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深入佛山、東莞、廣州等地,探尋珠三角推進農村集體產權股份制改革的脈絡,展望改革的光明前景。
一看:股份制怎么改
廣州市荔灣區中山八路的荔湖大廈,是一個集童裝市場、銀行、酒店和餐飲于一體的商業寫字樓,商鋪林立人流如織。西郊經濟聯社理事長李有堅介紹道:“大廈是西郊聯社的物業之一,這里的工作人員都是聯社的股東。”在這片土地上,西郊人曾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時至今日,改革的大潮已讓這里的氣息煥然一新。
西郊聯社的第一次改革,可以追溯到11年前。2002年,按照廣州市“城中村”改造規劃,西郊村開始“村改居”工作,撤銷了村委會,全部農村戶口轉變為城市居民戶口,西郊聯社也同步啟動了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
經過全面清產核資,2002年西郊聯社核定的資產凈值為2.46億元,總股數為439089股;以2002年9月30日24時,作為股東確認截止日期;正式股東配滿達到243股為止。農民按照自己量化到的股份額度,年終進行分紅。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福利型”股份制的弊端也顯現了出來:村民不用參與集體經營活動,年底也能拿到不菲的分紅,集體大部分的經營收入用來發放股東收益,導致在發展過程中一直存在資金短缺等問題……
2006年,西郊聯社開始深化股份制改革,決定將集體經濟和農民股權真正轉變為公司法意義上的股份經濟和企業股權。
談起第二次改革情況,李有堅說:“當時主要是分兩步走,對已發展成形的舊企業,讓股東重新贖買所持有的股份;對新發展企業項目,成立股份公司,聯社與入股的股東共享成果、共擔風險,聯社的收益部分轉為二次分配?!?
“這么一來,再不是‘干不干都有錢分,干多干少一個樣’了。企業收益好,年底股東才能拿到更多的股份分紅,參加企業工作的,還有工資拿。”西郊聯社股民李建棉說。
西郊聯社的企業化改革,只是廣東深化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的其中一個模式,實際上,在珠三角地區不同地市的農村,股份制改革的路徑和表現形式不盡相同。
“珠三角地區農村集體產權股份制改革中呈現的多元化發展模式,跟廣東各地普遍實行‘一村一策’有很大聯系?!淮逡徊摺ㄟ^充分鼓勵各集體經濟組織根據自身的特點,結合實際情況,探索適合自身的路徑。這種充分尊重基層的實踐探索形式,使基層迸發出極大的創造性?!睆V東省農業廳副廳長顧幸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