腐

“風聞言事”是中國古代監察制度中的一種工作方式。自兩晉南北朝時期正式確立以來,它就作為一種重要的監察舉報方式而在古代一直存在。

通過這種方式,御史等監察官員能獲悉大量的案情和作奸犯科的事實,從而有效地發揮監察職能,因為段子落馬的古代官員不少。

宋太宗朝時,趙昌言擔任樞密副使,陳象輿、董儼擔任鹽鐵副使,三人同年所生,又都是朝中高官,自然形成了個小圈子。這幾人每天晚上都在樞密院喝酒聊天,下棋射箭,好不開心。

有一天晚上喝酒喝得有點晚了,到了宵禁時間。兵丁看一伙酒鬼騎馬在街道中亂走,攔住馬頭,要求出示證件。陳象輿一甩手就給了士兵一鞭子。

巡查士兵個個氣憤。第二天,都城大街小巷就流傳著一句段子,叫做:“陳三更,董半夜。”

不知怎么,這還傳入宮廷,被宋太宗知道了。宋太宗很生氣。從段子看,三人經常違犯宵禁政策,嚴重影響朝廷形象。不久,三人都被降級外放。

不獨古代,其實在現代也有因段子而被調查的官員。

湖北省巴東縣是國家級貧困縣,2003年,該縣原國土資源局礦產管理股原股長彭俠,大肆貪污索賄,在一年半的時間里,就瘋狂斂財共達54萬元,創下了該縣官員腐敗之最。

彭俠的落網非常偶然:該縣一名檢察官席間偶爾聽到一名煤礦老板講彭俠如何賭博、嫖娼和養情人的段子,心中卻疑云頓生:一個小小的股長,怎么會有那么多錢“瀟灑”?

后來,該名檢察官通過初步了解,掌握了一些線索,并向檢察院領導匯報。

2004年3月18日,巴東縣檢察院成立專案組,對彭俠立案偵查。當年年底,彭俠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5年。

有一定級別的官員一夕落馬,有關他的段子就會呈現井噴。輿論狂歡的良莠不分,有壓抑后的真實噴發,也有報復性的落井下石。

官員落馬前后的段子

文_陸思敏

經歷幾十年宦海沉浮者,不乏有一些濃縮的故事,亦常被知情者演繹為段子。從這個意義來說,這類官員身上都有一點段子。

段子有真有假,莫衷一是;段子有好有壞,憑的是個人官聲。

不過由于各種原因,有關在任官員的段子,流傳范圍往往較窄。知道某條段子,甚至成為人們吹噓的資本,借以顯示自己也是圈內人士。對于落馬官員,外界少了很多顧忌,有關他們的段子便開始廣泛傳播。

段子里的官員性格

原湖南省政協副主席童名謙落馬了。更多的人才知道湖南官場對于童名謙早有“倒霉透頂”的調侃,“童名謙走到哪里,哪里就出事,而且是出大事。” 他在湘西州任職的時候,遭遇湘西鳳凰大橋垮塌以及曾成杰的非法集資案,他來到邵陽后又遭遇邵陽沉船事故……

原江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安眾落馬了。有關他幾個“一八”的段子不脛而走:“一米八的個子,一斤八兩的酒量,一百八十斤的體重。”

一名江西當地官員告訴廉政瞭望記者:“陳安眾真有一斤八兩的酒量?反正我沒見識過。不過這人是個才子,平時說話大大咧咧,也愛講江湖義氣。把幾個‘一八’的段子往他身上一套,大家都覺得貼切。”

原云南省副省長沈培平落馬了。媒體披露出此人有“沈大佐”、“沈大炮”、“沈大膽”等諸多綽號,每個綽號后面,自然有一個段子相伴。

一名熟悉官場生態的人士分析說,不少官員身上,都跟著幾條段子,但并非所有段子都是差評,甚至有些段子對官員形象還有加分效應。

比如原貴州省委常委、遵義市委書記廖少華在黔東南州委大院吃橘子的段子,大抵便可歸于此類。黔東南州委大院里種植有橘子樹,一天早上上班時,幾人見橘子熟了,就去樹邊采橘子吃。不巧廖少華正好路過。大家一見書記來了,都很緊張。不過廖少華卻笑著問:“橘子好吃嗎?”說畢,他還親自去摘了幾個,一邊吃一邊說:“比外面的橘子要酸一些,不過咱們院子里的沒打農藥,是綠色食品。”

上述人士還說,段子這東西虛虛實實,無法保證百分之百真實。但從段子里,的確可以窺見一名官員的個性。一條段子之所以能夠流傳開,也印證著大多數人對于某名官員的主觀印象。

