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魚類的物質基礎是飼料,飼料費占養殖魚類總費用的50-60%,因此如何解決飼料問題及飼料的消化利用是池塘養殖生產中關鍵問題之一。
魚類對飼料的消化率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如飼料配方、加工工藝、投喂方法和水環境條件等都是影響飼料系數和飼料成本的主要因素。以大麥、燕麥和小麥為例,鯉魚對這三種能量飼料的蛋白質消化率為大麥﹥燕麥﹥小麥。魚類對飼料的營養需求有其自身的特點,大多數魚類只能利用飼料中的蛋白質和脂肪,不能很好的利用碳水化合物,很難消化纖維素。有部份地區養殖農戶由于習慣上的原因,在池塘管理中只投喂玉米、小麥、大麥、糠麩、菜枯、豆餅等單一的農家飼料,或者直接投喂畜禽飼料,這些飼料含蛋白量較低,配比不合理,有效成份缺乏,魚類不能很好的吸收利用,造成嚴重的水質污染,魚類發病率增高,生長緩慢,無形增大生產成本,實際上較大一部份飼料被浪費掉,是不科學的,也是不環保的。還有少部分養殖戶認為只要不在飼料中摻入添加劑,就是環保的健康的,是片面的認識。
要有效提高飼料消化吸收率,最大限量提供環保魚產品,應采取如下措施:
一、池塘管理中投喂農家飼料包括玉米、小麥、大麥、燕麥、糠麩、高梁等能量飼料要充分粉碎,達到20—40目以上,并搭配一定比例的動物蛋白,不同魚類搭配比例不同,如:草魚的動、植物性蛋白比以1:5為宜;鯉魚、青魚、羅非魚的分別以1:3.3、 1:3.1、 1:3.1為宜,所以應根據不同魚類,選擇不同的按科學配方生產的顆粒飼料投喂。
二、大麥、小麥、燕麥發芽后投喂。麥類發芽后體中酶含量增加,籽實具有甜味,維生素、胡蘿卜素增加,麥芽體中賴氨酸含量大幅增加,酶素蛋白質營養價值提高。大麥發芽前幾乎不含胡蘿卜素,發芽后每公斤麥芽可產生胡蘿卜素93-100㎎,核黃素增加10倍,維生素B2增加3倍,煙酸增加5-6倍,維生素E增加5倍,麥芽體中賴氨酸含量也大量增加,麥芽還具有幫助消化、促進食欲,治療和預防疾病的作用。小麥芽是是鯉魚好飼料,增重可與魚粉和蠶蛹相比,一般植物性蛋白不及動物性蛋白,但麥芽除外。
三、能量飼料除粉碎、發芽外,還可以通過發酵、焙炒、熟化等措施提高飼料營養吸收率。如:豆類籽實經溫熱處理(蒸煮或焙炒)后其蛋白質能更好地為魚類所利用,因為豆類和生豆餅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素,影響蛋白質的消化吸收,溫熱處理可破壞抑制素,提高蛋白質的消化利用率,但加熱溫度不宜過高,否則使蛋白質變性,從而降低蛋白質的營養價值。
綜上所述,在池塘養魚管理中,為了少浪費飼料,有效提高飼料消化吸收率,節約成本,最大限量提供環保魚產品,在魚類飼料中,應根據不同魚類,使用植物性蛋白源,同時搭配一定比例的動物性蛋白,以提高植物性蛋白質的利用率,或直接投喂按科學配方加工的顆粒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