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3年年會期間,7月19日,現代生態農業分論壇成功舉行。這次論壇由致公黨中央經濟委員會和貴州省貴陽市農業委員會承辦,圍繞“現代生態農業”這一主題進行了廣泛的探討,是國內有關現代生態農業的大型高端研討會。眾多知名農業專家、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了會議,論壇呼吁各地加強探索,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符合中國國情的現代生態農業發展之路。
生態農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習近平總書記在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3年年會的賀信中指出:“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中國將按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為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生產生活環境。”這些論斷是生態農業建設的重要政策背景。
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在主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首先就強調了生態農業的重要性。他指出,中國現在面臨著生態問題的嚴峻挑戰,因為生態環境的破壞使得我們人類生存的基本的條件,就是土壤、空氣和水都受到了威脅。這些情況引起了全國人民的嚴重關切,應該盡快采取得力措施來解決問題。
全國人大常委、致公黨中央副主席楊邦杰擔任現代生態農業論壇的主席,他認為農業是與生態關系最為密切的產業之一,我國作為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農業大國,現代農業中的“生態文明”建設將對我們國家乃至世界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因此,如何在現代農業產業中建設“生態文明”,將是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需要耗費精力、物力、人力甚至財力去研究和努力的。
參加現代生態農業論壇的演講嘉賓一致認為,農業是與生態關系最為密切的產業之一,它既是溫室氣體的排放源之一,也是氣候變化的受害者。作為擁有13億人口的農業大國,如何在現代農業產業中建設“生態文明”是發展中的中國必須面對和亟待解決的問題。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現代生態農業是我們國家亟須大力提倡發展的農業方式,因為它能合理利用和保護自然資源,使生態系統保持適度的物質循環強度和能量流通,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綜合協同發展。現代生態農業建設必須成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報總編輯孫林擔任現代生態農業論壇主持人,他對現代生態農業的深刻意義進行闡釋:“現代生態農業建設關系到全體城鄉居民生存環境和生活質量,是生態文明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他同時認為,貴州省探索生態文明之路由來已久,在全國較早確立了“生態立省”戰略,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領意義。
現代化的農業應是高效的生態農業
論壇嘉賓認為,中國農業目前的現狀是優質耕地日益減少,農業勞動力處在數量和結構性調整階段,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速度與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協調不力,這些問題需要得到盡快解決。建設好現代生態農業是解決好這些問題的一個關鍵環節。現代生態農業,簡單地說,就是利用現代的科學技術、生產與管理以及運營方式,吸收中國傳統農業之精華,適度并安全使用化肥、農藥,實現“高效、優質、高產、安全、生態”的農業。
農業部原副部長、中國作物協會名譽理事長路明在演講中提出,21世紀是實現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關鍵階段,現代化的農業應該是高效的生態農業,應用生態的理論建設現代生態農業,從生態學的角度促進生物與環境之間關系的穩定。我國生態環境面臨的形勢嚴峻,在農業發展的歷程中經歷了解決溫飽和保障農產品供給、重視生態環境和食品安全、城鄉統籌和諧農業發展階段三次跨越,在發展中形成了農業生態理論和生態模式。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胡存智在演講中指出,中國當代生態農業建設從上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起步,經過20多年實踐,已經逐漸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理論和技術體系。但是耕地質量偏低大大制約了中國生態農業的發展。國土資源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物質基礎、構成要素、能源來源和空間載體,在開發過程中,要集約、節約利用資源,注重海陸統籌,引導經濟結構和產業調整升級,合理安排生產、生活和生態的空間。將全國的耕地劃分為優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它的面積分別占全國耕地評定總面積的2.67%、29.98%、50.64和16.71%。
據估算全國耕地可挖掘生產潛力為2.1億噸,占2009年全國糧食總產的39%,如果把耕地質量進一步提升、進一步完善,全國的糧食總產量還可以提升40%左右。
探索中國特色現代生態農業之路
論壇嘉賓認為,雖然我國幾千年的農業文明史中,有著深厚的農業技術和生態理念,但現代生態農業有著更豐富的內涵,中國特色現代生態農業之路還需要艱辛的探索。
中國農業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院長高萬林教授演講時強調,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不僅廣泛深刻地影響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方式和生產關系的巨大變革。大力發展和推動綠色信息技術在生態農業中具體、有效地運用,必將拓展生態農業的科學發展內涵,促進生態農業的健康、智慧和可持續發展,為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聯合國糧農組織原副總干事何昌垂表示,生態農業在向綠色經濟轉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全球各個行業對溫室氣體排放比例的估算中,林業農業畜牧業所占比例在31%以上。聯合國糧農組織把能夠持續性地提高生產能力,抵御氣候變化影響,減少消除溫室氣體排放,促進實現國家糧食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農業定義為“氣候智慧型農業”。
環境保護部有機食品發展中心總工程師席運官的主題發言指出,大力發展有機農業產業是在農業生產、生活及自然生態環境保護中建設生態文明的一種重要途徑,需要政府、企業、生產者、消費者的共同參與,需要建立起政策、科研、推廣、生產、認證、宣傳、監管一體化的綜合產業體系。正視與解決我國有機農業產業發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就一定會將符合時代要求的事業做大做強,一定會擁有一個美好的明天。
對論壇舉辦地的貴州省和貴陽市在建設生態文明的創新性探索,與會專家表示積極肯定。貴州省打造生態文明先行區,建設“東方瑞士”的努力給與會人員留下了深刻印象。作為全國最早提倡生態文明理念的城市之一,貴陽市在環境保護和治理上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致力完善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制定全國首部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地方性法規、組建全國首個負責統籌生態文明工作的專門機構(生態文明建設委員會),以及建立全國法院系統首家環保法庭和環保審判庭等,確保了生態文明建設良性、系統推進。2012年,貴陽市農業增加值與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同比增長8.5%與15%,兩項指標增速均位于全國省會城市前列,體現出了生態農業的貢獻。
現代生態農業論壇秘書長萬千女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后,作為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重要組成部分的現代生態農業論壇,將加強公眾參與性,普及以生態為導向的價值取向,還將開展與生態農業先進的國家合作,把這一現代生態農業的大型高端論壇辦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