另有一名資深反腐記者介紹,落馬官員的段子有真有假,但也不能太離譜了。“比方原南京市長季建業,關于他的段子鋪天蓋地,卻沒有一條說他渾渾噩噩、糊里糊涂的。因為季建業在江蘇官場是出了名的強勢人物,段子那么編,就沒人信了。”還有原廣西自治區政協副主席李達球,幾乎沒有他聲色俱厲痛斥下屬的段子。“喜歡李的人,說他從不擺架子,就算討厭他的人,也說他是笑面虎,背后整人。”

傳聞某市市委書記作風強勢,甚至可以當眾怒斥市委常委,記者正好有機會去當地采訪,便向一名副處級干部求證,書記當眾訓常委的段子是不是真的?這名干部倒挺實誠,直言自己沒親眼見過。不過隨即補了一句:“反正這種事,以他的個性能干出來。”

“段子大王”的警訊

官員身上有段子不奇怪,但段子流傳太廣,卻未必是好事。

有的官員并不喜歡聽到有關自己的段子。一名地級市黨報的資深記者,便因講段子而觸霉頭。這名記者在報社是老資格,被一直安排采訪報道市委書記的活動。一次隨書記下基層調研,一行人在車上聊天。見車內氣氛寬松,記者就講起聽來的幾名前任書記下基層調研時的段子。這些段子本身并沒有貶低前任書記的意味,最多只可算是調侃。

記者講完后,車上還有幾人笑出聲來。不想笑聲剛落,現任書記卻拋出一句話:“以后我調走了,你們是不是也要編幾個我的段子。”全車頓時鴉雀無聲,此后沒多久,這名記者被報社安排到其它崗位。

跟書記的記者,因為講段子惹禍—隨即又成為另一個段子!

官員一夕落馬,有關他的段子就會呈現井噴。輿論狂歡的良莠不分,有壓抑后的真實噴發,也有報復性的落井下石。那些在位的官員,如果發現有關自己的段子猛然間在大范圍傳播,大多會將其視為危險信號。

近年來落馬的部分官員,在落馬前就享受到“段子大王”的待遇。比如原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在其落馬前的幾個月內,一直身處段子的“包圍”中,不時冒出“出大事”的尖叫,有關其已被調查的傳聞演化出多個版本,以至于薄熙來的每一次公開亮相,都引來無數媒體關注。曾有官員感嘆,那段時間官場大大小小的飯局里,“無人不談薄熙來。”

還有原南京市長季建業,在其落馬前的半年時間里,有關他將被查處的段子層出不窮。在百度搜索欄輸入季建業,就會跳出“情婦”、“兩規”等關聯詞。據南京當地人士介紹,季建業也曾想滅火,阻止這些不利于他的段子流傳,無奈“火太大,無能為力”。

一名熟悉官場生態的人士介紹,在任官員遭遇“段子襲擊”,往往說明其對局勢的掌控能力出現嚴重問題。段子廣為傳播,卻無人出來證偽或降溫,是件“耐人尋味的事情”。

這名人士舉例說,有名市委書記因為在中央黨校學習長期未在當地現身,以至于各種段子層出不窮。后來相關方面特別安排,書記趁周末休課的機會,專程回當地視察工作,接著還在北京接受中央媒體采訪。市委書記學習一結束,省委主要領導就來到當地調研,市委書記自然是全程陪同。在此期間,網上有關這名書記的各種段子也受到“重點關照”。“如此一來,各種段子戛然而止。這也說明,真要想辦法,給段子滅火降溫并不困難。”

段子的驗真手段是公開

段子一般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流傳,有一部分則是借助網絡社交平臺,在主流媒體上往往難覓蹤影。這樣的傳播方式,也決定了越是勁爆、聳動的話題,越能成為人們“青睞有加”的段子。

比如某名落馬市委書記,據說擁有七名情婦,有關“七仙女”的段子,在當地幾乎路人皆知。還有與暴力有關的話題,除了薄熙來那一記響亮的耳光,在某地官場也有一個段子,一名市委書記因為暴怒直接對市委副秘書長揮拳相向。

在官員落馬后,還有一些“純虛構”的段子也會走紅。比如有關重慶“艷照門”的各色打油詩,還有“買了《雍正王朝》的戲票,卻忽然跳臺播《甄嬛傳》”等調侃。這類段子,不僅成了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甚至演變成為全民狂歡的娛樂話題。

