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在災害之前、救在第一時間、抗在關鍵時點
“今年玉米特大豐收,畝產1100公斤。”電話那頭,黑龍江省肇東市五里明鎮東升村種植合作社理事長焦萬升笑聲爽朗:“這是10米×10米實打實測的產量,一點水分沒有,最近10年都沒打過這么多糧食,一畝地比去年多打二三百公斤。”
然而4個月前,焦萬升卻怎么也笑不起來。去年秋澇重、冬季雨雪多,加之今年春季回暖慢,使黑龍江大部分農區播期推遲。“往年4月底就能播完,今年進了5月門才開始下播。”焦萬升說,播種推遲,如果趕上早霜,收成肯定受影響,多虧后來把農時搶回來了。
黑龍江是一季作物區,從播種到收獲最長不能超過130天,為了確保作物播在豐產期,黑龍江省委、省政府要求4月下旬到5月中旬“一切工作給春播讓路”。全省13.3萬臺整地機和58.6萬臺播種機全部投入春耕生產,“歇人不歇機”,日最高播種量超過1300萬畝。充分發揮800個水稻智能化催芽車間和82萬棟標準化育秧大棚作用,就連往年直播的玉米也被請進了育苗大棚,搶回積溫200℃~300℃。據黑龍江省農委調度,全省大田播種于5月25日全部結束,各種農作物都種在了豐產期,實現了“起車晚”但結束期不晚的目標。
東北四省抗春澇保春播攻堅戰結束不到兩個月,“南旱北澇”再次威脅著秋糧生產安全,而病蟲害和早霜對豐收的不利影響同樣不容小覷。對此,黨中央和國務院給予高度關注。7月,中央財政專項安排10億元支持東北和南方水稻產區綜合施肥促早熟;8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由中央財政再安排5億元資金,支持開展病蟲防控和受災區改種補種;8月20日,國務院召開視頻會議,要求抓緊受災農作物的搶種、補種和改種,力奪秋糧豐收,促進農民增收。
農業部門更加注重科技減災。從4月初開展東北抗春澇保春播、西北西南抗旱促春管保春播和長江中下游水稻集中育秧促增產等春耕生產三大“攻堅戰”開始,各級農業部門堅持“防在災害之前,救在第一時間,抗在關鍵時點”,組織農業專家和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查災情、查苗情、查病蟲情,根據不同作物生長發育進程、不同受災程度,制定科技抗災技術方案。
應對“南旱北澇”和早霜威脅,在旱澇嚴重的地區,以澆水排澇為重點,抗御高溫干旱和洪澇災害對作物生長發育的影響。黑龍江北部和內蒙古東部生育期推遲的地區,南方因旱栽插偏晚的雙季晚稻及黃淮海夏玉米產區,以促早熟為重點加快生育進程,確保安全成熟。
對東北秋糧后期產量形成來說,威脅最大的是早霜凍。內蒙古阿榮旗農技站試驗發現噴施葉面肥促早熟效果很好,能使作物生育期提前3~4天。今年,阿榮旗7月份就采購了磷酸二氫鉀,并統一租用飛機對1000畝以上的地塊進行噴施,每畝補貼作業費3元。“一把手”旗長親自抓,農業干部包鄉鎮,全旗320萬畝秋糧都“吃”上了葉面肥,生育進程明顯加快,為搶回積溫、避開早霜贏得了主動。
應對秋糧病蟲害偏重發生風險,農業部在實行重大病蟲防控“一周兩報”制度、組織百名植保專家開展巡回指導服務、強化秋糧作物重大病蟲防控督導檢查的同時,突出重點,分區推進,科學防控,在華北以粘蟲和稻瘟病防控為重點,在西北以防控馬鈴薯晚疫病為重點,在南方以防控水稻“兩遷”害蟲為重點打響了病蟲害防控三大攻堅戰,有效遏制了病蟲害的暴發流行。