官場段子說的是官場中人,對其最津津樂道的,依舊是官場中人。以致有人調侃,官場段子是“從官場中來,到官場中去”。一名資深媒體人告訴記者,盡管如今網絡技術空前發達,但官場段子最集中的地方,依舊是官場內的大小飯局。“參加一場飯局聽來的段子,抵得上刷幾天幾夜的微博。”

不少官員不喜歡有關自己的段子流傳,但卻絕不意味著不關心。原重慶市副市長王立軍在出事前的一周內,有關于他不再擔任公安局長的緣由,外界也有許多段子。王立軍本人也對這些段子深感興趣。據南方周末記者褚朝新介紹,他當時曾致電王立軍,求證流傳在外的諸多段子的真偽。電話那頭的王立軍卻反客為主,詢問外面究竟有哪些說法。褚朝新將網上的段子念了幾條給王立軍聽,素來以脾氣火爆著稱的王立軍這回卻出奇地有耐心,認真聽完后,王立軍哈哈一笑,邀請對方下次來重慶喝酒。

段子本身真偽難辨,最佳的驗真手段就是公開。比如有關薄熙來案,各種猜測、段子,乃至謠言曾長期流傳。但隨著最后的公開審判,事件真相終于浮出水面,該流傳的段子繼續流傳,那些被證偽的段子或者說謠言就不攻自破。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齊奇作為一名資深法律人,就曾針對此案感慨道:“像薄熙來這種案子,如果當時沒有如此公開的審理,謠言不知道會有多少,你再解釋也講不清楚。”

“有人總結過中國飯局三大特色—吹捧、忽悠、講段子。就像酒一樣,段子是飯局的潤滑劑;飯局則是段子傳播的主戰場。”

沒了飯局,段子咋辦?

文_本刊記者 徐浩程

李華感覺最近“嘴有點閑”,“有段時間沒有痛快地講段子了”。

作為西部某鄉鎮黨政辦副主任,由于既能喝酒,又能講段子,他經常被拉去應酬接待,“以前很少在家里吃飯,不管什么地方來人了,都會被叫去。酒肯定要喝,但講幾個段子,活躍、活躍氣氛,也少不了。講得開心,能喝二兩的,至少會喝四兩。”

在官場,段子與飯局似乎相生相成。“有人總結過中國飯局三大特色—吹捧、忽悠、講段子。就像酒一樣,段子是飯局的潤滑劑;飯局則是段子傳播的主戰場。”一名要求匿名的官員如此告訴廉政瞭望記者。

但自前年“八項規定”以來,官場飯局減了不少。國家統計局相關官員研究稱,2012年縣級主要官員1周要趕18次飯局,去年平均減少了一半。

沒有了飯局,段子會怎么樣?

沒了飯局,還有手機

段子何時與飯局聯系得如此緊密不得而知。不過,段子已有成為飯局文化一部分的趨勢,形成了自己的“潛規則”。

“有人不是說,在飯局上講段子的多半是領導、主人,往往官位最大,講段子也最給力。其實不然,有時候反倒是飯局上的‘副陪’講得最多。”李華稱,“當然,如果官位最大者能放得開,其他人一般不會去搶風頭。這里面有個等級關系。”

上述匿名官員則稱,“如果你能講幾個段子,將這種等級關系拉近,甚至打破,那你的段子就成功了。”

李華雖然熟知這些“潛規則”,但他并不認為這些值得提倡。在他看來,飯局減少,確實能影響段子的傳播。

“以前有些官員平時并不講段子,在飯局上迫不得已講個段子也是為了拉近與領導的關系。”李華告訴廉政瞭望記者,“對這些官員來說,飯局少了,他們至少不必刻意去留意段子、講段子了。”

但對另外一些官員而言,影響則不大。

“我曾經遇到過一名官員,段子隨口就來。對他們而言,段子已經成為一種語言方式,不管是飯局上,還是平時工作、生活中,都習慣于講段子。”李華稱。

上述匿名官員總結稱,“這些‘官場段子手’大部分都是從基層升遷上來的,或者說具有基層工作經驗。在基層,有時候處理事情不能死板地直來直去,需要一些可進可退的處理空間和策略,這就為段子的產生與傳播提供了空間。”

“這些‘官場段子手’往往被視為活絡、靈活。”

對于這些善講段子的官員來說,沒有了飯局,手機又逐漸成為段子傳播的主要渠道。

人民論壇雜志曾調查稱,中國人幾乎全民皆段子,其中,官員群體收發段子的比例最高,近四成官員,收發的短信當中段子占的比例高達“五到六成”。

采訪中,曾有官員稱手機中存儲有近百條段子,“記不住那么多,存在手機里,講的時候翻出來就是了。”

對于飯局傳播與手機傳播,有熟悉官場的專家稱兩者效果并不一樣。“手機上傳段子,肯定沒有飯局上講的效果好。你想想一人講了段子后,能得到及時的回應,可以說達到了最好的傳播效果。但一條短信發過去,打電話過來和你聊感受的人肯定是少數,發個‘呵呵’過來就算不錯了。”

對此觀點,有官員稱,“沒有必要一定回,雙方在心里會心一笑就達到目的了。”

官場說與說官場

官場段子,其實可以分為官場談論的段子,和談論官場的段子,兩者并不完全一樣。

與官場談論的段子多通過飯局、手機傳播不同,談論官場的段子在普通民眾中傳播的方式更加多樣,也更快。

如今,微信、微博、脫口秀節目等已經成為談論官場段子的主要傳播方式。

去年,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改版,邀請脫口秀名嘴黃西主持“是真的嗎”欄目,其中不乏與官場相關的段子。

例如“實至名歸的諾貝爾獎”中,“諾貝爾經濟學獎”—龔愛愛,獲獎理由:在限購的情況下還能在北京買40多套房子,創造了一大世界經濟奇跡,諸如此類。

“我看過黃西的脫口秀。他們主要還是諷刺一些官場普遍現象,比如官僚主義、等級森嚴啊之類的。”李華稱,這些段子他們也講,但“還有一些官場談論的段子,體制外就很少講了,甚至很少知道。這些段子會很隱晦地涉及到具體的人或事。”

這些更為隱晦的段子,非一般民眾能寫得出來,基本上都是由官場中人演繹的。可以說,它們是將矛頭指向平時不敢得罪的領導,喜歡拿有權有勢的人開涮,它是冒犯權力的一種特殊方式。

某省一名縣委書記,喜歡招商,讓當地官員很不適應。記者曾去采訪時,就聽當地有官員編段子調侃該縣委書記:一次,縣委書記對招商局長說,我們招商不能“撿到籃子就是菜”啊,得給項目定個級,就好、很好、非常好吧。招商局長問,什么是好、很好、非常好呢?書記說,能請動市領導接待的項目就是好項目,請動省領導接待的就是很好項目,請動省里一把手接待的就是非常好項目。

不過演繹段子,尤其忌諱攻擊詆毀他人、忌諱造謠。如若不然,即便再隱晦,終究會有暴露、受到處罰的時候。

2007年,陜西志丹縣一批官員被免職或者處分,理由就是隨意編發、傳播辱罵政府機關領導干部的段子。

這其中,4名科級干部被免職,一般干部和職工轉發該段子,由所在黨委拿出處理意見,報經縣監察、人事部門同意后作出處理,所在單位負責人還要作書面檢查。

講段子時候,官員的心態也值得注意。

不管是官場談論的段子,還是談論官場的段子,很多都是諷刺官場、甚至官員這個群體的。對此“我并不會覺得有什么不合適,級別再高一些的我不知道,但至少我覺得官員講段子,調侃多于諷刺。”上述匿名官員稱。

官員講官場段子,“大部分不是為了釋放情緒,而是交往,加強聯絡,增進感情。”李華稱,重要的是調侃,至于諷刺的現象并不重要。

段子、生態與輿情

官場段子,是社會環境寬松、人們價值取向寬容的結果,是民間幾千年沿襲下來的針砭世風社會現象的一種形式。對此完全沒有必要反應過激,而是應該保持一種寬容、自信的心態。

當然,黃段子例外。黃段子是趣味腐敗的酵菌,讓人們在享受一種“變態自由”的氛圍中,在一種人格扭曲中,誤以為張揚了個性。

不過相對于打擊黃段子,更重要的是審視段子背后的社會輿情與官場生態。

比如最難找的地方—有關部門;最難捉摸的官話—研究研究;最冠冕堂皇的語言—工作需要;最怕聽到的話—群眾反映。這些段子背后不僅是民間智慧,也是民意的表達。

“黃段子我們也講,但講得多的還是灰段子。”李華告訴記者。

灰段子介于黃段子和紅段子之間,無論點評實事,還是抨擊時弊,雖不乏“負面”偏好,但又往往“言之有物”,反映了一些官場現象,尤其是潛規則。寥寥幾筆,惟妙惟肖。

比如,甲乙兩縣長同時上任。甲縣長帶領全縣修繕水利工程,數月高質量竣工,乙縣則無動靜。夏天,洪水如期而至,甲縣固若金湯,乙縣四處汪洋。抗洪搶險,記者云集乙縣。縣長頻頻在救災一線出鏡,名聲大噪。數月后,乙縣長被提拔任甲縣書記。

這類段子不僅在官場人氣高,影響力持久,情緒集結能力也是最強的。當這類段子多次傳播后,諷刺的現象有時反而會成為一種共識,在傳播者中形成一種集體性叛逆心理的快感,不糾正、不重視這些現象,最終導致官場政治生態逐步惡化。

中央紀委網站4月就曾刊文,分析前蘇聯流行的官場段子稱,今天再來回味那些有趣的民間創作,卻令人大吃一驚:幾乎所有的段子,都是干群關系出故障的報警信號。

“我也知道段子說的是我們。但要改變,不是哪一個人能做到的。官場有自己的運行邏輯與慣性。”李華稱。

在他看來,即便有領導重視了,想出的辦法也是一禁了之,好像不傳播就沒有段子、就沒有段子背后的潛規則了一樣,“舍本逐末,掩耳盜鈴,糾正還不如不糾正。”(文中采訪對象李華為化名)

正確地講一個段子需要或有的放矢,或隱含訴求,切不可為了傳播段子而講段子。段子與謠言,有時候就一線之隔,在公開場合講段子時,尤其需要把握分寸。

在公開場合,正確地講段子

文_本刊記者 徐浩程

美國總統奧巴馬又在編段子了,在5月3日的白宮記者協會晚宴上。

當晚,打著黑領結、身著晚禮服的奧巴馬一上臺就說:“在這晚宴上,我通常要抖幾個包袱。我承認,去年確實不好過。”

接下來,奧巴馬立刻變成超級段子手,調侃說:“由于我的支持率很糟糕,我的民主黨伙伴不愿意我和他們一起競選。盡管我并不認為這些是真的,但我的確注意到,前幾天女兒薩莎在挑選職業規劃日的發言人時,她選擇了比爾·克林頓(美國前總統)。”

就連俄羅斯總統普京,也不幸被奧巴馬編排道,現在“有些電視主持人總在談論普京赤裸的胸膛,噢還有他可能會拿諾貝爾和平獎”。

全場哄堂大笑。

不過,在公開場合講段子并不輕松,講得好,可以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講得不好,就可能惹來麻煩。

全世界都愛講段子?

喜歡講段子的美國總統不止奧巴馬一個。美國前總統里根就曾給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講過段子。

這個段子說的是,一個美國人和一個俄國人爭論誰的國家好。美國人說:你瞧,在我們國家,我可以直接走進橢圓形辦公室,我可以敲著總統的桌子,對他說:總統先生,我不喜歡你的治國方式。

俄國人說:這我也能啊。美國人說:你也可以?俄國人說:是啊,我可以走進克里姆林宮,走到總統辦公室,敲著桌子對他說:總統先生,我不喜歡里根的治國方式!

據里根回憶說,戈爾巴喬夫聽了這個段子后,哈哈大笑。

當然,不止是美國總統會講段子。俄羅斯總統普京也曾在公開場合講過段子。

2006年,俄羅斯總統普京與出席“瓦爾代”辯論俱樂部的二十多位俄羅斯問題專家共進午餐。就在這個午餐會上,普京被問及是否準備在2008年后繼續留任俄羅斯總統。

沒曾想到,普京當時就講了一個前蘇聯時期的政治段子:

一位重要官員在離任時給自己的繼承人留下三個信封,并明確指示他需要在三個不同的時期打開閱讀,即執政初期,執政中期和執政末期。

當這位繼承人在執掌大權后打開了第一個信封,看到字條上寫著:把一切罪責都推到前任身上;兩年之后,繼承人打開了第二個信封,只見字條上寫著:什么樣的海口都可以開;繼承人在快要卸任時打開了第三個信封,只看到紙條上赫然寫著:給你的繼承人準備三個信封。

講完之后,在場人會心一笑,普京則以此表態:“我不會再連任俄羅斯總統俄羅斯的穩定應建立在憲法之上,而不是某一位個人身上。”

當談到俄羅斯的腐敗問題時,普京還講過另外一個段子,來諷刺裙帶腐敗:兒子該服役了,父親問兵役局的將軍:我兒子能成為將軍嗎?將軍回答說:當然可能,每個士兵都有可能成為將軍。父親又問:那我的兒子可能成為元帥嗎?將軍說:不可能。父親問:為什么?將軍回答說:因為元帥已經有兒子了。

中國官員也曾在公開場合講過段子。今年全國“兩會”上,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王君就用段子來回答記者的提問。

3月7日,內蒙古代表團開放日上,當有記者問到霧霾時,王君幽默地說:“有個段子說,因為內蒙古樹種多了、草長多了,擋住了西伯利亞的大風。因此,廢氣刮不走了,才產生霧霾。不知道這個說法有何科學性?”

如此接地氣的回答,引來在場媒體開懷一笑。不過,王君立即補充道:“不管怎樣說,我們內蒙古一貫高度重視大氣污染防治,嚴格落實這方面的政策措施。我們一定把環保工作做到全國前列,當好環境保護的排頭兵。”

講一個“政治正確”的段子

在公開場合講段子,最基本的要求是講一個“政治正確”的段子。

“一個‘政治正確’的段子,可以諷刺風氣、習氣,但最好不要涉及到具體的人。”一名熟悉官場的專家告訴記者,如果講了段子后能順帶提出解決方案肯定最好。

2012年,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劉敬民在一次政協專題會座談上,講過一個段子。

在談到城管形象的問題時,劉敬民說:“我開玩笑說,(城管)就是‘芙蓉姐姐’的層次,大家嘲諷調侃的對象。還有人給我發短信段子:‘我們莊嚴承諾,在對外問題上絕不首先使用城管……’”

委員們邊笑邊點頭,原來這些“段子”副市長都知道。

一笑而過肯定于事無補。劉敬民稱,“全國的城管有200多萬,這么大的隊伍,和老百姓靠得這么近,任務這么龐雜,沒有一部統一的法規是不行的。”

如果非要涉及到具體的人,那么必須保持對其最基本的尊敬。

2006年,時任美國總統小布什出席白宮記者協會晚宴,被別人當面講的一個段子弄得“瀕臨爆發的邊緣”—“布什32%的支持率就像一杯水中剩下的三分之一,都是人們吐回去的。”

如此沒有一點尊敬的段子,不僅小布什聽不下去,當時許多官員也紛紛離場。

一個“政治正確”的段子,可以諷刺官場“潛規則”、不正之風,但不能進一步“發揮”到政體、民族、國家等基本問題上。

的確,里根給戈爾巴喬夫講的段子就涉及政體,但戈爾巴喬夫沒有發火是因為里根這是在自嘲。如若不是這樣,恐怕就不好收場了,比如希拉克諷刺英國。

2005年7月,時任法國總統希拉克、俄羅斯總統普京和德國總理施羅德,三位巨頭在一家咖啡館碰面,然后開始調侃英國。

最起勁的是希拉克。伊拉克戰爭一爆發,英法關系就差了許多。因為法國反對這場戰爭,而英國很熱衷。

“英國提供了世界上除了芬蘭飯以外最糟糕的食品,你怎么能相信飯燒得這么差的人。”—這雖然是法國人對英國人的傳統吐槽點,但一個領導人在公開場合講出來,意味就不一樣了。

于是英國居民火了。當時正值八國峰會前夕,舉辦地就是英國。當地馬上舉行了一場聲討峰會的示威活動,并最終演變成20人受傷、90人被捕的激烈沖突。

最后,一個“政治正確”的段子,絕對不能是葷段子。

2006年,烏克蘭議會選舉期間,原總理季莫申科為吸引民眾選票,不惜在電視上發表講話時,講了一段葷段子。

結果可想而知。季莫申科的段子一出,好事的烏克蘭媒體就紛紛嘲諷。

領導講段子之后

領導在公開場合講段子,尤其是某些“接地氣兒”的段子,看起來是揶揄,其實是某種態度的集中體現,可能比命令還要堅決。

2012年,時任廣東省委副書記朱明國在廣東省“兩會”談制假販假時說,“從蘇丹紅到三聚氰胺,再到瘦肉精,都牽扯我們的神經。”

隨后他就講了一個段子:早上喝一杯三聚氰胺牛奶,吃兩個有染色饅頭,夾一截瘦肉精火腿,切一個蘇丹紅咸蛋;中午了,買的是用避孕藥喂的魚……一天就這樣過去了。

接下來,朱明國就布置任務了,“春節前搞調研,春節后在方案形成、機構到位后,就召開動員大會。”要做好打長期戰的準備,“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而首先,就是要在食品、藥品安全等人民群眾最關心的領域開展行動。

當然,對于那些并不完全認可的段子,領導講完之后,也會反駁。

去年全國“兩會”上,時任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在回答關于油價的問題時,就提起了一個民間段子—“漲價的時候對消費者來說不是一個好消息,所以大家有批評的意見,這方面社會上也有很多的反映,包括編了很多的段子,許多朋友都說給我聽。說國家發改委一調油價,航空公司就要出事。”

講完之后,張平稱,“批評的意見我都聽到了,也都理解”,“油價是按照形成機制來確定的,特別是最近幾年更是嚴格按照這個機制走”。

在一次國民黨內部的酒會上,微醺的馬英九端著酒杯講起笑話:喝酒要喝馬英九(酒),吃魚要吃宋楚瑜(魚),打獵要打吳伯雄(熊)。一時之間讓在場的宋楚瑜和吳伯雄哭笑不得。

臺灣政治段子,從嚴管到寬容

文_馬軍

去年“雙十”慶典時,心不在焉的馬英九忘記了牽老婆周美青的手,周斥責馬的那句“奇怪耶你”也很快成為當時最熱詞匯。

3月,與臺灣“學運”共同出現在街頭的還有政治段子。

臺灣“立法院”被學生們“占領”期間,周邊的濟南路和青島東路上,除了成千上萬的學生,就是貼滿墻壁、路燈和車輛的漫畫。這些從創意到技法都算上乘作品的漫畫上都是諷刺學生們不喜歡的人: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邱毅、中華統一促進黨總裁張安樂等。

其中因為“學運”前幾天,馬英九誤稱鹿茸是鹿耳朵里長的毛,所以在漫畫中的馬英九都被畫成了耳朵長毛的形象,學生還給他起了個很萌的名字:馬卡茸。

到目前為止,馬英九尚未在一次公開場合提及此事。

“喝酒要喝馬英九”

去年9月以來,馬英九陷入執政低谷,支持率一度跌至個位數。極低的支持率,“好欺負”的性格,以及執政表現的低迷,讓反對人士開始肆無忌憚的編段子,拿馬英九和他的執政團隊“開涮”。

而馬英九也總是不經意間地為別人提供黑自己的段子:2012年與時任民主進步黨主席蔡英文進行大選辯論時,緊張的馬英九將“逆風高飛”說成了“逆轟高灰”,成為了當年臺灣民眾嘴里流行的口頭禪;

去年“雙十”慶典時,心不在焉的馬英九忘記了牽老婆周美青的手,周斥責馬的那句“奇怪耶你”也很快成為當時最熱詞匯,印有這四個字的T恤一時之間熱到脫銷。

這還只是馬英九因為失誤或者走神而遭致的“誤傷”,此外他還經常自作聰明地展示自己的幽默能力,但總是以冷場甚至遭致負面評價為結束。

有一次,在大學演講過后,有學生為表達對物價上漲的不滿,向馬英九提問“一個便當吃不飽怎么辦?”結果馬英九的回答是:“吃兩個”。這個他自以為幽默的回答被外界批判為“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

除了冷段子得罪民眾以外,馬英九的冷段子還得罪過同黨的大佬。在一次國民黨內部的酒會上,微醺的馬英九端著酒杯講起笑話:喝酒要喝馬英九(酒),吃魚要吃宋楚瑜(魚),打獵要打吳伯雄(熊)。一時之間讓在場的宋楚瑜和吳伯雄哭笑不得。

對于諷刺領導人的段子,臺灣社會上層出不窮。論時間,選舉期間的段子最多;論目標,地區領導人“中槍”的幾率則最高。

在歷次選舉中,不論是國民黨獲勝還是民進黨獲勝,都有人稱之為是“‘小朋友’的勝利”。這是因為新臺幣中最大面值的1000元上畫有學習地理知識的小朋友,民眾用“小朋友”比喻選舉勝利,暗地里影射的是買票傳統。

而當陳水扁貪腐在海外洗錢東窗事發后,1000新臺幣上的“小朋友”又被拿來編入了新段子:這些小朋友為什么要圍著地球儀學習地理知識?因為長大選上“總統”后,要想辦法找地方藏錢。

實際上,1000塊還不是新臺幣最大的面值,臺灣也發行過面值2000的新臺幣,只是因為發行量少,市面不常見而已。對于不常見的原因,也有政治段子將其歸結為陳水扁:阿扁和扁嫂吳淑珍喜歡現金,行賄者就把2000塊面值的新臺幣塞進茶葉罐送進“總統府”,送得太多,市面上2000塊的新臺幣都沒了。

蔣介石嚴管、陳水扁還擊、馬英九寬容

對于這些政治段子,不同時期臺灣地區領導人的態度并不相同。

不知道是出于對自己冷幽默的正確認知,還是出于自身“溫良恭儉讓”的政治性格,馬英九幾乎從未讓下屬去調查諷刺自己段子的來源,甚至面對人身攻擊時也不在意。去年9月與王金平發生爭論之后,一段時間馬英九成為了全世界被丟鞋次數最多的領導人,但他還是堅持讓隨扈出門時不帶捕鞋網。

相比于馬英九對諷刺自己段子的寬容,律師出身的陳水扁則會選擇還擊。

在一次世界音響展覽的現場,陳水扁曾被嗆到:“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結果陳水扁回到“總統府”后表示,活不下去還來參觀音響,真是莫名其妙。陳水扁還曾用段子回擊攻擊者:某次反扁人士集會時曾經被暴雨淋濕,結果陳水扁得知消息后幸災樂禍的表示,“倒扁運動被水扁啦”。

敢于對地區最高領導人公開且安全的冷嘲熱諷,顯然是臺灣“解嚴”之后的產物。1987年“解嚴”之前,包括解除戒嚴之后很長的一段時間,臺灣社會政治段子的尺度和犀利程度都沒有如今對阿扁和馬英九的激烈。

對于阿扁前任,即李登輝的諷刺段子,最為著名的則是對他名字的調侃。據段子說,李登輝之所以能夠接蔣經國的班,是因為蔣經國在如廁時被問及誰將是接班人時回答說:“你等會兒”,被秘書聽成了李登輝兒。

由于蔣經國在臺灣經濟起飛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對民進黨成立和發展的寬容,社會上諷刺他的段子比較少見,但是諷刺其父親蔣介石的段子則多如牛毛:一個段子稱,蔣介石死后見到國父孫中山,孫中山問蔣介石你的繼任者是誰的時候,一直連任“總統”的蔣介石的回答分別是于右任(余又任),吳三聯(吾三連),趙元任(照原任)和趙麗蓮(照例連)。

對此,蔣介石并不大度,甚至把諷刺過他的臺灣著名作家柏楊抓了起來。

柏楊先生諷刺蔣介石的段子,可以說是臺灣政治段子中的翹楚:美國漫畫《大力水手》中,有一則大力水手父子被洪水沖至荒島,無聊的父子二人在島上競選總統的故事。而柏楊將這個故事翻譯成中文時,將大力水手競選演講的開場白寫成了“全國軍民同胞們”。要知道,這是蔣介石所有政治演講的專屬開場白。結果柏楊蒙受了多年的牢獄之災。

不要拿生理缺陷開玩笑

在臺灣如今只要不涉及造謠,編一些領導人的段子是安全的,甚至可以集結出書。

當然對政治人物的諷刺也有不少邊界,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不要拿政治人物的殘疾或者生理缺陷開玩笑。

馬英九說話時的低沉、蘇貞昌說話時的手舞足蹈以及謝長廷的標志性大嘴巴都被演員惟妙惟肖的模仿過,但是臺灣政壇以嘴巴不利索、說話含含糊糊為特征的民進黨黨鞭柯建銘卻從未被如此模仿過。

原因很簡單,柯建銘的嘴巴曾在車禍中受傷,含含糊糊的毛病就是在這場車禍后留下的后遺癥。

除此之外,政治人物的高矮胖瘦美丑都可以被拿來諷刺,民進黨美女“立委”邱議瑩曾經多次向相關制作單位抗議,表示模仿自己的演員長得太丑,破壞了自己的形象。在制作單位回答道:“我們演員實在有限,要不讓白云(一位體重超過200斤的演員,以模仿連勝文、陳菊等臺灣政壇胖子為名)模仿你”之后,邱議瑩最終放棄了抗議。

媒體人這么做一方面是出于對政治人物最起碼的尊重,一方面也是因為怕被政治人物告上法庭。

在匿名的網絡論壇上,諷刺各類官員的政治段子就參差不齊了。在一個被稱為是臺灣人發泄情緒的最好網絡平臺上,用段子諷刺政治人物已經是最仁慈的批判,人身攻擊甚至赤裸裸的辱罵都屢見不鮮。

當然,因為是匿名,臺灣官方很難查到攻擊者到底是誰。不過,即便查到,臺灣官方也不能把這些網民怎么樣,因為一旦對其進行處理,馬上就會有更多諷刺當局鉗制言論自由的段子出現。

 
舉報收藏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 admin
    加關注0
  • 沒有留下簽名~~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友情鏈接  |  禁止發布規定  |  付款方式  |  關于我們  |  隱私政策  |  使用協議  |  免責聲明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滇ICP備17006069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